APP下载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

2020-11-09张玲玲

婚育与健康 2020年9期
关键词:消毒剂器械医疗器械

张玲玲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主要是负责回收各个科室使用过的器械,统一进行清洗、消毒、杀菌,促进医院资源设备的重复利用率,参与供应室中工作的护理人员需经过严格考核评选,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非常严谨,主要原因其一是消毒供应室服务质量的好坏既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对医院的整体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其二是护理人员每天都与回收的医疗器械接触,极大可能会沾染器械上的污染物,使得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危受到高度威胁。因此本文就基于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来详细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详细报道见下文。

1 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

1.1 物理因素

该因素是职业暴露因素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包括器械损伤、烫伤、紫外线辐射、触电损伤及爆炸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器械损伤,护理人员接触的医疗器械大多为精细尖锐器械,如:镊子、手术刀、针头等,护理人员在将器械消毒后需要手动摆放和整理,很多器械在使用过后,上面沾染患者的血迹、液体以及病原菌,护理人员的手部被刺伤后极容易发生感染,其危险风险较高,紫外线辐射对人的皮肤、眼睛等均造成伤害,消毒供应室中的机械设备比较复杂,如消毒柜和干燥柜等,机器在运作过程中会发出噪音,长期以来,会损伤护理人员的听力。医疗器械需要经过高温消毒,一般温度会达到150℃,在消毒处理后,护理人员在取出器械时烫伤的危险系数较高。

1.2 化学因素

此因素主要是指医学中使用的一些毒腐蚀性化学消毒剂和强酸强碱化学物品。消毒供应室中最不缺少的就是消毒剂,护理人员在开展工作中,会使用到各种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及甲醛),这些消毒剂中含有各种化学药剂,化学药剂最大的特点是易挥发,挥发后气体无色,弥漫在空气中,导致护理人员误吸,从而能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情况较轻者,会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严重者会伤及支气管黏膜以及呼吸系统,另外化学药剂对人体的皮肤有轻微反应,护理人员的皮肤接触后会有明显的红肿、灼烧、刺痛感,情况严重者会造成皮肤大面积烧伤。

1.3 生物因素

也就是所谓的病毒感染,医疗器械中遗留的血迹中存有大量病毒细菌,操作人员接触后会引发乙肝、丙肝等恶性传染病发生。

2 预防对策

2.1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培训指导

首先要让护理人员意识到职业暴露因素对自身的危害,提高人员的安全保护意识,组织消毒供应室中工作的人员展开相关工作培训,加强清洗操作流程的规范性,熟练认识各个医疗器械的类别,合理划分锐器类、导管类及其他类器械,对于负责精细器械,要求护理人员对其大小、作用以及结构进行细致划分,加强知识培训,提高護理人员对病毒危害的认识,严格遵守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叮嘱护理人员对于回收的医疗器械不可直接接触,严格按照医院操作流程完成器械消毒工作。

2.2 物理因素的预防措施

不规范的消毒操作流程是造成物理因素产生的重要原因,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加强自我防护措施,多学习操作流程,及时纠正自身不良习惯,展开操作前要统一着装工作服,佩戴手套,必要情况下需佩戴眼镜和口罩等,所有器械要轻拿轻放,对于精细尖锐器械应使用钳子夹取,防止手被刺伤,如有意外出现伤口,应及时清洗用酒精消毒,并使用纱布包扎,对于已损坏的器械,应单独挑出来放入防水且不易被刺破的容器中,避免重复利用。在进行高温消毒时应等待温度降低后再将物品取出。对于消毒室中的设备应定期做好维修检查工作,预防漏电及触电危险,在实施紫外线消毒时要求护理人员身穿防辐射衣物,做好自我保护措施。

2.3 化学因素的预防措施

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熟悉消毒剂的相关作用及成分,在使用消毒剂时按照标准的配比剂量使用,以防化学药剂伤及自身,对于气味较弄的消毒剂应该佩戴口罩,防止气味吸入后伤害自身呼吸道。

2.4 生物因素的预防措施

将各科室收回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分类时不要直接接触器械,要身穿隔离衣,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对于沾有患者体液、血液及呕吐分泌物的器械要特别注意,使用辅助工具做基础处理,清洗过程中若有污染物溅到护理人员皮肤上应及时清理消毒,定期对消毒室内的护理人员展开身体检查,并加强疫苗注射工作,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3 结束语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场地之一,从事此工作的护理人员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工作对相关人员的伤害,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危险防范意识,完善供应室的规章制度,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展开具体的对策分析,做好各方面的预防措施,既能够保证工作质量,还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

猜你喜欢

消毒剂器械医疗器械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消毒剂,哪款最适合家用
精密器械集中处置风险防范
医疗器械在5g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肌肉锻炼机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力度加大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