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认知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0-11-08沈琳
沈琳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河南 南阳 4732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长期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组织受损坏死。AMI病情危急,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及时开展有效的临床救治,恢复心肌血流灌流是挽救AMI患者濒死心肌组织的重要手段[1-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AMI的临床救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却忽视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疏导[3]。AMI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对疾病怀有恐惧心理,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容易以消极、逃避的方式应对疾病。常规护理工作缺乏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AMI患者疾病预后[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早期认知心理护理对AMI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及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河南省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男44例,女31例;年龄46~79岁,平均(58.8±10.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0 h,平均(3.2±2.3)h;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6例,下壁梗死24例,前间壁梗死1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45~78岁,平均(56.2±13.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0 h,平均(3.1±1.7)h;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9例,下壁梗死27例,前间壁梗死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20~75岁;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5]诊治标准,病理性Q波或ST段抬高;③肌钙蛋白T>0.5 μg·L-1,肌钙蛋白Ⅰ>1.5 μg·L-1;④具有正常理解能力。(2)排除标准:①急性肺栓塞;②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④恶性肿瘤;⑤住院期间心力衰竭。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传统急诊接诊模式,接诊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根据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基础护理措施,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1.3.2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认知心理护理。(1)认知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主要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及家庭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教育,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解释疾病进程、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取得其信任和好感。(2)行为干预。鼓励患者通过阅读报纸、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利用感兴趣的事情宣泄负性情绪。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鼓励患者通过适当散步、练太极等锻炼身体。(3)心理疏导。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通过鼓励、安慰等方式缓解患者压力。督促患者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告知不良情绪会加重病情等。对于存在情绪低落和缺乏治疗信心者,做好正向激励,使患者充分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战胜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列举成功案例激励患者。
1.4 观察指标
1.4.1焦虑、抑郁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分别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SAS量表总分100分,以50分为分界值划分为4个等级。无焦虑为小于50分,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以上。SAS量表总分100分,以53分为分界值进行划分,评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严重。
1.4.2应对能力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ethod questionnaire,MCMQ)从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维度评估患者疾病应对行为,评分越低提示患者应对能力越好。
1.4.3护理服务满意度 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别为很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将很满意与满意计入总满意。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入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MCMQ评分入院时两组患者MCMQ 量表维度屈服、回避、面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MCMQ 量表维度屈服、回避、面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CMQ评分比较分)
2.3 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有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研究显示,AMI死亡患者中约50%发生在发病后60 min内,死亡原因主要为致命性心律失常[7]。近年来,通过优化院外急救流程,缩短诊断、转运和处理时间等措施使AMI患者临床救治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尽管严密的心电监护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保证了AMI患者的救治效果,但患者的心理健康却常被忽视[8]。AMI患者由于遭受突发性持续胸痛,在短时间内经历急救、再灌注等治疗措施,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才能恢复健康,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形成的原因包括患者渴望早日康复、缺乏正确的疾病认知、生理疼痛以及对病情和治疗费用的担忧等。负面情绪容易诱发机体生理、病理改变,并影响患者心态和行为,如出现抗拒、逃避治疗,影响疾病转归[9]。因此,在保证AMI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做好患者认知心理辅导也尤其重要。本研究显示,患者入院后通过早期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和正向激励,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同时,利用认知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纠正不良生活行为,能够一定程度上转变患者心态和疾病应对方式,出院时观察组患者MCMQ 量表3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早期认知心理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较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利用认知疗法进一步提高AMI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主动调整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以配合治疗,达到改善负面情绪和护患关系的效果[10-11]。
综上所述,早期认知心理护理可以减轻AMI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改善疾病应对方式,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