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2020-11-09谢殿荣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也逐渐增多,受资源过度开发、分配不均等多种因素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也被逐渐打破。近年来,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灾害频繁发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还对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因此,本文针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在地质灾害防控工作中的具体作用,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具体应用
地质灾害是生态环境发展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自地球诞生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也随之产生,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干预也逐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还为人类生存带来巨大伤害。由此可见,如今的地质灾害已经不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带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然而,在传统自然灾害勘察过程中,人们只重视考察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在工作开展方面也主要以自然因素入手,虽然这一方面在防控自然灾害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却缺乏全局性和多维性思维,没有考虑自然灾害的诱发条件,忽略了人类活动这一要素。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非要以杜绝灾害发生为目标,而是以保证自然灾害不对人类造成不可控影响为目标。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概念
从19世纪开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理论就已初具雏形。而真正贯彻和落实这一理论,则是从19世纪末开始。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尤其在中国香港地区,该理论在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由于香港地区土地资源较为稀缺,为满足群众生活需求,需要将大量建筑建设到山上,因此在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方面,香港地区无论在经验还是技术方面,都相对成熟。而与香港地区相比,大陆地区在风险评价和管理方面却相对欠缺,没能形成完整、健全的管理系统,需要专家和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并加以完善和优化。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概念
风险评价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分析灾害对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程度。另一部分研究人员则认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主要是研究灾害本身存在的风险因素。由此可见,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价,是对一种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和考量,或者对其产生的损害进行估量。简单来说,风险评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析,其中“风险”是指对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带来的危害。而“评价”则是指对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界定。只有满足这两个需求,才能够为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在已经产生地质灾害的环境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具有控制和缓解地质灾害的作用,其管理环节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风险识别。所谓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或方式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性质、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将地质灾害存在的风险加以量化,通过科学计算得出风险概率值。第二,风险评估。所谓风险评估,是采用科学方式对地质灾害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结合预测结果确定社会环境对风险的承受范围和容忍范围。第三,风险处理。所谓风险处理,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采用科学方式将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降低或避免风险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从而将人员损失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二、以GIS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GIS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将其应用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能够实现空间布局、动态分析、综合处理等多方面需求,有利于提高风险评价科学性和有效性。现阶段,以GIS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已经成为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理信息技术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空间数据传输、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将其应用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能够将分析数据直观的呈现到风险管理人员眼前,有利于为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提供有利依据。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下,我国地质部门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并且通过该技术绘制了全国范围内的地质灾害信息图。同时将其发布到相关平台,实现了信息数据共享目标,有利于各省市以及相关部门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由此可见,以GIS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数据重复,还能够降低风险评价成本,有利于为管理部门提供正确依据。除此之外,通过GIS技术,还能够对山脉、矿洞等复杂结构绘制成形,同时使其生成相关数据。有利于为分析和降低地质灾害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地质灾害防控工作向智能化和信息化趋势发展。总结来说,其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能够优化地学信息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水平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具备一个完整、健全的地理信息系统,只有在系统中能够将地理信息进行制作、分析和查询,才能够获取地理空间的相关属性和数据,从而对地质灾害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价。
第二,能够统一风险识别、划分风险范围。将GIS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有利于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开发出全新模块,从而区分出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如此可以更加及时和快速的分析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以及和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记录和分类方式,能够进一步对地质灾害风险类型进行识别,同时划分出地质灾害风险范围。
第三,能够制作地质灾害风险图。首先,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过程中科学选择计算模型,并结合风险评价特性,有效提高计算模型的适应能力。另外,通过软件合理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并通过绘图技术将评估结果进行绘制,保证风险图与工程需求一致,从而更加深入的研究地区存在的地质风险,并对风险危害较大的区域进行标识。
第四,实施监督和管理风险变化,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容易对风险控制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采取针对性措施管理和控制风险式,通常需要结合风险因素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而通过GIS技术,能够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跟踪管理目标,有利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结合风险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证管理措施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风险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三、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在地质灾害防控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一)为国土资源规划和选址提供保障
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科学的地质资源风险评价,有利于充分了解国土资源发展现状,并区分出现有国土资源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利于为国家土地资源规划以及重大建筑选址提供保障,一方面能够为改善国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简单来说,国家在开展各类活动、或建设各类工程之前,均需要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作为依据,保证工程建设区域及活动开展区域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特点,从而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
(二)能够为防震减灾奠定基础
通过地址灾害风险评价,能够全面了解地区地质存在的危害性和易损性。有利于为当地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保障。与此同时,防震减灾相关部门还可以结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和防治手段,例如:如果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该地区可以采用工程防治措施展开防震减灾工作。相反,如果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灾害危害性较高,则需要采用搬迁、规避等管理措施。针对沒有条件搬迁的地区,需要防震减灾部门能够采用高标准工程措施做好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对地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提供保障
通过对地质灾害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有利于为地质灾害监测站选址奠定良好基础。通过科学选址,能够实现实施监督地质灾害变化情况这一目标。一旦发生危害,监督系统将第一时间作出预警,为风险管理部门提供便利,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控制地质灾害。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促进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展开
上文提到,地质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对生态环境的干预程度也不断加大,导致地质灾害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也具备明显的社会特征。也就是说,人类活动成为引发地质灾害产生的根本原因。而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够对存在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科学预测,从而提醒社会群众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有效减少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有利于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需求。
综上所述,在自然灾害防治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自然因素,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因素。只有将二者融合,才能够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目标。本文结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具体概念进行分析,并融合先进GIS技术完善和优化相关技术,同时渗入研究风险评价和管理对地质灾害防控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史玲,吕涛.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四川建材,2017,43(6):73-74.
[2] 段红梅.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分析[J].智能城市,2017,3(6):226.
[3] 栾银州.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有色金属文摘,2016,31(1):127-128.
[4] 胡正焱,敖锟.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J].低碳世界,2015,(25):144-146.
[5] 童星;丁翔;.风险灾害危机管理与研究中的大数据分析[J].学海,2018(02):30-37.
[6] 许芳.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6):1882,1884.
作者简介:谢殿荣(1979-),男,福建泉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安全管理、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