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20-11-09周建秀罗士祷
周建秀 罗士祷
什么样的历史课才是一节让人拍手称赞的课?在中学历史教学教研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被专家、学者、同仁称赞的高大上的历史课已经离不开以下“潜规则”:设计精美的课件、高清的视频音频材料、大量丰富的史料、烈度极高的小组讨论、层层叠叠的问题链、接轨中考高考的习题训练、繁杂的历史学科学法指导等,已成为一节好课的标准。
笔者认为,一节高效的历史课,应是从一个有灵魂的教学设计开始,而一节有灵魂的历史课,则离不开德育的渗透,家国情怀的结合。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那么,如何把家国情怀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本文即以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说开去,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同仁。
一、寓家国情怀教育于课程整合中
历史教学设计,要学会整合课程内容的主题,理清线索脉络,探寻所授课程的历史事件的核心价值,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即家国情怀教育。每一节历史课都应有一个主题,体现一种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树立了主题意识,许多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都能迎刀而解,特别是一些学生早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教师可以舍弃。围绕着主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渗透家国情怀素养,从而使历史教学清晰,定位高远,使学生学有所思,思而有得,树立报国之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教学,笔者就围绕“创新精神,家国情怀”这一主题设计课程,尝试通过凝炼主题,引领课堂,寓家国情怀教育于课堂教学中。为此,设计四个环节,即通过“帝国年代——欧美集体秀,帝国年代——回眸追溯源,帝国年代——科技的威力,帝国年代——传承科技精神”,将发展、创新、奋斗连接在了一起,贯穿了全文,从而让本课教学立意高远。
由此,在“创新精神,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引领下,首先创设圣路易斯博览会情境,并让学生写颁奖词,目的旨在触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志向。其次,回眸溯源,借探讨为何在此时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来寻创新路径,敲开创新思维。第三,叹科技威力,通过感受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之深、范圍之广来助学生清楚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第四,聚焦时空,考察全球视野,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的阵痛,而阵痛过后,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与转型,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第五,以科学精神传承回归当下,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工业化之路何去何从,青少年学生又可以为工业化建设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和使命精神。
二、寓家国情怀教育于教学环节中
1.从备课着手,挖掘家国情怀教育因子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牢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备课时,需要深挖可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教材因子,做到育人于无痕之中。有些历史教材篇目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战争类别的篇目,属于显性德育教材。还有一些教材篇目,如《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工业革命》等属于隐性德育教材,这些教材篇目,离不开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渗透在历史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锻造必备的品格。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中,笔者通过研读教材,发现社会剧烈变迁的背后是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可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变人们生产的方式。在21世纪的中国,当代中学生如何从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诺贝尔等科学家的身上传承科学精神,成功打开历史的密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2.从导课入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理念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犹如开山之作,让人眼前一亮,并且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达成教学目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中,我通过两个情境再现导入课堂,对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跌宕起伏,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迅速开始思考:
Q1:是什么让英国女王如此傲娇?
Q2:是什么让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是科技!抓住了科技的先声,便拥有了无尽的荣光!错失了前沿科技,便丧失了大国地位!中国如若要不败于民族之林,必然要抓住未来科技的先声!
3.从“故事”出发,树立历史人文形象
有人的地方便会有历史,研究历史,必然得研究历史中的人,初中历史教学,更应该与历史名人进行对话,通过时空对话,品味历史人物的灵魂,来呼喊学生潜藏的灵魂,从而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于提升中考成绩有一定成效,但是,缺乏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学生学习历史只知道“背多分”,历史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完全被淡化。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从“人文”精神出发,树立德育形象。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我创设情境如下: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开展革命宣传时,参观了美国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中国的展览场偏僻、场馆窄小,展品只有瓷器、丝绸等传统老物件,令孙中山先生感到羞愧的是,中国展品竟然有刑具、鸦片、缠足鞋……但是,参观完西方展馆后,孙中山这样评价:“此会为新球开辟以来的一大会。”请问,孙中山先生在西方展馆里有可能看见哪些新发明?
Teacher:每一项发明都充满神奇和魅力,假设你是世博会评审团一员,请每个小组协商,推选你们心目中最佳发明或物品,并为其发明者撰写颁奖词。
Student1:白炽灯泡。爱迪生,是你!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类,纵使生活虐你千百遍,你也默默在生活中获取点点快乐!是你!纵使社会如此黑暗,你也毅然燃烧自己,点亮世界!
Student2:汽车。卡尔·本茨,你是给世界装上轮子的人,从此,世界开始了狂奔!是你让我们看到了远方的风景,是你让我们知道只要创造的热情不减,奇迹就会出现!
Student3:飞机。莱特兄弟,是你们,给人类带上了飞翔的翅膀,如灵鸟一般翱翔天际!是你们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你们是人类的骄傲!
Student4:现代炸药。我们赞美你,我们歌颂你!五项大奖忘私利,提掖后人除新弊。你是矿山工人老板的恩师男神,你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爆炸性武器的罪恶之魂!你被人们无限热爱拥戴,你又被世人浅浅一恨!诺贝尔啊诺贝尔,你是全世界人的骄傲!
Teacher:进一步提问: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发明的背后,往往是艰辛的泪水与汗水。他们身上有哪些故事?
Student1:爱迪生研究白炽灯时,为寻找灯丝材料,曾用过八千多种植物纤维,试验过二千多种耐热材料。
Student2: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诺贝尔逝世的前一年,立遗嘱将其财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设立了诺贝尔奖。
……
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课堂中的主角,也就是学生。在整节课中,我将学生放在第一位,通过创设情境,邀请学生担任世博会评审团一员,推选心目中最佳发明或物品,并为其发明者撰写颁奖词。在这个环节里,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智慧与创新能力。在这颁奖词里,体现了学生对科学家的仰慕,更激发了学生内心想要成为科学家的灵魂。而作为课堂的导航员的老师,更应当多读书、多思考、多丰厚自身学养,掌握教学最前沿的动态理论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领学生前行。
三、寓家国情怀教育于课堂的细微处
历史课堂教学离不开史实的对比。历史学科知识点不是单一的,更不会割裂,而是纵横交错,繁杂而不紊乱的。因为总有一条线可以把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里,需要指引学生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关联点,从而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里,笔者在导入环节就使用了对比手法,用英国女王面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时“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进行对比。在环节一“帝国的年代——欧美的集体秀”中,又进行了第二次对比,工业革命成果的中西对比,用西方的先进工业成果与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清国慈禧太后画像、女花鞋、刑具、烟枪、缠足鞋等进行对比,中国的落后可见一斑,学生无形中受到震撼,更能理解此时中国的腐朽与不堪,也更能明白1911年辛亥革命出现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接着,在第三环节“帝国的年代:科技的威力”里,进行了第三次对比,工业革命对中西方的影响截然不同!我先带领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西方带来的巨大变化,再把镜头进行切换,放大到中国,引领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的惨况,继而引出新时代下面临新的难题,如何振兴中华?从而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究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都可以寻到伟大的情怀体现。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将此教育深植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