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生活话流感”专题复习

2020-11-09卓小利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100034

生物学通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流感传染病资料

卓小利 (北京市第四中学 北京 100034)

2018年为北京生物学中考的第1年,笔者作为初三年级任课教师,在专题复习阶段进行了不同主题间综合复习的尝试。初三学生已完成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综合分析能力强,思维活跃,有能力反思所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归纳和提炼,形成对生物学科的总体认识。教师有机整合多个主题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强化生命观念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1 内容综合与重构

无论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是在《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2018年)》中,都对“健康地生活”,尤其是传染病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Ⅱ级要求)。而“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涉及人体的营养、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人体的呼吸、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内容,既是中考复习的重点,也是中考复习的难点。“健康地生活”与“生物圈中的人”2 个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义,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并作出合理判断。

本节复习课将以流感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所学的传染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实例的分析,使学生重构知识框架,预期达到本专题重构的知识结构框架(图1)。

图1 “健康生活话流感”专题教学知识结构框架

2 复习思路与目标

专题复习过程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对信息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已知和未知信息的综合与贮存,相关信息的提取与应用等学习活动,做到读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答得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上述备考复习思路,通过“健康生活话流感”专题的复习活动,学生能达成以下目标:结合流感案例的分析,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综合运用人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在分析具体案例中,对生命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形成生命的“局部与整体观”和“稳态与平衡观”;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关注与传染病相关的社会问题,理性对待传染病,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为了落实上述复习目标,笔者依托重构的专题知识结构编制学案,以学案引导学生在复习活动中将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益。

3 复习过程与实施

3.1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调查。问题1:哪些人曾经患过感冒?问题2:哪些人曾经患过流感?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举手参与调查,教师板书记录调查结果。本班共35 名学生,其中28 人曾患过感冒,5 人曾患过流感。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质疑: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什么区别?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复习主题——健康生活话流感。

3.2 阅读资料认识流行性感冒这一传染病 能从课外资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是《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说明(2018年)》中明确考查的理解能力之一。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从资料中提取出生物学信息,分析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复习病毒的相关知识。

3.2.1 通过阅读资料学会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感冒一般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也相似。生活中,面对流行性感冒如果没有早发现、早治疗,很可能会贻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学会初步判断感冒的类型,引起学生对于流行性感冒的重视,可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教师提供资料1: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别[7],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学会从感冒的病原体类型、感冒症状、感冒并发症等方面,初步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3.2.2 分析流感病毒模式图,复习病毒的主要特征及生活方式 阅读资料1 后,教师围绕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提出以下3 个问题:①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什么?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哪些结构组成?教师出示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再次强化病毒的结构。③流感病毒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教师通过问答带领学生复习“生物的多样性”主题中微生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相关知识,为后续的案例分析做好知识铺垫。

3.3 分析“1918年西班牙流感”典型案例,回顾传染病特征 教师提供资料2:1918年西班牙流感案例。1918年3月下旬,美国芬斯顿军营发现第1 例西班牙流感患者,3 周之内有1 100 人集体发病,其中46 人死亡。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西班牙流感迅速波及全球多个国家。教师出示1918年6月至1919年3月 纽约、伦敦、巴黎、柏林4 个城市的西班牙流感死亡率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图表,训练学生读图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结合数据说出流感作为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征。

3.4 分析具体案例,运用“生物圈中的人”相关知识解释流感预防和治疗过程 2018年1月,北京出现流感疫情。一位生活在北京的中年男子以微信长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记录岳父从患流感到传染家人,再到贻误病情不幸离世的故事。本教学环节从上述具体案例入手,课前布置学生自主阅读资料3: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节选),课上组织学生讨论。运用学生学习的“健康地生活”中传染病的知识,以及“生物圈中的人”中营养、血液循环、呼吸、代谢废物排出等相关知识,解释流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并作出合理判断。

3.4.1 呈现2018年1月我国传染病统计表,聚焦流感疫情 2018年1月我国多地爆发流感疫情,北京地区也出现了大量流感病例。呈现表1,指导学生读表获取生物学信息,聚焦2018年1月我国流感疫情。其中共有273 949 人感染流行性感冒,为统计表中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

表1 2018年1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数、死亡数统计表

质疑:生活中怀疑得了流感怎么办?引发学生讨论后展示2 个流感病例。

流感病例1(流感早诊断正面事例):教师出示小王同学2018年1月就诊病例及化验单,检测结果显示小王同学确诊为“乙型流感”。经过早发现、早诊断,配合及时的药物治疗,小王同学康复返校。

流感病例2(流感早诊断反面事例):教师出示《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患病老人从出现流感症状到各阶段治疗的时间表。患病老人从2017年12月28日开始出现流感症状,到2018年1月24日医治无效不幸离世,不足1 个月时间,被流感夺去性命。

流感病例2 中的病人医治无效失去生命,虽然令人惋惜,但却敲响了警钟,流感不可小觑。学生由此明确对待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4.2 结合资料运用已有知识讨论流感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节选)中对于流感患者的症状和生活方式等有大量的细节描写。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讨论中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流感患者的做法作出科学的判断和解释。

问题1:该老人患病后,有哪些流感(肺炎、其他并发症)的症状?

此环节中,教师在黑板上张贴人体呼吸系统挂图,提前准备好流感病毒贴纸,让学生依据患者症状推测流感病毒感染的部位,在挂图上粘贴病毒贴纸模拟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呼吸系统的过程。

表2 流感症状对应流感病毒感染部位

学生通过流感患者症状判断流感病毒感染部位,在粘贴流感病毒贴纸时,回顾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并能与呼吸系统相关结构正确对应,从而培养了识图能力。

问题2:该老人在患病期间,导致了流感在家庭成员中的流行。家人有哪些做法不科学?

学生分析资料3 中不科学的做法,例如未将患病老人隔离、老人打喷嚏流鼻涕仍逗孩子玩耍、家人没有戴口罩、幼儿和老人与患病老人亲密接触等。在分析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4.3 结合资料3 分析流感(肺炎)的治疗过程并作出科学解释 资料3 中患病老人随着病情的加重,先后经历了流感(肺炎)的药物治疗、呼吸机治疗、人工肺治疗,同时辅以多项生理参数的监测。该教学环节中,教师出示图2~图4,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对治疗过程作出科学解释。

图2 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分析包含药物如何进入人体,药物如何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如何将药物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的完整过程。该教学环节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图2,围绕以下4 个问题对药物治疗的不同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

问题1:治疗流感过程中,病人需要服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药物如何进入人体?

问题2: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在体内运输,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之后随血液流动最终到达病灶部位发挥作用。

问题3:请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药物从组织毛细血管运输到咽部细胞的路径。

问题4:药物代谢后的物质需要及时排出体外,以保持组织细胞内物质的平衡和生活环境的稳定。代谢物被血液运输到图2的哪个器官?经过什么结构的滤过作用离开血液后随尿液排出?

通过上述4 个问题的讨论并结合图2的分析,可引导学生运用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理解人体各系统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并强化学生对于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

2)呼吸机治疗。患病老人的肺部大面积感染,需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教师提供资料,使用呼吸机可帮助治疗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减轻呼吸作功,减少消耗。

问题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与图2中的哪个环节相对应?通过资料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学生可判断出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应图中的“1”环节,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问题2:图3所示是病人在一次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曲线AB 段所示肺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关系是怎样的?AB 段表示吸气还是呼气的过程?此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对应图4的哪个示意图?

图3 一次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图4 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示意图

此问题的设置意在考查发生在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AB 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为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呼吸机内的涡轮泵代替人体呼吸机的工作,帮助病人实现这一过程。自然呼吸状态下,这一过程靠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实现,对应图4中(一)的状态。

3)人工肺治疗。当病人肺功能衰竭时,需要进行人工肺治疗。教师提供人工肺资料:人工肺的主体部分由中空纤维膜制成,在病人自身肺功能出现衰竭时使用。其工作原理为将血液导出,由机器在体外代替肺的功能。

问题:人工肺完成的是图2中的哪个环节?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分析图2能说出人工肺完成的是图中的“2”这一环节,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经过人工肺,血液由含氧量低、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高、鲜红色的动脉血。

4)多项生理参数的监测。分析资料3 可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呼吸、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此外,还需记录病人所有“出量”,即大、小便量。

问题1:大、小便的排出分别对应图2中哪2项生命活动?通过分析图2可知大便的排出由人体的消化系统完成,对应图2中的“5”,即排遗过程。小便的排出由人体的泌尿系统完成,对应图2中的“3”,即排尿过程。

问题2:为什么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多项生理参数的监测?这给你什么启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流感虽然为呼吸系统疾病,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引起心脏损害、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损伤等多种并发症,引发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病变衰竭。生命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教师可渗透局部与整体观。

3.4.4 结合校园生活讨论流感的预防措施 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讨论预防流感的措施。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1)控制传染源:每天填写“北京四中晨午检记录表”,发现体温超过37.5℃的学生需要联系家长,接回家观察并及时到医院诊治。

2)切断传播途径:医务室教师不定期抽查各班开窗通风情况、学校物业每周进行2 次教室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每天体育锻炼1 h、接种流感疫苗。

3.5 概述我国抗SARS 感染案例,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呈现2003年我国SARS 资料,概述我国全民动员防治SARS 的举措,从个人预防行为、社会团体预防行为到政府职责和作为,体现全国一心抗击SARS 的决心和成效,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师介绍SARS 疫情过后我国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为学生传递传染病是可防治、可控制的思想。

3.6 引申拓展,分析流感疫苗临床试验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个主题内容。科学探究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作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能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知识,所以要促进他们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解。

该教学环节,教师提供资料4:接种流感疫苗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预防流感的手段。流感疫苗研究团队在疫苗临床试验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 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2 组。实验步骤如表3所示。

表3 流感疫苗实验步骤

资料4 为一个探究实验,通过该探究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变量、判断免疫类型,以及每年都要注射流感疫苗体现的流感病毒的变异现象。

3.7 小结 从1918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流行,到2018年1月我国流感疫情分析,流感从未走远,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从未停止。介绍我国对传染病的检测、预警与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局每月在官网公布我国传染病疫情。引发学生思考:面对传染病,你该怎么做?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传染病是可防治和可控制的,每个人应有健康生活的意识和理念。

4 板书

本节专题教学课程的板书设计如图5。

图5 本节课板书设计

5 小结

本节课准备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关注生物圈中的人、健康地生活等主题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流感(肺炎)治疗过程的分析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同治疗方式的分析过程,既复习了核心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构建局部与整体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

猜你喜欢

流感传染病资料
《传染病信息》简介
流感大作战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小心,流感来了
为什么儿童容易患“流感”
“流感”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