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高校篮球专项课程的改革发展研究

2020-11-09刘一昆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5期
关键词:自组织篮球改革

刘一昆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运用自组织理论的观点进行高校篮球专项教学,结合篮球教学的理论特点和实践规律,探讨高校篮球教学自组织的特性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组织能力等问题,同时更好地使教师认识到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技能、能力转化成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自组织理论指导高校篮球教学课程,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符合新形势下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人才综合能力与实力培养需要。

关键词:自组织  篮球  改革  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9(a)-0001-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use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o carry out basketbal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laws of basketball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ation of basketbal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elf-organiz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be better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ransform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abilities into the social survival ability required by students after graduation. Through the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o guide the basketball teaching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enable students to actively carry out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talent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trength training advocated by the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Self-organization; Basketball; Reform; Curriculum

1  高校篮球课程的基本特征

1.1 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伴随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而现代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以前教练死板地训练学生某项素质,而是着力于提倡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素质训练,例如运动心理学、篮球技战术分析方法、篮球专业方面的运动力学原理等,他们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协调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篮球运动本身也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完善与补充着自己的体系。虽然近几年我国的篮球事业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要想与国际高水平篮球齐头并进还需要我国培养篮球专业人才的教师继续努力,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发展学生篮球专项知识和篮球运动与意识的养成,过程与结果并重,学习与思考同行,充分体现了高校篮球教学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

1.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不能割裂开来。当前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只关注教学进度的快慢,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水平。教師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看、听、学、思、做,反映篮球运动本身的完整性,改变学生“只会说、不会练”的教学现状[2]。及时改变思路,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尽可能充分了解篮球的最新发展和成就,运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和最新的教学理念,开展篮球专项课程的教学。

1.3 教学水平的不一性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明确了新时期下学校体育的五大任务,于是高校体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自我管理能力及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准和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其中包括篮球专项运动规则掌握得不够全面、篮球专项教学中容易发生的运动损伤处理技能的欠缺,以及教师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使高校篮球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很难实现专业系统化教学。尤其是在篮球教师资源欠发达的地区,非篮球专业教师被分配到篮球课程教学中的现象时有发生,非专业教师只能运用最为基础的理论与技术展开教学,所以导致学生接触到的理论不够准确,训练也并不科学合理,从而造成了高校篮球课程缺乏实效性,严重影响了高校篮球课程的发展[3]。

1.4 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调篮球专项运动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的客观表现,忽视了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横向比较,忽略了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4]。学生将学好目前的专业,能够胜任以后的工作视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表明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掌握实用技术。运用全面、整体的思路去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考查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技戰术运用的综合能力;既考查了学习结果,也考查了学习的过程;既有主观评价,也有客观评价。

2  高校篮球专项课程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分析

2.1 系统的开放性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一个发展的系统必定是一个非线性的非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内部间各要素的非线性作用协同发展,并同外部环境并联, 即进行系统内外的交流,不断改变输入输出,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从而使系统具有源源不断的持续动力,以改善系统的有序性和组织性[5]。高校篮球专项课程系统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校对教学的决策与制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办法。其次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寻求社会对于篮球课程的要求,以便于获得耗散结构的所需要的能量。

在高校开设的篮球专项课是针对已经具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而进行的篮球专项教学与技战术训练。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篮球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训练增强他们的篮球技战术意识。而学生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质疑和批判的勇气,在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内容中,不可否认有很多值得肯定的东西,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的糟粕,这时就需要学生对这些内容要有准确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 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

篮球专项课程教学系统的复杂性基于教师、学生、教科书、器械和其他元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教师无论是对与教学内容的选定还是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最终目的都为了让学生更为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与技能,减少“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理解与实践始终贯穿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过程中,他们相互作用并影响着对方,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情感、行为都在反复不停地进行着多层次联系。教师不是一个专门的输出与教材内容一成不变的机器。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在互相影响着对方的行为。教师的教学内容、方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同时,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同样,学生之间也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接受理解能力、学习兴趣也相应地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个性、特征等因素。

2.3 系统的非平衡作用关系

从无序到有序,应该是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正常发展所需经历的过程,一个从低级有序状态发展到高级有序状态的开放性系统,也是需要通过逐渐远离平衡态才能实现的[6]。不同水平和年龄段的学生使用几乎难以区分的教科书,教师使用“百年不变”的教学方法,同样的学业成绩体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教学方法尽无新颖,用成套不变的教学之法、用成套不变的教学语言来管理学生、评价学生等。作为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法,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的教授方法和教学观念也要不断创新,否则就会落伍。现代的学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和自身素养都十分的关注,有时已经到达了挑剔的地步。通过观察发现,当学生在自己钦佩、尊敬的教师授课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氛围很浓烈,课堂效果非常好。反之,学生的学习状态则变得十分低迷,教学效果相对较差。

2.4 系统的涨落机制

“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但它是实际存在的一切系统的固有特征”是对涨落机制的特征的最为鲜明的描述。远离平衡状态是自组织系统达到有序的必要条件,如此也是涨落机制奏效、从而形成自组织系统的关键所在[7]。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变化过程自由无规律且随机的涨落机制。对此变化的前因后果进行剖析来看,可以一分为二,具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内涨落,另一种是外涨落,前者变化来源于篮球教学自身;后者变化来源于外在环境改变。篮球专项教学应该是组成高校教学系统众多部分中的一部分,不免会受到除篮球教学自身以外的因素干扰,例如教材的调整与更新;新的教学观点与新的教学技术与器材的运用等。还有学生的主观判断会受到外界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自然也就降低教学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受到社会中“拜金主义”的影响,也会产生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厌倦,从而降低了对工作的兴趣,这都会对体育教学的涨落生出消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善创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要善于引导,输入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高度。

3  结论与建议

实践证明,自组织教学的方式相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在篮球基本理论知识方面的掌握、篮球素养的提升总是更有益处的,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和适应问题的能力。从更深层面来讲,学生在毕业后也需要花费更少的时间来适应社会并且融入社会,自组织教学的方式如此来看更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邵桂华.体育教学的自组织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4.

[2] 黄艳军.浅谈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大学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创新与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35-136.

[3] 刘宏亮,牛建军,刘永.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体育教学系统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5):84-89.

[4] 李鑫.浅析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学生自组织能力的构成[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3):70-71.

[5] 王宁.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学生自组织能力构成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143.

[6] 李宗烈,安琪,刘维韬.我国高校篮球课教学发展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5):68-69.

[7] 杨宇豪.高校篮球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优化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0):93,95.

猜你喜欢

自组织篮球改革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群体智慧与教育研究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