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普朗克钢琴伴奏的色彩性
2020-11-09索晓畅
索晓畅
〔摘 要〕普朗克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了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尤其是声乐套曲《如此白天,如此黑夜》,其中的钢琴伴奏有着非常重要的风格彰显作用,其音乐色彩符号的特征和功能具有明显的构成性、指意性、本体性特征。
〔关键词〕符号学;普朗克;艺术歌曲;《如此白天,如此黑夜》;色彩性
符号学是20世纪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出现并广泛进行实践应用的理论,其产生的哲学基础是结构主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符号学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在学科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在音乐学研究中,以纳梯艾、塔拉斯蒂、苏珊·朗格为代表的音乐学家开始将符号学理论嫁接到音乐美学、音乐分析学等研究视域中,给予音乐学以崭新的研究方法论。从近数十年的音乐符号学发展的历程看,其在音乐研究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其意义不仅在于充实了音乐学科理论,而且对于音乐表演实践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作曲家普朗克的声乐套曲《如此白天,如此黑夜》为例,从音乐符号学的视角对其钢琴伴奏的色彩性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普朗克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加以深入认识,同时对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符号学理论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阐释
艺术歌曲是伴随着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发展而兴盛起来的一种声乐体裁,其结构严谨、格调高雅,有着浓郁的抒情性风格和高度哲理性的韵味,結构分为歌词、旋律、钢琴伴奏三个部分。歌词是构成艺术歌曲整体思想的基础,尤其是歌词内容中的艺术形象和形象外表下的意义内涵,深刻地影响着旋律和钢琴伴奏的音响表现;旋律则是对歌词的音响概括,与歌词具有思想上的高度统一性。从旋律的构成要素看,音高、旋律线条的发展以及音区的变化无疑与歌词内容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语调的轻重缓急、语气的抑扬顿挫有着高度的联结性,并通过这些要素的有机聚合而形成对歌词的诠释。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从艺术歌曲成为一种声乐体裁的那一刻起,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就非常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从符号学中能指、所指这一对核心范畴看,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任务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钢琴伴奏的能指角色。符号学意义中的能指包含的主要内容为乐谱符号、身体符号和音响符号。钢琴伴奏存在于艺术歌曲中首先呈现出的是乐谱符号,通过作曲家的一度创作形成;身体符号则是通过演奏家的身体动态根据乐谱而作用于钢琴,起到对乐谱符号进行“翻译”的作用,最终通过音响符号向听众进行传达。从以上三种符号的相互关系看,实际上体现出前提、运用、呈现三个联动的过程,因此钢琴伴奏的能指角色包含了作曲家创作活动所形成的乐谱文本、演奏家的肢体活动所构成的音响以及听众通过对音响的接受活动所进行的听觉体验。
二是钢琴伴奏所指对象。符号学意义中的所指对象表示为能指角色在事项中的功能与作用。从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所指对象看,主要有意境构成、形象表述和辅助歌唱三个方面。首先从意境构成的角度看,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中的音乐成分,与歌唱旋律一起共同承担起诠释歌词的作用。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善歌词的诗性表现与情感表达,必须通过一定的音响营造氛围,这种氛围的体现单纯地依靠声乐线条难以实现,因此凸显出钢琴伴奏在意境构成上的重要作用;其次从形象表述的角度看,歌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同时也是一种文字符号,有着自己的文学形象或者诗歌形象,包括人、事、物等诸多类型。由此当诗歌演化为音响时,需要通过诗歌中的形象与音乐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而钢琴伴奏在形象表述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再次钢琴伴奏有辅助歌唱的作用,在歌唱音准地纠正以及歌唱氛围地营造方面必不可少。
二、普朗克艺术歌曲《如此白天,如此夜晚》的创作背景
《如此白天,如此夜晚》(以下简称《如》)是20世纪法国作曲家普朗克于1937完成的一部声乐套曲,这部作品以同时代著名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的同名诗作为歌词,结合作曲家对诗歌内涵地感悟创作而成。《如》这部作品共有九首歌曲构成,以一天的时间作为主线,分别刻画了不同的人物和叙述了不同的故事,这九首歌曲分别为《美好的一天》《一个掏空的破贝壳》《前线好像失去了一面旗帜》《在瓦砾上的修道院马车》《疾驰》《枯萎的草地》《我不妒忌你的爱情》《热烈、粗暴、力量的象征》《我们度过了这个黑夜》。从歌词创作的背景看,诗人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社会背景为素材,表现了在战火硝烟中的人们对战争的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人们对光明的诉求和对和平的期许在诗人的笔下以浪漫性和幻想性的语句描绘出来,作为具有一定政治意图和社会愿望的作品,诗人把自己独有的梦想和情感融入其中,以此来昭示对未来的愿景,因此诗歌中既有具象性的形象表达,同时又具有抽象的地情感内质。
普朗克艺术歌曲的创作贯穿于其四十余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为世人留下一百四十余首(部)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已经成为世界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他对艺术歌曲的钟爱也恰恰体现出其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首先,普朗克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对优秀文学作品地渴求不亚于他对音乐创作的热情,正是由于他的文学积淀使他在创作艺术歌曲时有着苛刻的选择性,因此他所选择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出自于优秀诗人之手;其次,在创作理念上,普朗克坚持歌曲应当以诗歌为中心,从诗歌本身所蕴含的灵魂意义中去创作音乐,这也造就了他的艺术歌曲充满了高度的诗性元素;再次,在美学的追求上,他注重音乐的色彩呈现,同时色彩的表述要有具体的指向性,这也是他为什么从早期崇拜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到后来追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原因。也正是由于普朗克所坚守的艺术歌曲创作理念使《如》这部作品能够成为20世纪法国艺术歌曲中的上乘之作。
三、《如此白天,如此夜晚》钢琴伴奏中音乐色彩符号的解读
任何一种体裁和题材的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色彩的表现才能够展现出音响的魅力并给人带来审美感受。色彩原是应用于美术领域的一个名词,即通过不同颜色地搭配和组合形成美的载体,并最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而完善自身的价值。在音乐中,色彩也同样存在,当然人们不是通过视觉感官去接受和判断,而是通过听觉感官去领悟和体味。音乐中的色彩与美术中的色彩同样具有物质材料的支持和思维活动的创造,而音响则是依赖于一系列要素符号按照有序的组织而构成的。这些要素符号的特征和功能则具体表现在构成性、指意性、本体性三个方面。
首先从构成性的角度看,钢琴作为一种击弦乐器,无论是独奏还是伴奏,其发音原理是一样的,之所以能够出现五彩斑斓的钢琴音乐音响,主要是由于在色彩构成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音乐要素的个性化、不同组合方式以及演奏处理上,因此这种色彩的构成性就与钢琴伴奏的能指角色建立了联系,以此来表现出音乐的风格色彩,从整体看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实际体现出两种风格色彩。一是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即从音阶运用以及织体的构成上形成一种心灵上的痛感,以此来体现出戏剧性的转变,同时在色彩的前后对比上形成极大的反差,让人体会到印象的瞬间变化。以第三首《前线好像失去了一面旗帜》为例,歌曲由三个乐段构成,其中前两个乐段主要是叙述前线的战况,一开始建立在每分钟132拍的速度上,钢琴伴奏则是依托于五声性的旋律而辅之和声的进行,以此捕捉前线激烈的斗争场面,这一部分由钢琴伴奏所呈现出的五声性和声风格充满东方色彩。然而到了歌曲的第三部分,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要素符号的变化,使音响产生极大的转变,进而将笔触转入到失去爱人的痛苦之中,虽然在音乐中保留了五声性的色彩,但是在音乐形象的表述上则形成巨大反差,在刹那间完成了印象转变。二是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的风格色彩。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音乐风格,其创作理念是“回到巴赫”,在音乐上追求简约、明朗的表现,这也是對晚期浪漫派以及表现主义音乐的一种挑战,在具体音乐要素的运用上强调明晰的织体,以此来表达巴洛克时期以来的古典色彩。以第六首《枯萎的草地》为例,此曲表现了战后欧洲土地上萧条的景象,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无助及内心的悲观。歌曲建立在每分钟60拍的速度上,以较弱的力度唱出内心的感慨。歌曲的钢琴伴奏借鉴了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织体手法,其中右手声部建立在充满惆怅的歌唱性音调上,左手则建立在a小调的调式和弦分解上,整体上具有双线条的复调特点,表现出新古典主义所追求的风格色彩。
从以上分析看,无论是印象主义色彩还是新古典主义色彩,都是建立在要素符号的基础上,这些要素符号虽然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通过作曲家的创作手法,使它们建构在一定的组合规则之下,这样才能够形成整体风格色彩。从这一点上也能够说明在普朗克的艺术歌曲中,其钢琴伴奏已不是歌曲的附属结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独立运用,这也是作曲家善于驾驭和运用要素色彩的结果,所以普朗克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已经成为他音乐风格的载体和灵魂。
其次从指意性的角度看,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所扮演的能指角色是有着所指意义的,这就突出了钢琴伴奏的功能意义和存在价值。从普朗克艺术歌曲创作的理念看,他在创作歌曲时,必须首先对诗歌进行充分理解,才能够把握其内涵,形成音乐思维,从宏观上运用音乐符号去阐释诗歌。而在微观上,则具体的赋予要素符号所要承担的任务,这就是每一个具体的要素符号要做到指意性的表达。以第四首《在瓦砾上的修道院马车》为例,歌曲描写了处于战乱中的孩童们看到马车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行进,而由此联想到了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歌曲从现实中回首过往,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歌曲开始建立在较慢的中板上,其旋律采用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休止符构成的节奏音型,以此来形象地表现出马车的行进。从钢琴伴奏的角度看,由变和弦所构成的和声进行以及让人捉摸不定的调式变化营造出一种迷离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诗人对童年时的模糊记忆,同时也能够看出对未来之路的难以预测。从钢琴伴奏的节奏看,前两个乐句中运用了四分音型的反复进行,同时低音声部D音的持续更是为节奏增添了机械性的色彩,使原有地律动变得拖沓而无力,这与和声进行、多变调式相得益彰,着重表现出色彩的模糊性,以此来表现出现实和未来的矛盾。在弹奏这一部分时,伴奏者应当通过分析把握这些要素符号,熟悉这些符号的能指角色,以沉稳的速度和富于层次性变化的触键力度表现出符合诗意化的音响色彩。在第八首《热烈、粗暴、力量的象征》中,诗人所要表现出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但是这种追求不仅需要理性,更加的需要感性,作曲家在钢琴伴奏的符号指意性方面在烘托意境和表述形象的同时,又加入了主观情感色彩,因此才为诗歌取了一个让人激情澎湃的标题。在钢琴伴奏上,作曲家大胆地运用带有休止的重复十六分音型与柱式和弦的连接,以此表现出律动效果,同时在低音声部大胆地运用八度音程构成的休止性切分,仿佛把人们带入到无边无际、任人驰骋的旷野之中,把凝聚在人们内心中的力量充分地爆发出来。由此可以看出,这首歌曲中钢琴伴奏所运用的要素符号在强烈主观情感表现方面的色彩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如此白天,如此夜晚》这部作品集中体现出普朗克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风格,如果单纯地从伴奏的角度对钢琴部分进行解读,则难以深度把握其风格意义以及色彩的表现意义。通过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钢琴伴奏部分进行阐释,可以更好地了解普朗克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诗性色彩,也能够对具体要素符号的表意功能进行充分的掌握。由此,作为一名钢琴伴奏者,在对钢琴伴奏的诠释上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表现的统一。若单纯地从技术提高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只能够孤立于声乐之外,而不能做到有机结合、紧密搭配。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何弦.音乐与意义的桥梁——莱纳德·拉特纳的“音乐话题理论”及其发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12):153.
[2]韩孟轩.符号与苏珊·朗格的音乐符号学[J].艺术教育,2018(11):108-109.
[3]黄汉华.音乐符号能指-所指问题之词源学思考[J].音乐研究,2011(09):94-100.
[4]常静.作为符号学现象的音乐作品[J].中国音乐学,1994(02):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