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教材教学应避免出现“七重七轻”
2020-11-09陈宁生
陈宁生
今年九月份的新学期,高一新生将全面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必修模块,《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本选择性必修教材,《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本选修教材。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并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
新教材给高中政治老师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新机遇,尽管教无定法,但依纲靠本是根本,研究新课标,读懂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是上好新教材的关键。
一、研究新课标:找准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政治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作了规范性表述。
1.课程性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相互衔接,与時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关键词: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可见新课程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
2.课程理念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发展性评价机制。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强调通过议题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强调注重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综合评价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可见新课程重在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课程结构
关键词: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在教学内容上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等新成就、新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学及评价建议
本课程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活动体现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景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可见新课程教学要突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活动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二、对照新课标,避免出现教学中的“七重七轻”
对照新课标,新课程教学应尽量避免以下现象:
1.重知识轻情感
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不同学科的侧重点或许会不同,一般而言,理工科会偏向知识方面,人文学科会偏向情感方面。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以对政治课而言,在知识与德方面,德应该是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看到有些老师非常注重知识的讲解,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最后水到渠成生成知识,但缺乏情感引导,价值观升华,这种课在素材选择上往往注重趣味性而缺乏主流性。
2.重形式轻落实
记得曾经听过一节“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公开课,老师为了讲清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的区别,运用了包括小品、视频、朗诵、幻灯、企业家录音等课堂手段辅助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缺乏知识的归纳和点睛,不能凸显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实践性和政治老师的时局观。看得出老师精心设置,煞费苦心,但给同行的感觉像在演戏,走过场,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落实,这个落实包括知识、能力、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
3.重教法轻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功底,往往会不自觉地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所谓重教法就是老师在备课和授课中注重怎样把现成的结论讲好并教授给学生,对学生如何掌握结论的心理过程不很重视,相反所谓重学法则是在备课和授课中注重怎样让学生自主生成结论,注重推导过程。教法和学法的关系作为教和学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教学论研究中具有永恒性的课题。根据辩证法思想,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主要方面往往决定事物的性质,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应该以教法为本还是学法为本?历来众说纷纭。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给出了答案,新课标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核心。以学法为本能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并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真正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正如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然这里重学法绝没有轻教法的意思。
4.重传授轻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是讲为主还是练为主,绝对是100个人就有100个答案,但笔者认为练是本讲是次。我们看到有些老师一节课滔滔不绝,娓娓动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抑扬顿挫,甚至带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把政府的五个职能讲得明明白白,把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讲得清清楚楚,剩下5分钟进行反馈练习,但学生错得一塌糊涂。讲好不等于学好。以讲带练比不上以练带讲,练中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分讲七分练应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重讲轻练不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的活动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也不符合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5.重规范轻创新
所谓重规范是指老师一如既往按上课的一般流程组织教学,如抛出时政话题——提问学生——讲解内容——课堂反馈——知识总结。有些老师为了规范,下课了拖堂也要做几道反馈才显得心安理得,有些在课后交流时也会专门提到因时间关系未能把已准备好的知识总结放出来,以让评委们知道他或她做得很规范。特别是公开课,老师们基本五步曲,基本用语“知识学完,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每次听完课我都会陷入沉思,总觉得这些课缺乏灵魂,都会发出几个灵魂之问:一堂政治课没有最新的时政材料是不是不成功的?没有反馈环节是不是不成功?没有知识总结是不是失败?但我深知没有创新的课堂不是好课堂,按部就班只是在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不符合新课标课程结构新增教学内容的要求。
6.重兴趣轻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们往往会想尽办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选材上、教法上会花较多的精力。有些老师在课上会充分展示素材的内容和情节,甚至还会附加绘声绘色的描述,吸引学生关注。但如果将政治课上成故事课,只注重情节的渲染,忽视情景精神内核的提炼,就有点舍本逐末。
7.重去问题轻生问题
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这个问题清楚了吗或者是对这个点还有疑惑吗”生怕没有把问題讲清楚。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去问题往往成为老师们平时备课教学的焦点,于是面对政治概念,原理甚至时政热点,在讲解之余,巧设问题,提问学生。如一位高三老师在上时政专题复习课时的去问题教法:
时政节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老师设问:
◎材料体现哪些对立统一观点?
◎体现了哪些辩证法道理?
◎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哪些哲学意义和经济学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明矛盾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怎样评价这个观点?
◎请写出两句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隐含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或时事语。
教学中老师主导,学生被动,老师生成问题,学生解答老师的问题,整个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掌控之下,如果老师的问题符合学生认知实际,该法也能上出精彩的课堂。
同时,教师把设问的环节交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情景提问题,或针对知识提疑惑,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设问给以补充完善,特点是学生主导,老师辅助,学生生成问题,老师解答问题,或生生互答,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领。由于学生提的问题,所以会令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高中政治教学领域将会出现一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