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创板企业IPO审计风险浅议

2020-11-09龚犇刘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创板审计风险

龚犇 刘敬

[提要] 随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IPO审计环境、审计主体及审计对象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与之相对的審计风险也相应增加。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鉴证机构承担着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核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尽可能降低科创板企业IPO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成为审计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科创板、注册制、IPO审计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介绍,而后选出科创板企业IPO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四项审计风险进行分析,最后从法律法规监管、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人员三个角度对存在的IPO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科创板;IPO注册制;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20日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成为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科创板不仅是一个新建设的板块,更是一种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涵盖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制度创新。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IPO成为许多企业扩张的主要融资手段,同时也给IPO审计带来了诸多风险,IPO注册制改革给审计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相关概念

(一)科创板。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提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全称“科技创新版”。在我国经济与科技都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科技创新来促进我国未来发展变得越来越迫切。毫无疑问,科创板将为未成熟的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自主核心技术战略的新企业服务。科创板是对使用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化解其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增加创新企业融资的机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行动至关重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解决我们经济脱实向虚这一严重问题的一个好办法,这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针的坚实基础。中国证监会也提到,科创板始终应当保证对于国际高尖端技术和国家切实需求的关注,对于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拥有相关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做好服务,行业应当集中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

(二)注册制。注册制度的发行,是指股票发行人按照监管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全面履行企业的信息公开要求,监管部门对发行人提交的文件进行规范审查,对企业本身不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与核准制相比,注册制大大地缩短了上市审查所需时间,提高审核效率,降低了上市成本。科创板注册制的审核是由交易所来进行,而不再由证监会发审委来进行审查。监管机构作为企业上市后的监督者,重点关注的是上市企业公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三)IPO审计。IPO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进行IPO审计时对IPO企业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企业由于审计范围大,工作量大,利益攸关方众多,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众多,因此IPO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年报审计。与年度报告审计相比,IPO审计风险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除此之外,在IPO框架内,企业想要通过IPO上市来取得高额的利益,他们有着非常强烈的上市愿望,因此企业本身就会有很大的舞弊动机,从而加大IPO审计风险。另外,企业IPO过程中,不仅企业本身,同时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可以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帮助企业改善其金融和数据服务,促进企业发展,这就需要更多地注意IPO审计的范围,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IPO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二、IPO审计风险

IPO项目的审计本身便存在着诸多风险,也易出现企业上市后业绩出现较大波动等情况。作为注册制下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核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在科创板企业IPO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对以下几点风险多加注意:

(一)经营风险。近些年,由于自身发展需要寻求融资等原因,我国众多高新技术公司纷纷选择进行上市,这使得申请IPO的高新技术企业出现了增长趋势。而在这时,科创板的设立以及其实行的注册制使得企业上市门槛出现了降低,这也客观导致了在科创板进行IPO成为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新选择。但这也滋生了许多新的问题,选择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企业目标大多为增加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亦或是研发新产品,但是产品的研发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投入的产出比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研发支出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投入,否则研发将很难持续,同时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与维持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两个方面的资金需求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根据科创板对于企业上市的相关规定,上市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应当依靠企业的核心技术来开展。这一规定导致了企业若是寻求在科创板进行上市,其将很难寻求除与自身核心技术相关联的业务外的其他多样化经营方式,这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产品和模式单一。同时,若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那么较高的研发成本与时间、较长的回报周期与较低的回报率都将成为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这些情况将会导致企业处于抗风险能力偏弱的经营模式。一旦研发失败亦或是技术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从而被市场淘汰,企业的持续经营将会出现风险。

(二)研发支出确认风险。科创板致力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替代能源、能源节约、环保和生物医药六个主要领域,鼎力相助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行业,为国家战略提供帮助,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市场公认的科研创新公司。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公司必然需要很多研发经费。科创板上市第二套标准中已经考虑了研发投入这一指标,“估计市场价值超过15亿元,最近一年的营业利润超过2亿元,过去三年的研发投资累计占过去三年累计营业利润的15%以上”。由于这样的规定可能会产生很多“伪科学技术企业”,研发投资的验证应该是科创板IPO审计的最优先事项。

实际上,由于研发阶段可以“合理地”分割、“合理化”资本化条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资本化和费用不同的处理,因此操作空间会变大。此外,研发费用和资本化不包括因经濟活动差异而导致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动。 如果公司将所有费用变更为部分资本化,则无需明确披露变更的原因和对净收益的影响。 这增加了审计风险,难以确认研究开发费用,使科创板企业的IPO审计变得困难。

(三)内部控制风险。历年来,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从而导致IPO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而对于选择在科创板进行IPO上市的大部分企业来说,更是如此。由于科创板的定位以及注册制导致的上市门槛降低,初创阶段的企业在科创板的上市企业中占比相对较大,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较短的发展时间,其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一般较为混乱;同时,由于初创企业通常会更注重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很难拥有充裕的资金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这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大多难以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科创板企业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立需要同时掌握相关财务知识以及了解高新技术相关知识的复合人才进行,而对于大多处于初创阶段的科创板企业来说,其很难吸引到这样的复合人才加入企业。这也就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进一步扩大。

(四)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风险。大部分于科创板上市的公司都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包括集成电路、自动智能、大数据、网际网络、生物医学等广泛的新兴行业。这些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创板企业的IPO审计对审计人员的全面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状况,如生产、销售、利润水平、收入指标和发展趋势等行业的基本特性,则注册会计师可能会错误地判断企业的持续运营能力,并提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与审计专业知识相比,科创板的IPO审计缺乏行业基础知识更有可能导致审计检查风险。

从专业判断的角度来看,科创板的大多数企业来自于发展迅速的新产业,审计人员在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上相对欠缺,导致误判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审计检查的风险也很高。 总之,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判断对审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科创板企业的IPO审计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是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

三、相关对策

(一)完善完备监管法律法规。在注册制实施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对资本市场的监督更加完善,需要设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该体系需要能够对于事前、事中、事后的相关监管事项全覆盖。由于注册制的相关特征,监管机构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于中介机构的实质性审核责任进行监督,相关机构和组织可以对于注册制下的IPO审计工作制定统一的规定,对于IPO审计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制定规范,从而有效降低相关IPO审计风险。

科创板实行的严格退市制度已经极大地提升了对于在科创板进行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但与之相对的相关中介机构仍然只需承担相对较低的违法成本,因而相关监管机构应当在对于发行主体进行处罚的同时加大对于中介机构相关违法责任的追究以及处罚力度,可以通过对于诸如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定义为刑事犯罪等,加大相关中介机构的违法成本,从而使其在企图进行相关违法行为时有所顾忌。同时,可以将相关违法行为与中介机构的职业资格相挂钩,对于在IPO审计过程中进行不实财务信息披露等违法行为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以及相关责任人进行IPO审计市场禁入亦或是吊销其执业资格,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对于IPO审计工作的质量更加重视。

(二)改进审计技术和方法。由于科创板自身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科创板企业IPO审计时,应当与其他企业的IPO审计有所区分,需要根据科创板企业自身以及注册制的特点设置专门的审计程序和内容。在对科创板企业进行IPO审计时,应当更加注意其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相关研发投入的确认等情况。对于科创板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应当重点对于企业的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的设置、职务兼容情况以及公司的总体治理结构进行综合考量,在确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执行或是设置不完善等情况时,应当对于企业提供的各项财务数据保持职业谨慎。在对企业的研发支出进行确认时,应当对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关键节点进行重点关注,对在研发支出及其资本化过程中获得的各项审计证据进行归纳总结,避免由单一审计证据得出相关结论,在利用有关审计证据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对于科创板企业来说,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其重要资产,因而对其进行IPO审计时,除了进行通常的财务报表审计外,还应对企业披露的核心技术以及科技创新情况进行审查,例如企业总支出中研发支出所占比例、拥有的相关专利等,使得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更加全面。由于高新技术市场的变动通常较大,在对于科创板企业进行审计时,相关风险评估程序的设置应当紧跟市场变化,通过对于企业其自身特点的分析,针对性地设置恰当的审计评估程序,在对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后,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程序。

(三)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科创板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其进行IPO审计时,除了自身应当具备的审计相关专业知识外,审计人员还需要拥有丰富的IPO审计相关经验并且对于所审计企业所处行业的情况有所了解,包括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等,而这也是相较于其他企业的IPO审计,科创板企业所独有的特征;这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原有的企业IPO审计经验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科创板企业IPO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在对企业所处行业及其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的状态下,根据不同行业的审计对象,设置更加完善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从而降低相关审计风险。

对于培养审计人才的相关高校,可以在进行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教导的同时,结合当前情况增开与高新技术相关的课程,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可以有倾向性地加大对复合型审计人才的招聘,利用其拥有的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对自身审计人员的结构进行丰富。并且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对本所拥有的审计从业人员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审计人员对于科创板相关企业及其环境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可以在所内建立专项小组对于科创板企业IPO审计等业务进行承接处理,从而提高科创板IPO审计项目的审计效率及质量,最终降低审计风险。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应当持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拥有风险意识,不断学习和关注包括科创板、注册制等在内的资本市场变化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出台,并以此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严格执行相关审计程序,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发挥审计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总结

在科创板的设立以及随之而来的注册制试点的影响下,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在科创板进行IPO上市,由于IPO审计自身特性,其存在着较多的审计风险种类,而在此基础上科创板企业自身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注册制与核准制的不同,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作为对企业进行实质性审核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着重大责任,审计人员应当根据科创板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环境,制定更加完善的审计程序,以更先进的审计手段,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发挥好审计应有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曦.IPO审计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审计月刊,2013(05).

[2]鲁李.浅析注册制下的科创板[N].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5).

[3]赵凌.IPO注册制改革下审计风险与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18(06).

[4]高榴.科创板注册制下的注册会计师职责、审计重点及对策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10).

猜你喜欢

科创板审计风险
美国纳斯达克风险控制对我国科创板的启示
基于科创板的我国资本市场优化路径分析
预期科创板发展对国际金融的影响研究
浅析“科创板”注册制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