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好自身红色文化
2020-11-09李威
李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7-066-02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深入进行党史军史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宁区委宣传部牵头会同党史、文旅、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单位),围绕党史档案、文物遗迹(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对全区红色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摸排,深耕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厚植红色基因,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运用好自身红色文化资源。具体如下:
一、江宁区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
江宁区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近现代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了众多的红色文化遗产。通过初步梳理统计,截至目前,江宁区共有已确认的革命保护文物(遗迹、遗址)13处;革命(红色)档案(人物、资料)122件(个);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处;革命烈士陵园(碑、墓、纪念堂)12处;红色纪念场所(广场、馆)3处;红色(革命)研究组织(团队)2个;红色人物(故事)若干。
江宁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数量多,物质和精神资源丰富。目前区党史部门认定的红色文化资源点约有130多处,总量极为丰富。同时,江宁区横山山脉孕育形成的新四军抗日精神和“老井岗精神”“长征精神”等一脉相承,是全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二是类型全,革命时间完整。从革命活动家张闻天在江宁宣传马克思主义、江宁地区第一个中共地下支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每个历史时期,均有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保留至今。孕育产生了农民运动、八年抗战、白区斗争、敌后武装斗争等形势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斗争资源,全面展現了江宁人民“明战与暗战结合、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结合的革命斗争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历史进程的缩影。三是分布广,地域聚集度明显。全区各街道(园区)内红色文化遗产零星分布,形态多样。在这些红色文化遗迹的布局上,横溪街道和禄口街道交界处的横山片区的江南新四军武装抗日红色遗迹聚集度较高,江宁、东山敌后武装斗争的红色资源聚集度高,湖熟、土桥、方山、汤山、禄口等地区的抗战等红色遗迹(址)聚集度较高。这些特点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厚植。
二、江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问题
江宁区很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近年来,新发现民国碉堡群等军事设施105处(点),陆续对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等革命文物分别进行了修缮保护及展示利用,编制了《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保护规划》;开展红色文化保护开发,编辑出版《南京市江宁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等革命书籍;借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江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不够深入
目前,江宁区整体上红色文化氛围营造的不够浓厚,相当多的红色文化遗迹没有红色文化标识或图案,罕有实物陈列。红色文化产品开发空白,缺乏红色文化纪念品、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红色文化作品不够丰富,目前仅有《新四军在江宁丛书》等少数关于红色文化方面的书籍,关于红色题材的故事、图书、实景剧等作品也较少。
(二)红色文化+旅游教育产业发展缓慢
当前,在一些地区,发展红色教育旅游已经成为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让干部群众在红色教育旅游中接受红色洗礼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起到教育人民、凝聚人心和引导社会的作用,又可以丰富当地旅游产业的形态,拓展空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双得。基于过往历史原因,江宁区的红色文化旅游教育产业存在着起步晚、与文保融合慢等不足,致使江宁红色文化旅游还停留在“线路+”的结合上,展陈形式单调,开发保护利用单一。
(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不成系统
过去由于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协调,导致对江宁的红色文化遗迹等资源缺少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和建设,相当多的红色文化资源没有被列入文保体系,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实物载体,更多是以“故事”的形态在民间流传。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研究规划、配套资金和保护方案制度,仅有相当少的一部分红色文化遗址采取了基础的保护措施,其它大部分红色文化遗迹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红色资源流失明显。目前,全区还没有制定出台红色文化遗迹保护利用整体规划,从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专业人员不足,整体水平不高,社会研究团体数量偏少。
(四)红色资源融合发展有待加强
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基地建设融合发展不够。目前,由于缺乏综合性的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场馆,江宁区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爱国教育只能远赴外县(区)、市进行。与此同时,江宁区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不够,目前的建设仅仅局限于革命遗址参观游览,对于寓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于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结合的还不够好,更尚未形成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
(一)明确新时代红色文化功能定位
江宁区具有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时间早、各个革命阶段的红色遗址遗迹齐全、全区革命文化资源全覆盖等特点。从历史价值来看,它是江宁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价值来看,它是江宁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从教育价值来看,它是江宁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基地;从经济价值来看,它是推动江宁“文化强区”战略的重要媒介和增长点。要充分认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在全区上下不断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扎实开展梳理排查,摸清红色文化资源“家底”
一是认真开展普查认定。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全区革命遗址开展梳理普查,对遗漏的遗址遗迹全部纳入申报;对已经确认但未确定保护级别的革命遗址全部认定为区级保护文物并对外公布,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建控地带,设置保护标志,建立文物档案;对已认定的红色文化遗迹开展文字征集、搜寻相关的影视图片等资料,分门别类登记、归档和管理。二是科学编制总规划。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纳入全区文化发展总盘子,与江宁高质量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进行对接和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全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所有红色文化资源根据轻重缓急、分批分类落实。三是加快规划落实。对编制出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要坚持真抓实干,每年至少确定1-2个重点革命遗址,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实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进行保护开发利用。
(三)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新名片
一是整合研究力量。吸收文旅、史志、研究会等相关人员以及有专长的民间人士,组成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研究队伍,进行专门的持续研究,进一步凝炼江宁红色精神和革命文化,精心打造我区红色文化新名片。二是深入研究阐释。文旅、史志、档案等部门通过寻访红色故事、遗址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校核史实,收集第一手资料、革命实物、革命英雄人物图片及其他抗战文化资源等,深度挖掘其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价值,通过制作红色文化故事读物或专题片、歌曲等形式展示出来,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三是建好阵地网络。迅速修建完善一批红色文化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合理布局展陈空间,开发互动体验环节项目,增强观赏性和受众参与性,有效提升教育熏陶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切实破解保护利用资金短缺难题。
(四)优化资源配置,深化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整合区内红色文化与温泉文化、魏晋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力,通过生态景观加红色旅游景点的方式,设计打造横山片区新四军抗日文化、湖熟片区赤山烽火等多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散落的特色民宿体验地、自然风光旅游点等串点成线,让游客徜徉在绿水青山的同时,了解许多红色文化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二是加快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田园综合体、农庄、农家乐的建设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规划完成集美丽乡村游、红色教育游、农业生态游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线路。三是加快红色文化与红色教育基地融合发展。学习借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全国典型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模式,力争2-3年内建成江宁红色文化纪念馆(所),借助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以“人、事、物、魂”为载体的革命精神,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加油站”。主动对接溧水、高淳、句容等周边省市区红色景区,共同构建红色旅游集中专线片区,实现红色文化产业合作共赢。
(五)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基础保障
一是建强红色人才队伍。适当增加相关部门(单位)红色文化人才编制,通过公益性岗位配齐红色革命遗址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对在职红色文化人才的业务培训,鼓励和发动更多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参与党史研究,凝聚一批专门从事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专兼职人才队伍,使红色精神薪火相传。二是加强基础阵地设施建设。交通公路部门要按照旅游公路标准,科学合理制定红色文化资源遗迹(址)参观路径和延伸方案,力争革命遗迹(址)都通硬化公路。水、电部门要根据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按全区乡村振兴景区标准做好水电配套,为未来革命遗迹(址)保护利用提供保障。三是打造多渠道外宣平台。浓厚线上线下对外宣传氛围,在全区重点路段、高速路段(口)区域设置红色文化标志牌、文化墙、电子大屏等,借助线上融媒体宣传平台(载体),鲜活运用多种方式宣传江宁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精神,大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加快研发红色文化产品,策划具有参与性、体验型的红色文化项目,广泛开展江宁红色文化精品创研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宁红色文化品牌,全面提高江寧区红色文化的知晓率、影响力、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