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与就业文献回顾

2020-11-09叶鸣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失业就业人工智能

叶鸣颖

[提要] 近两年,人工智能成为全球讨论的热门话题,并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但是,技术进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失业,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再次带来“机器替代人”的恐慌。那么,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大规模失业?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总效应存在不确定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就业;失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7月22日

一、问题的提出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中叶,在21世纪发展迅速,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尤其是在2016年,机器人“阿尔法狗”以4∶1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震惊了世界,“人工智能”也开始进入普通大众视野。然而,人工智能取得的进步既带来无限可能的未来,也因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冲击引起人们的担忧。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人力,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另一方面,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各类以人工智能反抗等为主题的影视文学作品问世,人们愈发倾向于讨论人工智能何时会拥有自主意识,并超越人类,乃至奴役人类。

2008年,美国的华尔街海啸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萧条。此后世界各国经济成长趋缓,许多国家失业和未充分就业人口持续上升,又值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新技术对劳动世界的影响也成为近年来引起最激烈辩论的话题之一。人工智能是否会大范围地取代人类工作,造成大规模的失业,甚至最终完全替代劳动者,加剧收入的两极分化,进而引发全球性的普遍贫困。更甚者,有人担心“机器换人”会导致技术拥有者与工人之间的不平等愈加扩大,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冲突和危机。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事实上,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界的焦点议题,但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古典经济学家萨伊认为,生產给产品创造需求,而供给与需求常趋于平衡,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即使偶然出现供求失衡,也可以依靠市场价格机制自发调节,从而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充分就业。他认为技术进步并不会导致长期失业,机器在加速生产过程的同时,可以向工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之相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积累会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从而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必然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备军”,长期失业不可避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究竟是增加就业还是导致大量失业,这取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的相对大小,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人工智能增加失业。悲观主义者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大于其产生的创造效应,技术性失业将长期存在,人工智能对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都将带来毁灭性的冲击。首先,技术进步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单位产出所需劳动力,在既定产出下,就业量减少,失业增加。其次,若技术进步加速,企业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相关产业及产品不可避免会加快衰退,甚至消亡,由此导致企业破产、失业增加;此外也会增大创建新企业的投资回报风险,挫伤投资者信心,从而抑制新企业进入和投资扩展,进一步减少就业机会。再次,技术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加剧经济波动,就业形势将随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反复;与此同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也增大了研发及生产投资风险,投资下降进而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最后,技术进步对就业还将产生结构性影响,标准化、程序化的重复劳动易被机器人取代,在人工智能时代,工作还将会被进一步分解,一些非常规性工作也被机器取代。这意味着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会不断减少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造成低技能劳动力失业增加。

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关于自动化的最新报告《失业,就业机会增加:自动化时代的劳动力转移》预测,到2030年,全球约有15%的劳动力(约4亿员工)可能会因自动化而失去工作,但这只反映了模型采用自动化的速度和程度处于中点时的情况。在其建模的最坏情景下,这个数字将上升到30%,即有8亿员工可能会流离失所。还有研究表明美国47%的工作面临被高度计算机化取代的风险;在日本这个比例则高达55%,且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用工作任务为单位计算,OECD国家平均被自动化的风险为9%,而各成员国之间工作自动化的风险存在差异,韩国约有6%的工作存在被自动化风险,而这个比例仅为奥地利的1/2,此外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工作自动化风险分别是77%和69%。

(二)人工智能增加就业。与之相反,另一种更为乐观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大于其替代效应,并据此提出了多种补偿机制。他们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些补偿机制可以使被技术进步排挤的劳动力重新获得工作岗位。主要的补偿机制包括以下几种:(1)技术进步的研发和应用过程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高技能劳动力,此外必然要求有新机器,也会开发新产品,从而出现新的生产部门和产业,也就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2)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导致生产成本下降,进一步引起产品价格下降,从而带动需求增加,产出和就业需求也随之增加;此外价格下降也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引起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加就业需求。(3)技术进步提高了资本的边际效率,预期生产利润上升,刺激生产规模扩大和新企业进入,从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4)技术进步使得机器取代劳动力,则工资会随劳动力的相对过剩而下降,此时资本的价格相对昂贵,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将选择增加劳动力而减少资本的使用,从而实现就业增加。

2017年,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发布报告《错误的危言耸听:技术渗透和美国劳动力市场,1850-2015》,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工智能会引起大规模失业。通过梳理了历史数据,发现美国就业市场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动荡,虽然有部分工作岗位在消失,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18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其中阿里研究院的背景研究表明,在电子商务零售服务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比被替代岗位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显著增加了电商从业人员的收入。

(三)人工智能對就业的影响呈中性。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造成很多工作岗位消失的同时,也会衍生和创造出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并最终实现总量上的平衡。目前,“就业总量影响中性”观点也被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认可。Dauth等通过分析德国数据,发现使用机器人会影响德国总就业结构,但不会造成整体失业。他们估计每增加一个机器人就会造成两个制造业岗位消失,但这一损失会被服务业的新增岗位完全抵消(甚至出现略微的过度补偿)。Acemoglu和Restrepo则总结了一个框架,用于研究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工资和就业需求的影响。在该框架中,自动化消灭某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劳动密集型任务,使劳动力在新活动中恢复工作,并倾向于增加劳动力份额以平衡自动化的影响。国内学者也证实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虽然显著降低了我国制造业的就业量,但也增加了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就业量,在整体上促进了高质量就业。

据此,本文认为人工智能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就业总量造成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技术进步不会引起就业总量的大规模动荡。事实上,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第一份《就业前景报告》,该报告基础数据集是对全球领先雇主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广泛调查的结果,代表了分别来自15个主要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与经济区的9个广泛行业的1,300万员工的就业情况。该报告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将是一种颠覆性的变化,而受访者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未来影响持消极看法,报告预测2015~2020年间共减少了710万个工作岗位,而仅在几个较小的工作领域中新增了200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因破坏性的劳动力市场变化而导致的净就业影响超过510万个工作岗位。而到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扩大了其样本规模,调查了来自20个经济体的12个行业中300多家全球领先雇主的首席人力资源官和首席执行官,共代表了1,500多万员工的就业状况,随后再次发布《就业前景报告》。报告称,到2022年,某些工作的结构性下降将通过新就业机会的出现得到完全抵消。具体来说,报告估计人工智能的兴起将取代7,500万个工作岗位,但同时将有1.33亿份新工作应运而生,这意味着到2022年净增的新就业岗位多达5,800万个。与2016年发布的研究相比,世界经济论坛对如今就业前景的预测更为乐观,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三、结论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技术进步的影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适应技术变革。国家也应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以应对人工智能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变化,如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的就业增长点;加强人工智能技能教育;系统布局人工智能技术;主动调节就业市场;强化人工智能技能培训,突出职业教育地位;健全就业保障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潘文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多重影响及应对措施[J].湖湘论坛,2018.31(04).

[2]张鹏飞.人工智能与就业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家,2018(08).

[3]高奇琦.就业失重和社会撕裂:西方人工智能发展的超人文化及其批判[J].社会科学研究,2019(02).

[4]段海英,郭元元.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述评[J].经济体制改革,2018(03).

[5]陈桢.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及其形成机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0).

[6]王丽华.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20.

[7]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Jobs lost,jobs gained:What the future of work will mean for jobs,skills,and wages[EB/OL].https://www.mckinsey.com,2017.

[8]吕荣杰,郝力晓.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2).

[9]曹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01).

[10]Atkinsonand,Robert D.and John Wu.False Alarmism:Technological Disruption and the U.S.Labor Market,1850-2015[J].Working Paper,2017.

[1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人力资本,拥抱人工智能:中国未来就业的挑战与应对[EB/OL].https://cdrf.org.cn,2018.

[12]蔡跃洲,陈楠.新技术革命下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就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05).

[13]Dauth W,Findeisen S,Südekum,Jens,et al.German robots-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robots on workers[J].IAB Discussion Paper,2017.

猜你喜欢

失业就业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失业预警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