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团的任务》蕴含的青年教育思想探析
2020-11-09尹佳炜
摘 要:《青年团的任务》一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列宁提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任务是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并且系统阐述了青年一代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必要性以及方法论。重温列宁的青年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列宁;《青年团的任务》;青年教育
一、《青年团的任务》中青年教育思想的提出
1920年秋,国内战争已接近尾声,俄国肩负着向和平建设过渡的历史重任,加强文化建设尤为重要。1920年10月2日,列宁在苏维埃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共青团的任务》的长篇演讲,严厉地批评了那些“谈论无产阶级文化”的人,称他们用“极端革命”的空洞计划给青年人的头脑灌输了不少糊涂的东西,系统阐述了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必要性与方法论。苏维埃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与俄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首先,俄国国民文化程度普遍低下。长期以来,苏维埃俄国国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据《俄国识字状况》一书记载,在沙皇时代国民的识字率为22.3%,而十月革命之后,国民的识字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国民的识字率也只有31.9%。为此,列宁感慨:“我们距离普遍识字还远得很,甚至和沙皇时代(1897年)比,我们的进步也太慢。……这说明我们还要做多少非做不可的粗活,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1]其次,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文化建设面临着一定危机。由于苏俄无产阶级文化协会领导人历史虚无主义、闹独立性等错误的盛行,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派控制了协会的机关和刊物,极力散布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使得相当一部分文化力量处于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的影响之下,严重阻碍了俄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时克服协会领导人在工作中的错误倾向迫在眉睫。为了克服这一状况,列宁决定从青年工作着手,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逐步扫除文盲,为建设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二、《青年团的任务》中青年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资本主义模式的教育不再适应俄国的社会性质,俄国必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教育方法,来引导新一代青年学习共产主义知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青年教育的首要任务:培育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道德。列宁认为:“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是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而资产阶级则认为道德是从上帝的意旨中引伸出来的,企图假借上帝的名义来愚弄工农,从而谋求自身利益。在旧社会充满了尊卑贵贱之分,不是剥削就是被剥削,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及别人的人,共产主义青年决不能有这样的心理和情绪。因而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培育共产主义道德这一任务贯穿于青年教育的全过程。
培育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共产主义道德是服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的。推翻沙皇、赶走地主和资本家并不困难,而要使地主和资本家同工人、农民按照共同的规章制度,在公共的工厂、土地上工作就无比艰辛,阶级斗争还在继续,工人和农民的区分仍然存在,消灭阶级就无比困难。因此,青年一代要明白“阶级斗争在继续,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一切利益都服从这个斗争,我们也要使我们的共产主义道德服从这个任务”。其次,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在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同时,必须将培养、训练和教育青年的全部事业同共产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广大青年只有同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利己主义者和小私有者,才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把握共产主义知识,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第二,青年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人类全部知识总和。面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知识,既要反对不问良莠地全面继承,也要避免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列宁指出:“我们只能利用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组织和机关,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条件下建设共产主义。”旧学校贯串着阶级精神,其教育青年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公仆,这些旧学校留给人们的印象大多是“实行强迫纪律的学校”“死读书的学校”等不好的一面,人们总认为旧学校教授的累赘的、无用的知识,从而全盘否定了旧知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始终强调应该用批判的态度来掌握旧知识。马克思一生致力于研究資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知识,研读了大量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此基础上加以批判并重新探讨,才创造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因此,青年人要善于鉴别旧知识中的精华与糟粕,从旧学校、旧科学中挑出建设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东西,要始终以“共产主义所需”为标准。凡是阻碍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腐朽、落后的知识都必须摒弃,而有益于共产主义建设的知识则应当认真学习,加以改造。在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产经验,青年人只有缜密深刻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向旧知识分子及专家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掌握以往科学全部的精华,才能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第三,青年教育的根本方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根本方法。在旧社会,理论与实际却完全脱节,书本上所描绘的资本主义社会总是精彩纷呈的,资本家常常用虚伪的社会假象来掩饰旧社会无产阶级被压迫、被剥削的贫苦面貌。青年人若不将书本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那么就很容易造就出“书呆子”和“吹牛家”。
列宁教导青年人要始终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称“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建设……把共产主义知识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那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青年人必须将自己的教育、训练同工农群众相结合,不仅要学习共产主义文化,还要善于劳动。列宁主张在对青年一代进行道德教育时,不能仅仅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华丽辞藻及行为准则,更应该鼓励他们参加无产阶级反对剥削者的斗争实践,积极参与星期六义务劳动,进一步把握共产主义道德及理论;在进行现代技术教育时,要督促全体青年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工业等实践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在进行传统知识教育时,要引导广大青年批判地学习旧知识的精华,汲取生产实践经验,在旧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与改造,指导新的实践活动。
三、《青年团的任务》中青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可塑性和发展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青年同样肩负重任,重温《青年团的任务》这篇经典文章,学习其中的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一,修身立德,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要求青年人在学习共产主义知识、训练劳动技能的同时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建设。青年时期正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3]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引导青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筑牢青年的道德根基。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优势,与思政课一同形成以德育人的教育体系;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通过开展道德讲堂、主题班会等活动,利用校园网、宣传栏报道道德模范事迹,创造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增强道德意识;教育工作者在加强情感培育的同时,还要制定一套系统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青年人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在准则约束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道德意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富有价值,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人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青年人的道德意识。
第二,批判继承,汲取人类知识精华。在列宁看来,“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真正的共产主义青年,总是善于汲取旧知识的精华以丰富自己的头脑。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是人类社会的璀璨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人传承的知识积累了人们历史上对处理人、社会、自然三者关系的重要认知和经验,今人创造的知识形成了人们应对时代问题的智慧和探索。这两方面的知识对人类继往开来都十分重要。”[4]几千年来,人类正是在传承与创造的过程中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青年人学习传统知识,鼓励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方法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习传统文化,树立“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学习人类历史,以史为鉴,知新替、明得失……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应引导青年人正确对待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的关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在充分掌握传统知识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赋予传统知识新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其生命力与活力。
第三,身体力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列宁教导青年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所传授的知识,要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在劳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共产主义知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新时代,青年人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所学知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青年人只有切身参与社会实践,才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洞察自身不足,检验学习效果;也只有积极参与劳动,才能与广大劳动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体味劳动艰辛。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思政课教师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立足于中国实际,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結合,使教育符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需要。引导广大青年在“红色”实践中,了解中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在科技实践中,感叹时代变迁,树牢创新意识;在出国实践中,感悟中外文化,传播中国声音……教育工作者只有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双眼见证人生百态,才能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57.
[2] 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
[4]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
[5]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2.
[6] 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作者简介:尹佳炜(1996-),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