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尔塞维克》中那些不能忘却的烈士形象

2020-11-09魏勃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烈士

[摘要]大革命失败后,为了纪念烈士、鼓舞斗志,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开辟《我们的死者》栏目。栏目中的文章,记录了烈士临刑的英勇言行,描写了烈士工作、生活和情感的诸多细节,流露出共产党人的真性情,体现了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反映了中共在逆境中对革命信念的坚守,是后继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布尔塞维克》;烈士;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魏勃(1980-),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该文系2020年度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提升组织力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GXDJ2020B088)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9-0027-02

《布尔塞维克》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中央机关刊物。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该刊艰难出版5卷共52期,及时传达了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重要决议和指示,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宣传了国内外革命形势。尤为珍贵的是,该刊的第一卷设有《我们的死者》栏目,登载文章24篇,其中有纪念烈士的通讯报道,有出自烈士亲友之手的悼文,甚至有烈士临刑前的遗书,涉及烈士82人次,包括党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及工、农、兵、群众等。这些文章记录了烈士临刑的英勇言行,描写了烈士工作、生活和情感的诸多细节,流露出共产党人的真性情,体现了超越时代的人性光辉,反映了中共在逆境中对革命信念的坚守,是后继者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烈士对牺牲的无畏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然而,烈士以自己的言行表达并诠释了他们为革命而牺牲的无畏精神。

烈士被捕前表现出“准备赴死”的决心。烈士胡秉铎的爱人达辛写道,“你生时说过我们死,死则死于反革命手里方痛快。”典琦回忆郭亮烈士时道,“他常说:我是死过一回①,再死是毫不害怕的。”烈士王为宪在动身赴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的前两周,将自己的照片交给同事,以备留做自己的遗像。是如其所料,继前两任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唐鉴、卓恺泽牺牲后,王为宪也在武汉被杀害。从这些记述可知,烈士生前对从事革命工作的危险可谓了然于胸,甚至有些烈士生前曾屡遇险情,但他们仍能做好必死的准备而坚持革命,甚至托付后事继而前往最危险的地区赴任。

烈士被捕后的诸多细节展现出“急于舍生”的不屈气节。如,烈士郭亮面对刑讯,从容答道:“我承认是郭亮,你即可以判处死刑,不必多问。”又如,烈士彭湃面对“问官”时,抗声说:“似你们这班革命党,我们在海陆丰不知杀了好多,你现在不必问了,将我枪毙好了。”再如,为让唐鉴“供出别的同志的所在”,“官僚”请他吃酒,他把酒桌一手推翻,说:“我就是唐鉴,你们要枪毙快点枪毙,不要絮絮叨叨的多话!”由以上细节可知,烈士被捕后不但坚贞不屈保守秘密,而且为了少受屈辱,希望尽快“舍生取义”。

烈士在刑场面对枪口时,都是高呼口号、慷慨赴死的,现场的民众甚或侩子手都为之动容。袁佩根烈士临刑就义时,遗留如下的一段话:“同志们,我的死是为革命而牺牲,这是很光荣的,我的工作固然从此结束了,但我的伟大的革命使命却尚未完成,这是你们后死者的唯一责任,你们不要悲观,不要畏缩,我的精神与勇气始终存在着你们脑海里,同志们奋斗吧!前进吧!”行刑现场的学生们和一般市民因“受了我们死者最后呼声的激励”,“愈加认清了国民党军阀的残酷”。“那执法的士兵”因烈士梁振亚的英勇表现而“手软”,“连打了五枪方才气绝”。

二、烈士对工作的赤诚

烈士纪念文章不仅报道烈士被捕、受刑及就义的过程,而且着重记述烈士生前对革命工作的赤诚精神,以激励幸存者们踏着烈士鲜血铺就的路继续前进。

烈士生前都是革命工作中的楷模,深得群众的信任。烈士郭亮“言语行动都非常能吸引群众,他公开演讲时,比任何人都引起群众注意”。烈士袭际飞是湖南青年运动重要领导者之一,“他很有天才,作文字的工作很多而能迅速,他除主编工人日报外,还做过湖南民报及湖南通俗报的编辑”,在学生及群众中的威信很高。烈士王则鸣“做事是有条有理,能耐劳苦的,在当时党的组织大发展,指导全省组织与训练的繁剧工作,十分表现他的性格与才能”。烈士叶文龙,“在工作中他那如火如荼的热情,而斗争时他那冲锋陷阵的精神,得到工农群众的拥戴和同志的尊崇”。烈士夏明翰“忠实勇敢,能耐劳苦,思想绵密,而态度和蔼近人,言辞激昂动听,善于深入浅出,故在群众中很有信仰”。

烈士生前生活穷困,但仍辛劳工作,他们对革命工作的认知、为人处世的态度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值得后继者永远学习。向警予烈士“白天跑的忙,晚上写的忙,每天睡覺总在十二点以后”。沈资田烈士“穿着一件破旧袍子,天天咬着烧饼充饥”。苏兆征烈士“整个身心完全为革命所有,总是用全力去做每一件工作”,“所以他便完全忘了自己,终致过劳,病殁”!李子骥烈士等湖南同志们“生活均甚困难”,“他和他的夫人将自己的衣物拿出来拍卖”,“分给同志们以度日”。杨超烈士“努力于南京的工人学生运动”,“席不暇暖,奔走不息”。梁振亚烈士在武汉工作时刻苦耐劳,睡迟起早,甚至“大雪飘满全身,也毫不退缩”。马英烈士生活穷困以致卖衣物度日,但并没有丝毫影响革命工作。向警予烈士说,“妇女工作要从下层贫苦民众着手,不应该效法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只求个人的地位与权利,而应领导妇女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妇女应注意参加政治运动,不能在政治糟糕的时候躲在旁边,政治稍微稳定便跳出来”。卓恺泽烈士“一生怀着极热烈的反抗精神,对于任何问题都抱着极彻底的精神去研究,对于自己的错误能毫不掩饰的承认和纠正,对同志的错误也能绝不保留地批评,他的行动谈话中没有一丝的虚伪,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和坦白直爽的胸襟是值得每一位革命青年模仿的”。女烈士王经燕“笑眯眯地和男同志一起东奔西跑,爬山过岭,睡草地,受冻忍饥地从事农村工作”。

三、烈士对生活的热爱

革命者多是知识青年,和其他普通青年人一样,喜欢起绰号和调侃。典琦在回忆中写道,“林蔚同志做事忍苦,律身谨严,对同志能批评其过失。常用浅近的事实解释唯物史观,滔滔不绝,我们曾叫他‘唯物史观大家的绰号”。革命者之间以绰号相称,体现了彼此的亲密无间,也以此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但也因此使得幸存的同志愈加痛苦。向警予的绰号为“祖母”,杨之华写道“这虽然是‘叫着玩,但是,她确实是中国共产党女同志中最努力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她确实是女同志中最有力的一份子。可是她不幸,最近已在汉口被残酷的军阀捕去枪毙了。我们从此后失去了最有决心、最富有经验、最肯忍耐、最努力、最热情的一位革命的‘祖母,我的心痛如刀割!!!”典琦在回忆烈士郭亮时,还不乏调侃的语气写道,“他是百数十万工人群众的领袖,不认识他的闻其声名,都疑他是魁梧奇伟而严峻的人,有一次他代表湖南共党区委为发起苏联十月革命纪念大会招待各团体代表,一般人看了他那短小精干的身躯与和蔼可亲的态度,都有些奇异的感觉。”

革命者同样是具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从烈士的亲人们的纪念文章中,可以感受到烈士对爱人、孩子和父母浓烈的爱。达辛在回忆自己的爱人秉铎时,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爱和钦佩,“他确是一位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锋。我现在每逢想起他的两道剑眉一双俊眼,和他的清新的头脑,潇洒的胸襟,我便牙关不觉咬紧双目不禁火倂。我要问秉铎同志为何死了,他实是中国不可死的青年啊!然而他竟因革命被人刺杀死了,亲爱的秉铎呵!”

“真”在《悼幻弟!》一文中,细腻地描写了她与“幻弟”在囚室里片刻的握谈时光:“从千头万绪的急于要谈的材料中,捉个不休的就是腹中的小儿的生养问题了。他只恐怕我受多了折磨将影响到以后的生产,或者难产,或者使孩子受损伤。谈到或者两人同时死去,在表面上是死的两人,却无人知道实际上死去三人。谈至此,他还为那未出世就遭戕害的孩子长叹了一声!我只答应了一声:‘倘若果有此不幸发生,我定将为你报仇,小孩也就是永远纪念你的唯一佳品了!两人拥抱着抽噎。”

烈士杜永瘦在遗书中,亲密地称自己的爱人为“文妹”,他写道:“文妹!你的一切,我都相信得过,然而你的痴情,我觉得是你前途的障碍,快乐的恶魔!不要痴想着我吧!”“母亲的爱我,恐怕比你还要厉害吧!她孤苦一身,只剩我这个活宝贝,现在失掉了!是何等的伤感啊!你应当设法隐瞒她,混得一时是一时,这是你主要的责任。别的话不愿说而且不忍说,你自己去想吧!”“几乎忘却了!还有我的小宝宝——我们爱的结晶,可怜他未出娘胎先失掉了父亲,无父之儿,将来谁人关照!不说了!母亲!文妹!小宝贝!一切的朋友们!别了!明晨啪啪的枪声,是我们最后一刹那诀别的标志!听着吧!再见!”

在今年的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重温九十多年前党刊中的烈士形象,依然备受感动和鼓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曾多次向各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并指出“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2014年起,每年9月30日為中国的烈士纪念日。201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各个时期有关烈士的历史记忆,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传播形式,使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前行的强大力量。

[注释]

①笔者注:指因在二七事变(1923年)中指导粤汉路工人罢工,而被军阀萧耀南逮捕下狱一事.

[参考文献]

[1]布尔塞维克(第一卷).第11、12、14、15、16、17、18、21、22、23、24、27期.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烈士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烈士案胜诉,更觉悲凉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向烈士致敬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