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2020-11-09张德平
摘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有着明确的指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立足于农村,从而让“三农”问题得以解决,并以此为主要任务。发展农村经济时,需要基于农村生态环境在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农民增收,生活富裕,使得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随着“互联网 + 农业 ”的发展,以及近几年农村旅游的兴起,让农民获得经济来源变得多渠道,并且也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但是,现代化的农村旅游发展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不合理、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农村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缺乏有效的农村旅游管理体系等,使得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不小限制。面对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部门和组织将农村旅游产业相关的政策进行完善,培养农村旅游方面人才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完善农村旅游信息化模式,更重要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关键词:创新策略;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2-0125-03
一、振兴乡村经济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深入,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持续加速。对于当前农村发展阶段,依然需要根据社会的整体发展而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不同的发展阶段党对农村的发展战略也有不同的要求。不过维护农村农民利益的策略始终没有变过,不仅仅在经济上充分让农民的权益得到保障,也从政治上充分尊重农民应得的权利。一直以来的发展重点都在农业发展的问题上,这是因为农民获得好的安顿,举国的发展问题才不是空谈。对于“三农”问题,党需要从战略思想上推进农村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国家也在不断发展,因而农村的发展是不能忽视的,并且也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发展战略,让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和谐和稳定[1]。
1.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是战略实施的目标之一。乡村的振兴战略,也需要做到生产的升级,这需要有一定的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支撑,并且也需要确保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这样才能让新农村的建设得到不断的优化,乡村居民的生活从宽裕到富裕并不是一蹴而就,也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注重在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要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来支持,通过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劳动分工不断深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对于当下的市场环境,能够更快、更好地找到切入点。随着各项社会资源的不断深化,经济市场也需要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分工,确保资源的有效性发展。资源配置在我国占主要地位,从这点上看,也需要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
2.我国农村发展的新内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往现代化经济方向发展。对于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还有农村经济、政治及社会等都应实现现代化发展,实现党中央对农村问题进一步优化的战略目标。需要党中央给予足够的重视的是当下乡村衰落的问题,而乡村衰落与城市化的兴起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的衔接工作。并且乡村振兴发展的战略实施过程,就需要将农民与土地之间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从而让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同时也要不断优化农村地区发展路线,抓住当前大好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村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二、农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1.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让农村地区进行发展的时候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农村旅游的目的地通常存在不少的工艺品,通过销售这些获得收入,并且为游客提供各种服务,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并且可以发展一些副业获得收入,如民宿、餐馆等,通过这些方式发展农村旅游,能够让农村经济获得有效的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这是因为农村旅游本身有着较强的连带性,需要一整条产业链进行支持,可以说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推动区域之间有效合作,并且让相邻的一些区域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各地承载旅游方面的能力提高,并且通过共享信息与客源,让农村的经济收入得到整体的增加。另外,建设旅游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及交通,不断完善各项生活设施,能够让旅游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带动消费,此种良性循环的形成,能够有效促进旅游村农村经济的发展[2]。
2.农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而农村旅游的发展,还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才能使得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为其他行业带来发展机遇。随着农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也使得农村地区的服务与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带动了农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發展,随着发展的需要,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也会得到极大的丰富,解决农村旅游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3.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能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发生不小的变化,同时也会让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获得优化调整的机会。通常旅游消费者会热衷于在旅游地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文化产品作为纪念,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助力。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推动我国传统的农业转向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休闲农业,而这种转变能够有效地让当地的各项资源得到重新配置,从而实现农村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如农村旅游越来越成熟,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变大,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一些养殖专业户或专业村,满足旅游村的发展需求[3]。
4.促进农村经济往可持续方向发展
农村旅游的发展,是基于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等资源,对城镇居民产生吸引,让他们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放松。这也使得农村旅游的发展想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就需要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从而科学合理地去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开展农村旅游过程中更需要制定计划,确保这些自然资源不会被浪费,如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土地防止滥用问题及防止空气污染等,这样才能让乡村地区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
三、当前农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旅游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因为农村旅游的在近年来不断的兴起,城市居住者们也开始去农村体验慢节奏,这使得农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居民产生不小的经济效益。但当地居民与旅游消费者们都没有太多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也使得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遭受到重创。不少游客也许是为了让自身获得舒心,出现了相当多的乱扔垃圾、乱写乱画等不良行为,而旅游村的居民考虑的是如何获得更多的收益,忽略环境保护。这样情况会使得农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保持。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旅游地村民是不能只顾着将当前的利益最大化,而应该以子孙后代为出发点做长远的规划。因而旅游地的居民们就不能盲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去获取短期内产生的经济效益,因为这些自然资源本身是不可再生,缺少合理的规划与管理,一旦造成了破坏,就会让旅游地的吸引力降低,经济发展随之减缓[4]。
2.缺乏健全的农村旅游管理体系
当前农村旅游还属于新兴的产业,这使得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就目前来看,现在的农村旅游地采用的是当地政府及居民进行自发治理,这也使得旅游地的规范管理较为缺乏,各项旅游信息并不能及时地传达给游客,而旅游者们有需求也无法及时地与当地管理方进行沟通。这也使得农村如果需要借助旅游的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就应将管理体系健全起来,这个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参与进去,拥有良好的互动机制实现联动,这样当发生的问题的时候各部门能够快速的做出反应,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解决,确保农村旅游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一旦农村旅游的各个相关部门做到各司其职,实现相互协作,就能够促进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3.农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不足
从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大部分农村旅游的消费者都是借助互联网来获得旅游地的信息,并且会按照当地的环境去选择方便出行的方式,根据旅游地周边的一些信息对出行进行规划。这使得部分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因为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不足,缺乏相关信息技术人才,对于旅游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没跟上,导致即便是这些地区拥有好的生态环境,也无法被外界获悉,使得这些地区借助农村旅游发展经济的计划受到严重影响。这也使得不能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农村旅游”的模式。从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一二线城市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满足旅游发展需求。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就需要加强自身的旅游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把富含当地特色的农村旅游资源公布出去,这样才能让旅游消费者们借助平台得到目的地及周边的一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行程进行规划,同时也能够借助平台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管理方,让旅游目的地有相应的准备[5]。
4.农村旅游地缺乏创新型人才
就目前来看,农村旅游行业从业者中,存在文化素质普遍低下情况,因为没有系统的培训,对管理信息化平台难以有效的操作,没办法通过设计将当地的农村旅游的特色产品凸显出来。而且,借助互联网能够查询的农村旅游地,存在着相似性较高的旅游产品,旅游地开展的旅游活动相似度也较高,所提供的旅游服务几乎一致,此种现象也是旅游目的地相互抄袭的原因,而产生这样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缺少创新型人才参与到农村旅游行业中[6]。而针对某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当前大部分的院校都没有辅助农村旅游行业发展的专业,即便有旅游管理专业,但真正招生还是比较少,并且即便是完成学业,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他们不愿去农村从事相关工作,再加上农村旅游近几年才兴起,也没有较好的政策支持,并且国家对此方面的投入也不多。这就使得农村旅游产品并没有什么创新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使得游客大量流失。
四、促进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
1.健全农村旅游产业的政策
农村旅游能夠吸引人的是独特的乡村风情,促使消费者们愿意去这些地方休憩、观光,进行亲身的体验,去参加富含特色的旅游活动。因而为了更好让农村旅游得到发展,国家需要对其加强,如税收的减免、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等措施。特别是政府在进行投资时,需要有重点、有目的,避免因为发展农村旅游再次出现的其他矛盾。根据实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在获得大量扶贫资金后,真正投入到发展农村旅游建设方面的资金并不是很多,并没有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面对此种情况,想要让农村旅游产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仅是将政策健全就完事,更需要进行深度改革,充分将社会各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确立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联合各种组织或企业进行经营,并利用多渠道、多层次的管理模式促进农村旅游的发展,实施的相关政策也需要能够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2.强化农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我国地域辽阔,大部分的地区人口密度非常小,这也造就了另类独特的风光,而这些乡村地区也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着交通不便问题,并且因为地域和散居的问题,使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当得困难,导致网络不发达,因而农村旅游信息化水平不高,从这点看农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借助互联网达到迅速推广的方式难以实现。因而通常农村旅游难以拥有自身独立的信息发布平台,这也使得大多地区的农村旅游没有知名度,并且这些旅游产品也做不到规模化,使得一些具备独特的生态环境或特色旅游产品,只能借助一些大城市的旅游信息平台推广,难以做到被游客广泛了解。对于农村旅游的开发,有效让当地的经济能够获得发展,除了当地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的推广之外,也需要尽最大力量完成信息发布平台,并不断地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凸显当地特色,并及时地对农村旅游信息进行更新,特别是部门农村旅游有着明显的积极性特点,因而及时更新信息,能够让旅游者们第一时间获得最近的旅游状况,同时,也能够及时地处理游客对农村旅游提出的各种反馈信息。信息发布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需要借助创新型人才,通过他们的指导,在旅游基础建设和完善时,传递的旅游产品信息也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需要调整一下政策,将那些具有丰富旅游专业知识且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的专业人才招募进来,为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出力。对于交通和基础设施,也需要提高投资力度确保与发布的信息一致。在各项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农村旅游必将得到快速发展,让农村旅游经济不会因为信息化不足而受到限制。
3.完善农村旅游开发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当前从事农村旅游工作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这个问题,就需要充分与一些大中院校进行合作,重点打造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专业,对于已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就应该不断将培养范围扩大,对传授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改变以往相对落后的现状,以便培养出合适的人才去填补满足市场需求的空缺。另外,当前的休闲农业拥有较高的热度,因而国家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对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做出一些政策扶持。这是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需要农村旅游这种项目的发展来进行支持,而一个行业要得到较好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人才的投入。只有带头人或工作团队拥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充分将农村旅游的各项资源都开发出来。想要农村旅游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更加顺畅,国家支持旅游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也不能少,并且重点对一些已经成熟的农村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也鼓励学生去农村地区就业,地方政府牵头,聘请一些专家对当地的农户进行指导,增强农村旅游的经营活动。随着创新型人才体系的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投入到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事业中,提高农村旅游地居民的收入。
4.充分对环境进行保护及各类优势资源的利用
从整体来看,农村旅游更多地依赖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因而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时,就需要详细的考虑和调查,避免出现的一些不利影响对环境产生破坏,一旦出现不利的影响,需要考虑此种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并且也充分考虑产生的影响最后是否能够消除。特别是现阶段,农村旅游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向到休闲农业的时期,再加上休闲农业主打的就是田园风光,用田园风光的自然美来吸引城市观光者,让他们回归大自然,这也需要在进行农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时候,必须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另外,农村旅游有季节性存在,进入淡季的时候,为了让旅游村的收入不会出现减少,就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推出与之相符的旅游产品,让本地的各种旅游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要关注游客们给出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的一些缺陷,并以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为目标。借助优势资源把农村旅游做得更好,并且以形成自己的品牌作为发展目标。
五、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乡村地域文化,特别是一些独具特色的乡村聚居点,拥有各种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有着非常多的地区待开发,传统社会文化特征较为浓厚,这些就是吸引旅游者的地方。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增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农村旅游的发展,是综合性的发展,会带动整个农村传统农业转向到特色农业,也会带动农村旅游相关产业链的融合,成为农村居民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雪山,高燕翔.乡村振兴与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J].农家参谋,2020,(11):4~4.
[2]胡佳雯,梁婷钰,陈威,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旅产业法律分析[J].法制博览,2020,(03):59~60+63.
[3]郑必镇.基于乡村振兴的农村旅游扶贫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50+102.
[4]杨亚玲.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9,50(22):64~64.
[5]陈晓琴.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与出路[J].乡村科技,2019,(33):8+10.
[6]义平军,祁永安,薛琴.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桂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9,(31):132~133.
作者简介:
张德平,無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