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探讨
2020-11-09王奋艳张春霞
王奋艳 张春霞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延安,716000)
医院内住院部科室、抢救室、急诊室、手术室等众多科室都需要无菌操作的实施,最大限度降低科室内出现感染事件,维护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生命安全。院内感染管控不利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且对医护人员的安全也造成威胁。消毒供应中心作为院内感染控制的主要责任部门,应该强化管理工作,集中防范院内感染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降低院内感染率为基本目标,选择我院临床住院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措施应用以及未应用期间,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集中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两个时间段内我院毒供应中心接诊的患者,随机在各时间段内选出研究对象55例。常规组患者男26例、女29例,平均(49.98±6.32)岁;实验组患者男35例、女20例,平均(52.30±3.44)岁。两组基线资料比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比较价值。以上研究均得到符合得到患者同意。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每日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病房常规通风、消毒、更换被褥等,对输液设备、给氧机器等进行常规检查和消毒,协助患者检查等。对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好相关数据。实验组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①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为护理人员普及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每个季节流行病、造成院内感染病毒的掌握度,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②护士长还要强化护理人员的灭菌操作能力,让其掌握灭菌仪器、灭菌药物等事项,并保障每日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的有效性。③护理人员要按照要求对院内科室进行消毒,保障器械的清洗、烘干、灭菌等效果,还要控制好院内湿度、温度等,保障院内空气流通度,护士长要为护理人员发放无菌包,并保障无菌包的有效期限和完好度,护理人员在收到时也要进行检查,保障消毒和隔离效果。④提高消毒设备等完好性,为日常护理工作提供帮助。⑤在院内各科室建立双向监督规范,避免医源性感染(如医疗器械使用后未消毒干净等情况),保障无菌物品的存放良好性,降低院内污染概率[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院内感染情况,主要针对器械消毒不合规造成院内感染的例数、病毒导致的院内感染例数、无菌包污染导致的院内感染例数,详细记录并生成感染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如果 P<0.05那么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总感染率(7.27%)和常规组(14.55%)比较,突出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院内感染情况比较分析
3 讨论
院内感染预防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降低感染率,让患者可以如期出院,保证医护工作者的安全性,我们应该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水平[2]。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合理组织,可以扩大院内感染预防范围,利于护理人员精准落实灭菌操作事项,可以降低院内医源性感染、无菌物品污染等问题,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的感染源数量减少,降低了感染几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在提高消毒工作质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更好地保障了医疗卫生水平,为住院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环境,减少了器械消毒不合规造成院内感染等不良情况,保障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预防院内感染事项的了解度[3]。
本次实验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两个时间段内我院毒供应中心院内感染事件进行统计,获得有关院内感染事件的临床数据,比较组间统计结果之后探讨预防措施。实验结果: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没有实施优质护理质量管理(常规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已经开展优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实验组),实验组总感染率(7.27%)和常规组(14.55%)比较,突出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用常规护理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形成对比,认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对院内感染的预防效果更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保障了护理操作的灭菌效果。
综上,本次实验结果表明,造成院内感染的因素是多样性的,消毒供应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高度防控意识,消除感染源,为医院的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保障。希望上述研究观点可供临床医护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