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研究

2020-11-09李育康邓南虎

职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

李育康?邓南虎

摘 要:“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明确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具有职业性,职业教育并不是另类教育,而应该融入一切教育活动中。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含技工学校)两大类型,它们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不同。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2017年,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开始与一所普通高中联合,开办普职融通班,经过3年的实践,在“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择业机会,促进学生多元成才。

关键词:普职融通 多元成才 育人模式

一、普职融通育人模式内涵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要求“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行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普职融通广义上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融通。本文的“普职融通育人模式”主要指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融通。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职业教育也是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普职融通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旨在打破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壁垒,融通两种教育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为两者架起一座相互连通的立交桥。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资源共享,打破教育同质化瓶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平台,培养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综合实用型人才。

二、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重要作用

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是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放在中等职业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中学生考不上普通高中常常会放弃(包括中途放弃)读书,严重影响高中普及率。而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也因为学习困难、兴趣转移、升学无望等原因放弃读书。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融通能使不同学习水平、不同职业倾向的学生都能获得自己需要或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教育。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方位成才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减少厌学、辍学现象,从而有利于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

普职融通对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初中学生以进入普通高中为主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导向也先让普通高中根据学生分数从高到低录取满额后再让学生进行职业高中的报考。

普通高中是升学预备教育,偏重学术教育和理论教育,缺失对学生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才培养质量往往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普职融通给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吸引了大部分学生,而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行为习惯都较好,有效促进了职业学校学风、校风的转变。普通高中老师的“传、帮、带”将抓质量的措施带到职业学校,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有着相同的文化基础课,但是侧重点不同。职业高中以“够用、实用”为标准,淡化推理和逻辑过程,强调实用,学生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不利。而普通高中课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学以致用。职业高中的企业优势、专业技术优势、职业生涯规划优势、学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优势有利于普通高中学生了解行业和职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普职融通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由于文化和思想观念等各种原因,“高职院校歧视中职学校的学生,不愿意招中职生而更愿意招收普通高中学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在于中职教育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弱、学习能力弱,后期成长和发展阻力大,而中国制造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普职融通实践的意义在于促成学校教育教学理念向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方向回归,最终实现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模式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模式并行发展,促进更多的学生走技能成长之路。

职教高考制度以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类型化,充分体现和巩固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要求职业教育构建丰富的人才成长路径。

职普融通机制的创建,搭建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通过两种教育的融通,使职业教育具有与普通教育同样的身份。

三、普职融通实践模式

(一)实践背景

普职融通涉及办學转型、结构调整、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等一系列问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公布成都市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项目学校名单的通知》明确五所普通高中为“综合高中”普职融通试点学校,开始了普职融通试点工作。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在政策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学校专门将一个校区作为普职融通实践基地,实行普通高中作息时间。首届普职融通班于2017年9月开班,招收学生92人;2018年,第二届普职融通班招收学生142人;2019年,第三届普职融通班招收学生127人。

(二)实践过程

1.学籍融通

根据文件精神,普职融通班学生学籍放在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享受中职学生优惠政策。高一上学期,普职融通班学生参加普通高中组织的月考、期中测试和期末考试,学生成绩将作为是否去普通高中试读的依据,与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统一排名,并由普通高中学校根据该学校历年升学率和当前在全市排名情况确定可到普通高中参加试读的学生。高一下学期,满足条件的普职融通班学生到普通高中试读,期中考试结束后根据普职融通班学生成绩排名情况和意愿确定转入普通高中就读学生名单。

2.教师融通

经与合作学校商量,笔者所在学校2017级普职融通有3个班,语、数、外老师按“2+1”模式配备,每科由2位普通高中老师、1位职业高中老师担任,组成学科组,研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一教学进度,互相听评课。普通高中老师以“走教”形式到职业学校上课。其他科目由普通高中老师担任。所有参加普职融通班教学的任课教师均参加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教研活动和上级教研活动。通过1年多的运行,老师们编写了《语文普职融通教学案》《数学普职融通教学案》《英语普职融通教学案》。学生高一年级全部参加普通高中的语、数、外考试。

3.课程融通

我们构建了“普高文化课+职教专业课”的课程体系。普通高中文化课主要是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对口高考考试大纲开展,由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策略、学科知识拓展内容构成。职教专业课主要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主选择的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的职业倾向性,开发学生的潜能。高一上学期课程设置完全与普通高中一致,执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每周开设4节职业兴趣课,由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开设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课、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课,每个专业轮换进行,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行业发展趋势,初步确立职业方向。高一第二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高二年级,语、数、外继续使用普通高中教材,但按照职业高中对口高考考试大纲进行教学,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4.管理融通

两所学校的管理体系不一样,考核方案存在差异。为了加强管理上的融通,专门设立普职融通校区,实行“双管理、双考核、双激励”。普职融通由双方学校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日常事务。设立教务科负责课程设置、教师聘任、考核等工作,以服务、指导和评价为主。借鉴普通高中抓质量的方法,开展午练、晚练、周练、月考,开好成绩分析会和班科联系会,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设立学生科负责对学生的管理、指导和后勤服务,开展班团活动、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师生健康生活、幸福学习、未来发展保驾护航。常规管理工作需要统一要求,统一管理,整体安排。

5.行政交流

两校定期安排行政人員进行现场办公,普通高中学校相关行政人员到普职融通班听评课,与师生交流,了解普职融通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和建议;职业高中行政人员到普通高中对试读、转读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两校行政人员间互通情况,交流管理经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实现普职融通育人模式的目标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四、收到的成效和预期效益

第一,学生通过普职融通班的科学技术类(通用技术等)、文化艺术类、职业技能类、综合实践类等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修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与需求,制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多元成才。2017级高一第一学期后共有24名学生达到相应条件从职业高中去普通高中试读,最终有17名学生确定继续留在普通高中就读。

第二,通过文化课教师互动、课程共建、联合教研、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交流等活动,促进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普通高中教师以“1+1”帮扶形式指导职业高中教师编制文化课教案,使得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很快适应了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

第三,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提高了学校办学层次。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相互借鉴育人优势,共同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要求。

第四,普职融通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衔接、互相贯通、多元立交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一级学校提供文化素质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实用性人才,有利于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为高校输送双基优秀的生源,将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第五,经过近3年的实践、探索,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又能够操作的基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普职融通育人模式。于2018年6月申报了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名师课题,并成功立项。

五、存在的问题

近3年的普职融通实践中,也存在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如学籍互认问题:学生入学时对专业不了解,但必须选择专业才能注册中职学籍;而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原则上不能跨大类转专业”。可否考虑入校时统一注册普职融通学籍,高一下学期再选择专业,或者放宽跨大类转专业的限制,帮助学生根据职业倾向选择适合的专业。还有诸如评优评先、同工同酬、目标奖励、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积极性调动等问题都需要去思考。

普职融通育人实践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学术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并重、普通高考和职业高考并重的有效探索,必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的主流走向,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万达.试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

[2]张云鹏.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发展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8.

(作者单位: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
构建育人模式转型下的生物课程体系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职业能力业绩化: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