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定海区临城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调查研究
2020-11-09周佳琳
[摘要]文旅融合的农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有利于改变传统农村的经营发展模式,解决农村问题,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对促进乡村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探讨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针对大多数农村未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鲜明的旅游产业特色,从而导致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理想的现状,选取金山区水库村为案例,对当地特色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相互带动、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整合资源、加大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特色文旅融合体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等策略,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探索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道路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兴起,文旅融合在实现乡村振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乡村旅游并注重挖掘地区民俗文化,以文化为魂,发扬故乡优势,集休闲、娱乐、购物、综合商务旅行可以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有新的旅行体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城乡区域之间协同发展,走共同繁荣之路。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上海市金山区水库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当地特色乡村文化结合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介绍其特色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旅游发展、旅游业又带动乡村振兴的案例,以小见大,分析了特色乡村文化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本文分享水库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中推进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1 水库村文旅融合项目发展情况
1.1 研究区概况
水库村位于金山区漕泾镇北部,旧时俗称“水库里”,因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河宽漾大而得名,是金山区水面覆盖率最高的村。于2018年,更是被纳入上海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水库村位于市级金奉生态廊道范围内,属于三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水库村村域面积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30亩,林地面积166亩,村域内土地基本全部流转,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其中粮食类作物耕地有1350亩,蔬菜类作物耕地面积580亩,瓜果类作物耕地面积180亩,养殖面积达到800余亩。现状村庄为典型的水乡村落格局,房屋依水而建、农田环绕布局,村内卫生室、老年活动室、理发室和公共健身场所配置齐全。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523户,户籍人口数为1721人。
1.2 当地乡村文化发展情况
水库村相关历史及“水文化”内涵与“漕溪作为古代运输漕粮的水道”及“上海最后一片盐场”的历史故事相结合,充分挖掘传承乡村文化。首先定位乡村品牌,以政府为主导编纂乡村品牌定位手册,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实用、准确的品牌定位体系,提升水库村的品牌运营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化、规范化运营管理。其次,保护地理物产文化,梳理挖掘与水库村水生动植物相关的水文化,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保护涉水鸟类、鱼虾蟹、螺丝河蚌等水上动物及菖蒲、腰菱等水生植物,保持水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呈现“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蝶在丛中飞,鸟栖柳枝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然后传承民俗文化,新建盐文化博物馆和贝壳博物馆,展示漕泾水库村6000年岁月更替并充分挖掘传承民间手工艺,将当地芦苇扫帚等传统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通过寻访水库名人、匠人等,开展讲述水库故事等文化寻根活动,传承发扬丰富的水文化。最后是体验农渔文化,新建美丽乡村展示站及农耕文化体验区,让游客走进田头,体验农民劳作;挖掘饮食文化,组织开展“寻找家乡的味道”,以河鲜和水生蔬鲜为主题,传承淡水鱼、河虾、螺丝及时令蔬菜的传统做法,并开发新做法,为游客提供地道的水乡家宴。
1.3 旅游业发展情况
水库村村域内有“世博观光农园”称号的漕泾休闲水庄,是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还有一座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济渡桥,是上海七孔石板桥中现存跨度最长的。依靠优质的水源,当地的河鲜产物品种多、味道鲜美,尤其以“太子螺丝”远近闻名,而水库村的传统做法更是让游客们对地道的水乡家宴赞不绝口。水库村充分发挥水的优势,在原有藕塘基础上改造建设“藕遇公园”,区域面积约50亩,整體造型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由栈道连接亲水平台,游客既可赏鱼观花,又可戏水为乐。公园还根据不同季节种植薰衣草、向日葵、格桑花等多种花草,游客可以通过远眺观景台,使得满园芬芳尽收眼底。在2019年秋季举办的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及水COOL.2019乡村艺术季活动,除了当地村民自己的一些农产品以外,各种丰富凝重的油画、别具一格的版画、色彩清新亮丽的水彩画让人目不暇接,在现场还开展了制作莲花灯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了水库村的风土人情的美妙文化体验,打造了水库村旅游文化名片。
1.4 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
水库村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以文旅融合的协同发展为基础,并通过创建特色文旅融合品牌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以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为目标、农民集中居住以及市级土地整治等项目政策聚焦,科学规划、明确定位,重点围绕建筑改造、景观节点、基础建设等项目塑造“沪尚水乡”的乡村风貌。首先水库村农居秉承江南“粉墙黛瓦”的传统色彩,结合漕泾水系特点,重点通过集中居住或者原址翻建的方式,逐步改造屋面、墙面和窗面,形成风格相对统一,提炼打造具有明显江南文化特色的“沪尚水乡”的民居风貌。其次进行了景观特色点缀,围绕道路、河道及宅基开展节点景观建设,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湿地公园、 “藕遇”公园等旅游设施、芦苇水弄等若干个景观节点,打造水景一体的特色景观。然后进行了道路提升改造,重点围绕水库路、长堰路、水泾路等主干道路,实施“四好农村路”道路提档升级,实施道路拓宽、附属设施改造、绿化景观布置、架空线整治及路灯安装,形成车行、骑行、步行的精品考察及游行路线。最后进行了水系沟通优化.完成全村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提升改造、4条镇级河道及33条村级河道整治、打通断头浜22个、新开河道2段,核心区域形成“半水半田”的村庄水系风貌,并实施水环境修复工程,力争全村河道水质常年不低于Ⅲ类水标准。形成一条船行线路,为实现“可远观、可触碰、可聆听、可遐想”的水生态文化奠定基础。水库村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精心雕琢并推进文旅融合,可以吸引来大批游客,实现了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通过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依托丰富的水环境及水文化资源,对标荷兰羊角村,打造文旅融合一体的“沪尚水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
2 特色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途径
鄉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应以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为基础,政府要先实现当地特色乡村文化的价值,探寻当地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性等,再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地方政府要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定位,重点围绕加大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建立特色文旅融合体系,以农民为主体,政府起到带头作用,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
2.1 加大乡村旅游市场的监督管理
对于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运营,一定要有规范并且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农村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要加以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制定合理的标准措施,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针对乡村旅游项目中旅游产品的定价,市场秩序与必要性。违反市场秩序,损害游客利益的一切行为,应坚决制止,严惩。规范是和谐的基础,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使乡村逐步复兴。
2.2 建立特色文旅融合体系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应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指导,核心是让游客体验到当地特色,在满足游客的需求的同时,还应确保旅游景点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须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文化习俗,并尊重大自然。在发展文旅融合的道路上,必须确保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依托农村本身资源来实现自身发展。像水库村那样,努力提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转变传统池塘养殖的方式,采用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技术,建设“生态乌鳢提质续养”生产销售基地,为文旅融合的发展奠定基础,指明方向。此外在发展特色旅游的同时,不能忘了规划和发展乡村旅游业,应把旅游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脚步协调起来,实现协同发展,使旅游业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2.3 农民要发挥主体作用
提升农民素质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提升农民的审美和思想,从根本上避免农民的庸俗化和乡村旅游的近距离重复建设。对于乡村旅游而言,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乡村旅游将增加对环境的破坏,而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短时间修复。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坚持保护第一,保护为本的环保意识。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机遇,把握这机遇要实现精神脱贫,树立起敢于思考,敢做肯干的意识。因此,对农民的创业意向,政府要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要激励更多农民参与进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抓住机遇,由此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2.4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从政治层面来看,乡村振兴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或个人投资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必须依靠社会企业和资本群体,仅靠农民自身是不行的。政府可以以政策优惠来让社会企业或个人群体等参与文旅融合产业的开发创新中去,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注入、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帮助,不断添砖加瓦,这样更有助于乡村旅游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旅游模式更具有多样化。而乡村旅游模式多样化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以往乡村振兴主要依靠农业,而对于当前的农村社会来说,重心不应再局限于农业,而是应该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借此盘活城乡闲置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达到快速有效发展经济的目的。农民可以依靠现有的环境条件开发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旅游产业来发展当地经济,提高自身生活水平。水库村将特色水文化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促进了特色乡村文化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加快了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其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文旅融合模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5).
[2]卢云亭,王云才,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J].旅游管理,2006 (07)
[3]杨洪,邹家红.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 (03).
[4]李巧玲,基于自然景观背景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09).
[作者简介]周佳琳(1994-),男,上海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