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阴道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11-09马爽周常锋
马爽 周常锋
原发性阴道癌在临床中较为罕见,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白带增多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伴随着病程的不但发展,患者将会出现现腰、腹痛,大小便障碍等不良情况[1],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该疾病的发生率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但仍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成为关键,目前临床中放射治疗是常用的临床表现[2]。在此种治疗方式中,医生主要使用近距离放射治疗方式,即在治疗的部位内部置入放射源[3]。但通过观察与研究显示,阴道结构由于存在特殊性与隐蔽性,施源器成为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主要使用的器械[4]。以往临床中多使用通用施源器,然而通过对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检测可知,由于通用施源器的规格尺寸单一,加之其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不良损伤,因而使得治疗效果欠佳[5]。目前临床中多借助3D打印技术制作适合患者的适体施源器,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6]。本文将探讨3D 打印技术在阴道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 年3 月到2020年3 月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15 例阴道癌患者,将其作为试验组,同时回顾同时期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15 例阴道癌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4.5±1.9)岁,试验组平均年龄为(34.9±5.1)岁。纳入标准:①均在我院择期行阴道癌治疗;②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阴道疾病;②未具有完整资料。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将无菌无纺布浸泡在显影剂中,之后将其置入患者的病灶位置,并且尽可能完全填塞满;使用CT 断层扫描技术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以获得关于病灶的相关数据,使用Mimics 软件提取病灶部位的三维点云数据。对析修复后点云数据进行分析,对模型实施切片分层处理,分别对每层数据进行拟合,并对其特征进行提取,按照治疗人员的建议与实际治疗情况,使用逆向设计软件,按照患者的实际病灶情况为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施源器,施源器顶端采用圆角设计,以便能够将其顺利置入体内,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加强对患者的保护。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实施CDIF 检测与观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流速度变化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 变化情况。(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周边血运情况。(3)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 20.0 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使用χ2检验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流速度变化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流速度变化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 变化比较
2.2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肿瘤周边血运情况放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周边均具有丰富的血运,当使用通用施源器后,能够减弱甚至消除血流信号;使用适体施源器后,肿瘤内血流信号完全消失,肿瘤周边血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膀胱、直肠与肛门附近的血流为发生显著改变。
2.3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试验组的复发率为6.67%(1/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6/15),P<0.05。
3 讨 论
阴道癌在临床中较为罕见,特别是原发性阴道癌更为少见,然而一旦患有阴道癌疾病,则将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若未及时治疗,不良影响程度还将加重,为此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阴道癌进行应对治疗成为关键[7]。目前临床中多使用放射治疗方式进行应对,为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需要使用装置。然而以往由于缺少有效的技术条件与设备,临床医生仅能够使用通用施源器联合后装机的治疗方式,但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研究显示,所谓的通用施源器主要是指具有单一、统一规格尺寸,同时在使用该装置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将会对正常的细胞组织造成严重的不良损伤,将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装置,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8]。
随着技术条件不断改进,目前临床医生多使用CT 断层扫描技术与3D 打印技术,利用逆向设计软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患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适体施源器。相比于通用施源,适体施源器并未具有统一、单一的规格尺寸,而是适应于每例不同的患者,不仅能够较大程度上满足患者放射治疗的诸多需求,同时将不会杀伤正常的细胞组织,并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使得治疗周期显著缩短,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除此之外,通过临床实践显示,适体施源器能够确保放射剂量均匀分布,避免发生局部计量过高或过低的不良情况,最终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结果显示,使用适体施源器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血流阻力指数RI 明显提升,复发率明显较低,满意度明显较高,同时肿瘤内血流信号消失,肿瘤周边血流显著减少甚至消失,膀胱、直肠与肛门附近的血流为发生显著改变,分析原因在于适体施源器能够适应不同患者类型的治疗需求,并且还能够有效的使放射剂量进行分布,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虽然阴道、膀胱、直肠与肛门的距离较近,当使用适体施源器进行治疗后,在杀灭阴道癌细胞的情况下不会对膀胱、直肠与肛门等组织造成造成不良损伤,从而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3D 打印技术在阴道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操作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较高的满意度,但依然需要不断进行研究与改进,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从而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