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落叶松毛虫为害情况及发生规律分析

2020-11-09舒红

现代园艺 2020年20期
关键词:松毛虫毛虫落叶松

舒红

(1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辽宁 沈阳 110001;2 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辽宁抚顺 113122)

落叶松毛虫是直接妨碍落叶松、油松、云杉等针叶树木正常生长的虫害之一,存在蔓延发展速度快、治理难度高的特点,逐步成为当代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环保绿化的重要难题。在此背景下,以辽宁省落叶松毛虫发生为害状况为基本案例,分析探查落叶松毛虫生长规律,提出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对提升森防部门提高抵御病虫害能力和改善环境保护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1 辽宁省落叶松毛虫发生为害情况分析

1.1 落叶松毛虫为害时期及方式

落叶松毛虫在辽宁地区1 年完成1 个完整世代,以3~4 龄段的幼虫于枯枝落叶层下、土缝、石块下越冬。春季4~5 月越冬幼虫上树活动,将整个针叶吃光;6~7 月老熟幼虫结茧化蛹;7~8 月成虫羽化产卵;7 月中下旬幼虫孵化为害松针,初孵幼虫多群集于枝梢端部,把针叶一侧吃成缺刻;2 龄后逐渐分散为害,嚼食整根松针,造成针叶顶端流脂,日久成为黄褐色,10 中下旬下树越冬。

1.2 落叶松毛虫发生造成的为害

一方面落叶松毛虫在其快速暴发时期,存在吃光林区内所有针叶树木的可能,使落叶松树木长期处于衰弱状态,甚至引起树木死亡,严重制约当代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落叶松虫害的大规模暴发,甚至会造成落叶松森林树木中可燃树木的急剧增加,加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导致落叶松成虫为害和森林火灾安全事故综合作用下的森林资源结构发生急剧变化,从而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急剧破坏。

2 松毛虫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2.1 消长规律因素分析

落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消失增长规律因素主要包含落叶松毛虫的遗传特性和自然环境2 大类别,其中,以落叶松毛虫的遗传因素为主导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落叶松毛虫繁殖速度、种群活动特性、落叶松毛虫死亡率、气象因子对落叶松毛虫的影响。

2.1.1 落叶松区毛虫繁殖速度。落叶松毛虫在全年过程中,基本保持1∶1 的雄性与雌性比例,落叶松毛虫平均产卵量每年大约为200 粒。当落叶松毛虫雌、雄性比例发生变化时,雌性增多或产卵数量增大,就会破坏落叶松毛虫的相对平衡,增加落叶松毛虫整体数量。

2.1.2 落叶松毛虫的种群活动特性。落叶松毛虫大多活动于落叶松林间,扩散性较大,但并不具备大规模迁移的特性,且落叶松毛虫在成年羽化后的卵巢发育过程中基本处于成熟状态,也就是成虫羽化完成后即可交尾产卵。

2.1.3 落叶松毛虫的死亡率。引起落叶松毛虫成虫死亡的原因较多,但绝大多数来源于外界环境因素。

2.1.4 气象因子。落叶松毛虫对温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反应较为敏感,其生活适应性对温湿度有一定要求范围,在其适宜范围内发育进度加快,但当超过适宜范围后,落叶松毛虫正常发展会受到影响。

2.2 辽宁省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分析

2019 年,全省落叶松毛虫虫害发生总面积70795800hm2,轻度发生面积38641320hm2,中度发生面积16703280hm2,重度发生面积15451200hm2,主要分布于本溪市、开原市、铁岭市。本溪市落叶松毛虫虫害发生面积19447200hm2,包括轻度虫害面积4262400hm2,中度虫害面积 5061600hm2和重度虫害面积10123200hm2,体现了该虫害的暴发性,一是由于气候干旱,二是由于落叶松毛虫的迁徙性。铁岭市毛虫虫害总面积51348600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34378920hm2,中度发生面积11641680hm2,重度发生面积532800hm2,主要发生在西丰县和昌图县。

表1 不同环境条件下落叶松被害率

2.3 落叶松寄主立地条件对其为害影响对比试验分析

2.3.1 落叶松毛虫为害与其寄主所在林分郁闭度、坡位、坡向之间的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了解辽宁地区,在本溪市桓仁县选取郁闭度、坡向、坡位不同的落叶松毛虫发生区设立临时标准地,共选取97 株标准株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周围环境郁闭度、坡向、坡位等为评判标准,探查不同情况下的落叶松毛虫为害发展规律,调查落叶松被害株率、为害程度。由表1 可知,在郁闭度较小的落叶松林区,尽管光照条件较为充足,坡向坡位适中,但有利于落叶松毛虫生存。阳坡的实际光照时间充足,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明显大于阴坡坡度,而从坡下到坡上,被害株率不断增加。

表2 不同林区落叶松毛虫发生概况

2.3.2 落叶松毛虫为害与其寄主所在林分构成对比试验分析。为探寻落叶松纯林和不同类型混交林的落叶松毛虫发生概况,对本溪市桓仁县选取纯种落叶松林区和混交林区设立临时标准地,选取50 株标准株进行调查,其结果(如表2 所示)。2 处纯落叶松林区的虫口密度远远大于混合林区的落叶松毛虫虫口密度。由此可知,不同种类树木植株混合种植有助于减小毛虫虫口密度,降低落叶松毛虫为害。

3 落叶松毛虫综合防治措施

3.1 卵期防治

可在落叶松毛虫卵期进行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落叶松毛虫新增量。可采取人工摘除卵块方式,降低落叶松毛虫孵化成功率,保护落叶松的正常生长。

3.2 幼虫期防治

在落叶松毛虫幼虫时期,可利用苦参烟硝烟碱剂、高效氯氰菊脂胶囊悬浮剂等,对林区落叶松毛虫幼虫进行精确防治。在落叶松林地毛虫越冬后和上树前,可利用3%高效氯氰菊酯试剂处理落叶松树干底部,形成封闭药圈,确保落叶松幼虫上树后接触药剂快速中毒死亡,也可采取绑毒绳的方式,降低毛虫总量。

3.3 蛹期防治

在落叶松毛虫蛹期,主要采取人工捕杀或毛虫蛹期寄生蝇捕杀等方法,解决落叶松毛虫蛹期数量增加问题。

3.4 成虫期防治

可借助使用杀虫灯或诱虫剂等方式,减少林区落叶松毛虫成虫数量。在此过程中,使用杀虫灯诱惑大批落叶松毛虫成虫聚集在杀虫灯附近,快速减少林间落叶松成虫数量,以此降低片区落叶松毛虫密度。另外,可利用落叶松毛虫性引诱剂,捕捉落叶松毛虫雄性成虫,减少雄性和雌性成虫交尾所产生的产卵数量,减少落叶松毛虫出生率。

猜你喜欢

松毛虫毛虫落叶松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蚂蚁大战松毛虫
关于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毛虫与蛾子
阿尔卑斯山上的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