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零陵花鼓戏传承

2020-11-09魏荭

艺海 2020年8期
关键词:艺术传承保护

魏荭

〔摘 要〕零陵花鼓戏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湖南人民从生活中得到的劳动成果,是湖南戏曲特色文化中的瑰宝。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花鼓戏的保护,并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花鼓戏人才,而且有效推动了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本文主要从花鼓戏艺术的传承视角出发,就零陵花鼓戏的特点、困境和发展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零陵花鼓戏的艺术特征,分析零陵花鼓戏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为更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零陵花鼓戏;艺术传承;保护

零陵花鼓戏作为永州市的特色艺术文化,不单单具有深厚的审美意义,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零陵花鼓戏是以零陵话为特色的说唱表演,来源生活,贴近生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生活琐事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成为零陵这座古城的文化名片。

一、零陵花鼓戏的特点传承

零陵花鼓戏主要特点是以旦角和丑角为主的扇子舞和矮子步。扇子舞是旦角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通过扇花的不同,表现的情绪与场景也不同。矮子路是丑角专用技法,也是零陵花鼓戏表现力极强的一种技法,屈膝或半屈膝,蹲身,抬头,直腰,右手持扇或腰间舞花,左臂前后摆动,以跑跳节奏行走,可快可慢,可左可右,可进可退,也可原地踏步,其中基本功主要体现在腰,腿和脚上。

(一)角色的演绎 零陵花鼓戏的传承脉络依靠的是演员的演绎方式,也就是对角色人物的剖析程度。一种艺术形式的壮大与演职艺人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花鼓戏艺术表演者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作品深意,挖掘角色情感本质,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将地方戏曲艺术传承至今。艺术人才与角色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花鼓戏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零陵花鼓戏经历了“两小”“三小”以及“多人物,多行当”的阶段。它的“两小”戏,习惯上称“对子戏”,即一旦一丑常常夹在舞龙、耍狮中进行表演。随着演出规模和戏剧内容的扩大,在“两小”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生”,出现了“三小戏”。据资料,当今专业剧团在对花鼓戏的继承和发展上还走出了属于自己特色的道路,角色的演绎方式在舞台艺术的创作中是有所变化的。对角色的情感表达则会根据时间的不同或是观众的需要慢慢加以改变。角色是一部戏的灵魂,对角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需要每个演艺人员对角色人物全身心的投入。

(二)剧目的丰富 零陵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较多,其内容主要是表现人民生活等方面。剧目大多与农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有些表现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有些表现农村的生活场景,也有描写农村男女的婚姻爱情理想,更多的是赞扬历史人物与雕塑民间故事人物。现代剧目则是在传统剧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剧目更贴近生活,更能体现人们的生活特点。

零陵花鼓戏从传统剧目演变到现代剧目,主要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来改编的,剧目的演变经过了漫长的蜕变。正是由于每个时代人们生活的习俗、环境、需求不同,剧目的内涵才会随之丰富,更好地切合新时代下人们的文化需求。

(三)曲调的新意 在零陵花鼓戏发展过程中,随着剧目内容的丰富和戏剧情节的复杂,原来简单的唱腔和表现手法、表现能力都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演艺人员在“对子调”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唱腔曲调。曲调的新意一般有三种手法:第一,以某一曲调的某一腔句为基础,运用扩展、紧缩、加花、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来发展型腔。第二,大多以某一曲调为母曲,改变主奏乐器的弦式,产生转调和旋律变化,使之与原曲有正反调关系而成为一首新腔,民间叫“换路指”或叫“正夹反”。第三,吸收外来曲调加以改造、融合,使之与本地的调子风格相统一,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唱腔。

二、零陵花鼓戏的传承困境

零陵花鼓戏作为一门发展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艺术,其存在和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社会环境。伴随着社会文化体制的变迁,零陵花鼓戏原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首先,当今是信息时代,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娱乐方式,使得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缺少欣赏零陵花鼓戏等传统文化艺术的时间和条件。电视媒体、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新型社交活动的诞生,使得很多年轻人追求潮流,只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依然喜欢传统韵味的零陵花鼓戏。其次,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变,生产生活方式由之前的亲力亲为变为现在的高科技自动化运作,大量的本土年轻人外出务工,变为流动人口,这就与家乡传统的零陵花鼓戏隔离开来。

于是年轻一代对零陵花鼓戏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零陵花鼓戏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愈演愈烈。这样的冷场现象值得我们重视,作为传统艺术文化瑰宝,保持、传承、维护和继承、发扬、创新,都对零陵花鼓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零陵花鼓戏的传承发展

(一)保护传承人,发展传承队伍 对传统艺术文化而言,保护、传承和发扬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而人作为文化创造活动的基本主体,决定了艺术文化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零陵花鼓戏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机制,其中继承者包括零陵花鼓戏作家、导演、演员、音乐研究者等。加大对零陵花鼓戏有贡献的老艺术家的保护,并培养出更多的花鼓戏青年艺术家,以促进零陵花鼓戏的更好传承。其一是多多扶持和开展零陵花鼓戏的演出活动和比赛形式的竞争激励,以此可以作为渠道挑选更加优质的传承人,让民间艺术家们得以施展才华,同时还可以以电视媒体结合的方式,在地方电视台举办寻找传承人的宣传推广活动。把中老年演员和青年演员结合起来,形成一支傳统戏曲传承队伍,这是我们目前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重赋剧目的时代性,突出喜剧因素 剧目的传统性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延伸是传统能否紧跟时代的发展。毕竟,在新时代下,作品的价值取向、艺术风格和审美观照都有了新的内涵,我们所表演的剧目要更能贴近观众的文化需求,要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传播媒介,在坚守剧种本色的同时突出“喜剧”这一因素。一方面是人们对物质资料的满足后,会更重视“乐趣”的需求,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在观众的视野中,笑星更令人印象深刻。在这样的喜剧需求浪潮下,零陵花鼓戏也应凭借这次良机,加大剧目创新,形成特色,打造一流品牌。

(三)传承地方艺术,戏曲走进校园 感受花鼓魅力,陶冶艺术情操,我们一直都在行动的路上。倡导零陵花鼓戏走进校园,深入大街小巷,让当代青年人了解花鼓戏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花鼓人的使命。作为零陵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一分子,我们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的相关工作,在柳子小学、永州市工商职业中专等学校开办“零陵花鼓戏‘非遗传习班”,进行零陵花鼓技艺的传承教学。并且,零陵区还鼓励各中小学制作戏曲宣传栏,摆放在校门口、楼梯间等醒目位置,从版面设计和色彩搭配上吸引学生注意,以调动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初步感受戏曲的魅力。除此之外,倡导学校开展制作戏曲手抄报、戏曲知识小擂台等也是我们正在落实的相关活动,以此营造浓厚的戏曲知识氛围,积极提供让学生感受戏曲文化的基础条件。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容忽视,我们立足于将零陵花鼓戏表演技法的丰富性、表演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唱腔的自然性展现在大众面前。为此零陵花鼓戏剧团会定期送戏进校园,演出一些适合学生的经典剧目,使老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花鼓戏,爱上花鼓戏,宣传花鼓戏,充分领略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并且在演出时鼓励学生与剧团演艺人员同台表演,大胆展示,积极互动,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戏曲文化的热情,为零陵花鼓戏的传承和保护添砖加瓦。

总的来说,零陵花鼓戏为零陵人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在戏曲舞台上熠熠生辉。它作为戏曲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对中国优秀文化和道德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值得保护、爱护和推广的宝贵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值得我们保护的精神家园。零陵花鼓戏在发展的道路上应当推陈出新,在保留优秀、有价值的传统的同时,不忘紧扣时代进步的发展主题,与时俱进。不单单是零陵花鼓戏需要我们去发扬、去保护,对待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都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传承与保护原则。 (责任编辑:张贵志)

猜你喜欢

艺术传承保护
鱼皮画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非物遗手工技艺在艺术院校中传承的优势
艺术传承语境中的民间美术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