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南红色革命歌曲的研究与探索
2020-11-09马雪莹
马雪莹
摘 要:在浙西南革命历史上,红军先烈们的光辉革命精神和英勇革命事迹共同构成了红军在浙西南的革命历史。同时他们也流传下来很多澎湃激昂的红军歌曲,在当时所处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下,激励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斗志、鼓舞了中华儿女的革命精神、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先锋代表作用。文章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研究等方法,围绕浙西南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特点及音乐特征等展开探索和研究,旨在突出浙西南革命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大家了解和探究浙西南革命歌曲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红色歌曲;浙西南;革命精神
丽水地处我国浙江省西南部,古称处州,这里是一方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这里谱写出中国红军与人民群众一同携手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篇章。“浙西南革命精神”,是这方土地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人民独立、人民幸福而献身的情怀。这种革命精神,奠定了浙江革命之基,造就了浙江革命之树,激励着一代代处州儿女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浙西南红色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
1927年1月,丽水市遂昌县建立起了浙西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这也是浙西南地区建立的最早的中国共产党支部组织。作为直属省委领导的重要支部,遂昌县党支部也成为我党在丽水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种,此后,革命之火迅速燃遍整个浙西南。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部挺进浙江,3月首次进入浙西南地区,创建了浙西南游击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救济穷苦百姓。6月上旬建立了第一个全区性的党组织——中国浙西南特委,丽水的革命战也由此正式打响。浙西南红色歌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发展并流传至今的。
二、浙西南红色歌曲的历史意义及特点
红色歌曲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精神财富之一,这些歌曲有着向人民群众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及组织的优良作风的作用,对军队内部也能起到鼓舞士气及振奋精神的作用,因而在军队中尤其受到重视,得到广泛学习与传唱。在当时,这些红歌的歌词大多描写的是革命精神、军民团结及保卫祖国的伟大意义。浙西南红色革命歌曲正是众多红色歌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浙西南革命红色歌曲的历史意义
麗水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光辉战斗历史缔造了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浙西南地区最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区,丽水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被誉为浙江的“井冈山”,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丽水市的红色革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红色记忆,包括红色遗址、红色战役、红色人物、红色口号等,但革命时期留下来的红色歌曲却往往被遗忘和忽略。中国工农红军在浙西南地区革命期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非常珍贵的红色革命歌曲,这些红色歌曲承载着先辈们的革命斗志和使命,反映出革命战争时期战斗生活、革命内容及历史意义,作为浙江革命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美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向人们诉说着经久不衰的浙西南革命故事、昂扬的革命信念、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
(二)浙西南革命红色歌曲的特点
丽水地区收集到的红色歌曲绝大部分是红军部队所教唱或者是传唱的,这些歌曲是我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翻阅相关书籍和资料查看浙西南地区的红色歌曲时,留意到在丽水大地上所流传的这些红歌其形式和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多彩。除了从中国其他地方流传过来的红歌外,也有当地百姓传唱的赞美共产党和红军的民歌,还有外来红歌被当地百姓填词又重新改编的红色歌曲。这些红歌旋律独特,形式多样,风格纯朴,内容丰富,地域性强,有着植根丽水的鲜明特色。例如昂扬向上的《胜利歌》、铿锵有力的《游击队歌》、外来民歌旋律《凤阳花鼓》改编的《打东洋》、进行曲风格的《土地革命歌》、红军军歌《中央红军要进军》、地域性较强的《为了穷人闹革命》等。
三、浙西南革命红色歌曲的音乐特征与分析
(一)昂扬斗志的《游击队歌》
这首旋律鲜明、音乐朴实、节奏铿锵有力而易于学唱的《游击队歌》是1935年之后,中国工农红军在丽水松阳县西南部的玉岩镇安岱后村一带活动时口口教唱的红歌,1979年被县文物保护征集小组收录的。《游击队歌》的节奏采用的是军队进行曲中最为常见的2/4拍子,能够增强军队战斗地士气和反攻敌人的决心。从音乐曲式结构来看,虽然这首歌曲很短小,乐句的构成不够均匀、不够方整,但从整体看来,歌曲却又很均衡、整齐,这种曲式结构较难遇见。这首《游击队歌》可分为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划分到第7小节,它是一个非方整的音乐结构,以宫(Do)、角(Mi)、徴(Sol)为骨干音,第二部分的7个小节仍然是以宫(Do)、角(Mi)、徴(Sol)为骨干音,看上去是与第一部分相呼应,又将不平衡的单数小节乐句加以平衡,形成了明亮有力、风格独特的调性。第三部分的7小节乐句与前两部分在节奏及骨干音上都发生了变化和对比,节奏上突出运用了八分休止符,为了强调进行曲的气势力量和紧迫感的表达,骨干音也能清晰的在高音区看到,是用了商音(Re)连续表达的,这就形成了旋律对比的变化。歌曲结尾最后一部分还是一个7小节的乐句,从乐曲旋律上看是几乎完全再现重复第二部分作为歌曲的结束。
《游击队歌》是一首五声宫调式的歌曲,它的旋律和大部分红军歌曲一样,都是采用了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调性突出、特征鲜明。再从音乐风格上来看,有一番江西民歌的音乐韵味,从歌词中也能看出这是一支由原“中央红军”先遣队进入丽水时带来的,“中央红军大进军,沿途胜利多得很,一直打到贵州四川的边境,创造大块新区,配合红四方面军”……歌曲反映出这支部队当年的光荣背景和斗战历史,因此,这种军歌是浙西南红色歌曲中非常珍贵的记忆。1979年,县文物保护征集小组收录的这首《游击队歌》就是由当年松阳游击队领导人陈凤生的侄子陈德荫演唱的。
(二)情真意切的《打东洋》
《打东洋》这首歌曲仅从旋律上来看,与著名的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是近乎一致的。《凤阳花鼓》流传已有四百多年,旋律伴随着安徽人的花鼓文化,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也包括丽水在内的江南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民歌。最初作为一种乞讨工具,为街头卖艺为生的艺人演唱谋生的江南小调,其曲调结构方整,旋律优美流畅,每段歌词后部分都是《凤阳花鼓》特有的衬词,“得儿龙东飘一飘,得儿龙东飘一飘”,突显了地方民间小调的独特风格,更贴近群众,易于传唱。
《打东洋》基本上保留了原曲的旋律、风格和结构,收集于丽水市青田县,歌词生动质朴,简单易学,朗朗上口。此曲有三段组成,第一段歌词描写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号召,齐心协力打东洋,“我拿刀,你拿枪,拿刀拿枪一起打东洋……”;第二段唱出了抗战的斗志和决心,“今年打,明年打,打得东洋叩头叫爹娘,若是那个半路不打,哪个便是汉奸的心肠”;第三段表现出了要打持久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胜利,“莫骄傲,莫慌张,……一切大家要呀要忍耐,只要求得最后的胜利”。在当时的环境下,老百姓用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民歌的旋律进行填词,改编成的这样一首红歌,以最直接、最有效、最方便的方式来唤醒广大民众投身到激烈的抗战中去,也激励和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斗志。
(三)传唱广远的《中央红軍要进军》
《中央红军要进军》同样创作于1935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丽水龙泉开辟革命根据地时传唱的歌曲。从歌词及音乐的记谱来看,其与流传松阳县一带的《游击队歌》歌词基本相同,可以说是源自同一首歌不同传唱结果。从松阳革命根据地传到了龙泉等地,凸显出这首歌曲流传广远的生命力。其音乐的偏差原因在于当时歌曲的流传方式靠的是口口相传的教唱方式,所以在传唱的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异、方言影响,使得音乐旋律、局部发生变化。第二句歌词中所记的“沿途行李多得很”中的“行李”显然是读不通的,对照松阳的那首《游击队歌》后就会豁然开朗,此处的“行李”其实就是文字“胜利”,根据丽水本地的方言特点,“胜利”的谐音就是“行李”,因此这就是歌曲的传唱受到语言和地域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结果。接下来一句“已经达到贵州四川的边境”中的“达到”一词语境不通,对照《游击队歌》后发现原词是“打到”,鲜明表现了中央红军“进军”的主题。第四句中“创造大央新苏区”则将原词中的“块”字误记录成了“央”字。
从音乐上来看这首龙泉的《中央红军要进军》,其节奏与松阳的《游击队歌》几乎是一样的,都采用了军队进行曲常用的2/4拍子的节奏型,有着坚定豪迈,威武雄壮的气势。这首歌曲与《游击队歌》很明显的差别在音乐结构上,松阳《游击队歌》是四个乐句,乐句的构成不均匀、不方整,可是整首歌曲却又很均衡且很整齐,而这首《中央红军要进军》是八小节一个乐句,每个乐句的八个小节都是上下呼应性双乐句单乐段曲式。此曲的第一乐句中出现了全曲最高音“徴(Sol)”,在乐句结尾处出现了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使得乐句更加雄壮、宽广,长音落在高音的“商(Re)”上,形成了开放式的半终止,富有张力通过一个附点音符带出了“角(Mi)”音,使得乐句在连接下个乐句上更加自然流畅。结尾乐句的结束音同样使用了跨小节切分节奏来强调主音“宫(Do)”,使结束终止句更加完满、稳定。
四、结语
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英雄的队伍、坚强的队伍、威武的队伍,红军有着严格的纪律,他们心系百姓、植根为民,艰苦奋斗、英勇奋战,表现出了我党部队极高的优良作风。浙西南革命红色歌曲留给人的记忆是永恒的,当年这些军歌、红歌适应了斗争的需要,军队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唱响在丽水的大山深处,唱遍在浙西南的红色热土上。这些歌曲有的像军号一般,催人奋进,有的响战鼓一样,振奋人心。一首首红歌激励着红军战士和革命老区的百姓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英勇斗争,也揭露了反动武装和国民党官僚的丑恶形象,讽刺暴露黑暗统治和抨击反动势力。迄今为止这些红歌仍然焕发出革命的精神和艺术的光辉,它们蕴含着我国语言艺术的宝藏,展示着浙西南文化的优秀传统,它们是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特色。并激励着新一代丽水儿女为建设更加美丽繁荣的新丽水而砥砺奋进。
参考文献
[1] 余群勇,周德春.《浙西南革命:中央红军长征的战略策应》[J].学习时报,2019.
[2] 吴少春.《浙西南红军精神》[J].诗词月刊,2019.
[3] 吕华珍.《浙西南畲族遗存红军歌曲研究》[J].艺术品鉴,2018.
[4] 段亚平.《长征途中的红军歌曲》[J].人民音乐,2006.
[5] 梁小娟:《革命歌曲在红军长征时期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