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鼓戏唢呐的吹奏特色

2020-11-09廖可玉

艺海 2020年8期

廖可玉

〔摘 要〕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流行于我国华北、华南南部等地。唢呐具有发音高亢、雄壮,音域宽广、细腻而富于变化等特点,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庙会、婚丧嫁娶和地方曲艺的伴奏中应用。唢呐分为北方唢呐和南方唢呐,湖南花鼓戏中的唢呐就属于南方唢呐,其独特的音色及丰富的演奏技巧使它在湖南花鼓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花鼓戏唢呐;南方唢呐;吹奏特色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流行于我国华北,华南南部等地。唢呐具有发音高亢、雄壮,音域宽广、细腻而富于变化等特点,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庙会、婚丧嫁娶和地方曲艺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极具特色的独奏乐器,代表作有《一枝花》《百鸟朝凤》等等。如今常用于民族管弦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等伴奏,也是说唱艺术和影视剧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目前形成了以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以及东北三省等省份为主的特色民族乐器,俗称北方唢呐。

花鼓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源出于山歌、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湖南花鼓戏有三大唱腔体系:小调、川调、打锣腔。还有一些特有的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而这些牌子都是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也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湖南花鼓戏中的唢呐就属于南方唢呐,是花鼓戏伴奏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也是花鼓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笔者为花鼓戏吹奏唢呐二十余载,花鼓戏唢呐吹奏不同于其他乐器,而经常使用的有两种唢呐:第一种为小唢呐,它是以筒音为“1”音的F调唢呐,音色高亢、亮丽;第二种为大唢呐,是以筒音为“3”音的C调唢呐,音色雄厚、低沉。这些唢呐独特的音色及丰富的演奏技巧使它在湖南花鼓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吐音与连音的结合

在《瓜子紅》《洗菜心》《放风筝》这三首极具代表的湖南花鼓戏小调中,唢呐以活泼、跳跃、轻快的音色为唱腔所表达的意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放风筝》

四、气颤音的特色

在花鼓戏中独具色彩的《哀调》中,唢呐吹奏它极富色彩的气颤音,模仿人类的哭泣声,把人们的悲伤、哀伤之情发挥到淋漓尽致。在这里必须谈及花鼓戏音乐中的音程关系,许多人总以为花鼓戏曲调中的“5”音是升高了一个小二度的升“5”,故在曲谱中常常加升号“#”予以表示,其实不然。凭笔者为花鼓戏伴奏二十多年的感受,不管是在花鼓戏唱腔体系“川调”“山川调”“打锣腔”或是“哀调”中体现的“5”音为例,感觉这个音既不在原位,也不在升“5”位置,而是介乎这两者之间大约二分之一的位置,这种状况,有人称之为中立音。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音的结构状态是一种带有装饰音以不断上下颤动着的形式出现,更确切地说,这种波动是在原位“5”与升“5”间二分之一处的不断颤动,并非是固定静止状态,而当它停止波动时,仍然是回复到标准的“5”音位置上。所以说这就是花鼓戏唢呐特有的色彩技巧——气颤音。花鼓戏唢呐演奏员或许都有这个感觉,大凡演奏到曲调中的“5”音,尤其出现在高八度位置上,吹奏这个“5”音所用到气颤音特别强烈有力,真有不到极致而不快之感。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当是为了强调与唱腔风格和情绪相吻合的缘故所致吧。

五、循环换气的优势。

曾记得刚入学堂门,师傅就让我拿上一根吸管每天鼓腮对着一杯盛满水的杯子吹“泡泡”,而且水杯里的“泡泡”要不停地翻滚,这样才能算合格。其实这就是“循环换气”的初始原理,就是利用鼻孔把气体吸入到口腔内,保持气体连绵不绝地输送到吸管里面,造成“泡泡”的不断翻滚。而为什么要鼓腮呢?其实就是把口腔扩大,而得到更大的空气储存空间,利用时间差“一吸一呼”这样就可以把气体缓缓地输送出去。平时很多人看到民间吹奏唢呐的人都是鼓着大大的腮帮,其实是在偷偷换气,达到声音始终不断的效果,这时观众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称赞。当练习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循环换气”几乎不用鼓腮都可随手捏来。在之前所说湖南花鼓戏牌子类,“循环换气”会给吹奏带来极大的优势和好处,特别是在常用的过场类曲牌《七星大开门》里,在七个调里不停转来转去的同时,要做到“哨不离口”“气息不断”的演奏,有时候一吹就是几十分钟,这就是体现功底的关键时刻。

六、音色与风格的把握。

说到花鼓戏唢呐的音色,之前已提到花鼓戏唢呐主要是两种唢呐吹奏为主。第一种小唢呐音色高亢、嘹亮、而且细腻中不失坚韧,柔中带刚,刚中有柔,而它更胜任于花鼓戏中的“小调”。这种“小调”风格的吹奏,我们多使用连奏、单吐、双吐、打音、花舌、萧音、滑音等技巧,把小唢呐的细腻与活泼、跳跃、滑稽、诙谐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种大唢呐,它一般演奏以吹打类为主的“川调”“打锣腔”“曲牌”等风格。因音色浑厚、豪壮,才能在响度相对比较大的花鼓戏锣鼓中体现出来。花鼓戏锣鼓是以堂鼓、小锣、大锣、夹镲组成以民族打击乐为组合的演奏类型,一般由5人来演奏,丰富的演奏技巧使得锣鼓这一演奏组合相互产生的响度达到80分贝以上,而能在这种响度下与之平衡的乐器就是大唢呐,所以在湖南民间经常能看到一组锣鼓与两只大唢呐的演奏,其热闹程度可想而知。

七、与现代音乐的碰撞

封建旧社会唢呐在人们眼里只有葬礼、道场等场合出现,所以吹奏唢呐的人一度被视为低下的职业,被人瞧不起。随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在打开国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涌入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而年轻人追求时尚,更容易接受那些节奏鲜快、另类的音乐风格,致使我们传统民族乐器以及戏曲一度走向低迷。而如今在国家大力扶持与帮助下,民族音乐、戏曲又成功走向了春天。如今我们也把唢呐搬上舞台,把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在不丢失传统民族乐器精髓的同时,巧妙加入现代元素,让它们相互之间不排斥,既能享受传统的魅力又使得音乐风格不那么单一,这样保留最原始的精华又能让音乐丰富起来,在笔者之前制作和演奏的一首《现代花鼓戏曲联唱》作品中可以得到这个验证。这首作品就包含了《瓜子红》《洗菜心》《放风筝》三首花鼓经典小调,借助当今最火的“女子十二乐坊”的配器模式,把西方的爵士鼓、电吉他、电贝斯、电子合成器作为整曲的和弦铺垫及节奏架构,去掉了原本民族乐队的配器,留下了最具花鼓戏特色的民族乐器——唢呐与大筒(大筒也花鼓戏主奏乐器之一),这样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花鼓戏特色与音律,又给配器风格上的出彩、律动、音乐形象添加了时尚元素,让我们的听觉更加丰富,相信老年人和年轻人都会喜欢。这首作品代表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多次出访新加坡、韩国和欧洲各国,得到大量观众的好评和喜爱,如今更活跃在不同的舞台上。

作为一个花鼓戏唢呐吹奏者,在强化本身专业技巧之外,还要掌握其音色、风格与吹奏特色,更要多学习音乐知识,把这些知识汇聚到一起就能提高自身的艺术能力,在未来不断摸索与创新花鼓戏唢呐演奏。

(责任编辑:张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