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摘除手术前使用国产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的抑菌作用及对角膜上皮的影响分析
2020-11-09唐丽兰黄小婉姚楚容罗懿林勤通讯作者
唐丽兰 黄小婉 姚楚容 罗懿 林勤(通讯作者)
(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目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白内障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多接受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较高,多由于结膜囊病原体感染所致,若控制不当会加速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导致眼球丧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2]。为了预防结膜囊炎症情况,临床多采取术前冲洗方式,但冲洗溶液选择尚存争议,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使用。本文分析了白内障摘除手术前国产5%聚维酮碘对结膜囊抑菌作用及角膜上皮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的患者74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4 例,年龄59 ~84 岁,平均(71.53±4.62)岁,其中左眼19 例,右眼18 例;试验组男21 例,女16 例,年龄58 ~84 岁,平均(71.76±4.55)岁,其中左眼21 例,右眼16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较。
1.2 冲洗方法
对照组给予术前安尔碘Ⅲ(上海利康消毒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沪卫消证字(2003)第0001 号)冲洗结膜囊,首先术前1d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8 次,取2.5g/L 安尔碘Ⅲ10ml,将其溶入200ml 氯化钠注射液(0.9%)中,冲洗结膜囊,主要冲洗眼睑、睑缘、上下结膜囊等,冲洗时间控制为1.5min 后者使用国5%聚维酮碘(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0943)冲洗,术前1d 点眼操作同对照组,术前1h 取5%聚维酮碘10ml,将其溶入200ml 氯化钠注射液(0.9%)中,配置成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冲洗范围、时间等均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带菌率统计比较,结膜囊冲洗后采集结膜囊标本,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细菌培养后统计带菌率,带菌率=带菌患者例数/总例数×100%;(2)角膜上皮损伤程度统计,染色后裂变灯显微镜,分4 个等级:1 级:角膜透明度稍微降低,但镜面反射像边界清楚;2 级:角膜表面出现少量点状染色;3 级:角膜出现弥散性斑点或者片状染色;4 级:角膜出现块状染色,且着色较深[3-4]。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带菌率
试验组冲洗后带菌率为5.40%,低于对照组的21.62%,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带菌率比较[n(%)]
2.2 角膜上皮损伤情况
试验组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5.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损伤情况比较[n(%)]
3.讨论
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术式之一,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但术后存在结膜囊病变风险,导致出现眼痛、畏光、视力下降等问题,影响患者预后恢复,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临床注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5]。
本次结果显示:试验组带菌率低于对照组,两组角膜上皮损伤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如下:聚维酮碘是一种疏松复合物,包括元素碘和聚合物载体,碘元素能够促使聚合物释放,聚维酮则具有载体和助溶双重作用,当其中碘液到达细胞壁时,会对细菌造成破坏,且可在30s 内达到杀菌作用,且聚维酮碘易洗脱且着色浅,对黏膜的刺激性较小,使用后无需乙醇脱碘,并且无腐蚀作用,毒性较低,并具有较广的杀菌普,应用价值较高。本次选择5%聚维酮碘,杀菌作用较为理想,且对患者角膜上皮未造成严重影响,损伤情况较少,安全性理想。但是若患者对碘或贝类过敏,接触后可能存在引发皮炎的风险,因此在操作前需了解患者过敏史,做好相关检查工作。
综上,针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使用国产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抑菌作用理想,且不会增加对角膜上皮造成损伤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