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可爱的白胖子
2020-11-09糖糖
糖糖
瞧,这可爱的白胖子
“黄袍子,白身子,脱了袍子下水池,煮开以后变胖子,美味可口填肚子。”机智的你有没有猜出这个白胖子是什么呢?
答案便是占据我们餐桌“C位”的白米饭!山珍海味再好,没有它搭配,也失了点滋味——妈妈拿手的蛋炒饭,谁敢说不是人间美味?
从地里不起眼的植物,变成我们嘴里不可或缺的美味,稻谷这一生到底要多努力,才能变成我们碗中的样子?
一、稻谷的四季
每年春天,农人就开始一年的水稻耕种。先是翻耕秧田,让田地里的每一处都能接收春雨的滋润;之后便是将浸泡后的稻种放入温暖、潮湿的竹筐里三四天,待种子的生长欲望渐渐被触发,嫩芽就会挣脱束缚探出头。随后,蓄势待发的稻种们被农人撒在又平又软的秧田里,在阳光下自由生长。很快,它们就会变成强壮的秧苗。
万物疯狂生长的夏季,日照增多,雨水充沛,农人把秧苗利落地插进水田里,远远望去,满目绿色,一片生机盎然。秧苗在这里不断生出新株,越长越强壮,茎杆也一节一节地向上伸长,很快,茎杆的顶部里开始孕育稻穗。一株稻穗上会开出两三百朵花,每一朵花都会形成一粒稻谷,这便是水稻的果实。
秋收时节,农人开始收割稻谷。等到稻谷脱壳碾米,一粒粒又白又饱满的米粒诞生后,水稻才算真正结束一段完整的旅程。四季轮回,周而复始,与其说稻谷是人类的果腹之物,倒不如说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守护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
寒风凛冽的冬日,忙碌一年的农人终于可以歇一歇,享受丰盛食物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在秋季里被筛选、晒干的稻谷们,此时都安静地躺在地窖里,等待来年的春播。因为它们知道,能“藏”得住,才会有下一个四季。
二、细说谷事
关于水稻原产地的问题,人们起初认为是印度,因为在印度发现了碳化的稻谷,距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但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挖掘出碳化水稻,是距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古栽培水稻,距今至少有14000年的历史。毫无疑问,中国才是水稻的发源地。那么,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水稻和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跻身食物界
一万多年前,在平原地区温暖、湿润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人们的食物很匮乏,基本是靠天吃饭,碰到什么吃什么,日子过得相当惨淡。直到人们发现沼泽水塘、溪沟边,生长着一种约一人高的野草,生活才稍微改善了一点。这种野草可不一般,首先,味道虽然不咋地,但至少能饱腹;其次,它特别好种植,种子落地后不用人们操心,就能茁壮成长起来;最后,它很“老实”。很多植物的种子在成熟后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四散,有些还会被风吹到水塘里,但这种野草的种子落地后,有一部分在一段时间都不会散开,很好捡拾。这就是现代亚洲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
最靓的“崽”
最开始的野生稻,并不像现在的水稻“颜值爆表”“性格温顺”,相反,它们干瘪细小,“脾气”还异常暴躁——野生稻大多进化出很长很长的芒,这些芒位于谷粒尖端,就像骑士的长枪,可抵御一切来犯之敌。但是这些芒对产量无用,只会降低麦穗粒数。而且,人类的喉咙常常会被它们粗粝的植物纤维刮伤。
但想和人类硬杠,那是行不通的!经过不断观察研究,人类选择植株强壮、颗粒饱满的稻谷作为来年播种的种子,不懈努力后,终于出现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的栽培稻种。说到底,水稻的演化史就是人类驯化水稻的历史,经历数千年的驯化后,水稻不再排斥人类播种和收割,开始依赖人类的帮助,立志要成为田地里最靓的“崽”。
印度香饭
丰富的水稻资源造就了印度独家美食——印度香饭。这道美食的主角是印度香米,它属于籼米的一种,米粒细长,以浓郁的坚果香气而闻名。
印度美食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多种多样的调料,印度香饭也不例外。制作中,印度香米和白豆蔻、月桂叶等香料一起烹饪,为了使香饭呈现金黄的色泽,印度人还会加入食用色素调色……香米的韧劲加上香料辅佐,味道实在很浓郁啊。
西班牙海鲜饭
虽然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里都不包括米饭,但凡事总有例外。西班牙就有一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西班牙海鲜饭。西班牙瓦伦西亚,是欧洲为数不多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吃货”西班牙人怎会浪费这么稀罕的资源?
米和锅,是西班牙海鲜饭的关键元素。西班牙大米粗壮,比中国大米和泰国大米都要短,在吸饱汤汁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很好的嚼劲。将这样的米放入西班牙的双耳平底锅,不仅能让米粒充分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还能烹饪出略带焦味的口感,简单来说,有一点中国锅巴的风味呢。
三、有趣的灵魂
如今,水稻的种植已经遍布世界各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区域都种植水稻,只不过主产区比较集中,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约90%集中在亚洲国家。因为气候和环境的不同,产出的大米口感也各具特色,煮出来的米饭有的入口绵甜,有的嚼劲Q弹,有的黏软香糯。就让我们去其他国家溜达一圈,看看在中国之外,米饭被注入了怎样新鲜有趣的灵魂。
美国什锦菜
美国水稻种植的历史不长,只有短短三百多年,对美国人而言,种植水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出口。后来,随着亚裔、墨西哥裔人口的逐渐增多,米饭开始登上美国人的餐桌。虽然没有成为他们的主食(玉米和小麦是美国人餐桌的主角),但也算得上常见的一种食物。值得一提的就是路易斯安那州什锦菜,把西红柿、火腿、香肠、芹菜、洋葱、青椒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贝壳类海鲜,和大米一起炖,味道鲜美,口感上佳。咦?怎么越说越像咱们的海鲜什锦烩饭呢。
从秧苗变成稻谷,再从稻谷变成餐桌上的米饭,这个过程中有水稻生长的努力,也有农人种植的心血,我们应该对此保持敬意。然而社会上仍然存在浪费粮食的行为。
要知道,我们碗中的每一粒米,都是祖国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石!即便年年丰收,我们仍要对粮食怀有珍惜之心。唯有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品尝到米饭的香甜,在每一个平和的日子里,享受着稻谷丰收和祖国发展带来的無尽喜悦。
埃及库莎丽
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美食文化自然也是多姿多彩。埃及人的盘中餐——库莎丽,几乎遍布大街小巷。为了让库莎丽的味道更丰富,埃及人将大米和碎面条、扁豆、通心粉等食材拌在一起,再浇上番茄汁、葱油和蒜头,最终组合出了这道色香味俱全,口感“爆炸”的国民美食。
巴西黑豆饭
提起巴西美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巴西烤肉,但其实巴西还有一种极具代表的国民美食——黑豆饭。巴西人先在牛肉干、熏香肠、咸猪肉、黑豆等食材上洒盐、香料、香草和甘蓝菜,然后装在陶罐里焖煮几个小时,最后撒上木薯粉、橙子片,与当地产的米饭拌在一起,味道鲜美无比。据说在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大城市里,一些著名的大饭店只在星期六中午才供应这道佳肴,顾客必须提前预订,方能一饱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