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2020-11-08成水芹周婷婷张志宏陈赟敏吕桂兰王金泉俞雨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穿刺术网膜经皮

成水芹 周婷婷 张志宏 陈赟敏 王 芳 吕桂兰 王金泉 俞雨生

腹膜透析(PD)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也是帮助急性肾损伤(AKI)3期、CKD合并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PD具有保护残余肾功能、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减少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1],也是拟接受肾移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2]。功能良好的PD导管是透析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有3种PD置管方式:开放性手术、腹腔镜和经皮穿刺,其中经皮穿刺置管可采用经导丝引导(Seldinger法)和套管针技术两种[3]。每种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Seldinger法经皮穿刺PD置管方法简单、时间短、并发症少,肾脏科医师经培训后很快就可以完成[4]。本研究选取本中心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PD置管术并随访至少6个月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导管技术生存率。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行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PD置管术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1)年龄≥18岁;(2)导管类型为Tenckhoff直管。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共有49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病例被纳入分析。

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肾功能状态、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腹部手术史、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白蛋白、血红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置管位置、置管时间、腹部切口长度、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透析方式、转归、导管技术生存等指标。以患者的导管技术生存率作为患者置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关指标定义患者肾功能状态包括CKD分期、CKD合并AKI和AKI分期。CKD的诊断及分期参照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5]。AKI的定义及分期参照2012年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6]。CKD急性加重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连续的肾功能测定。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采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计算[7]。置管成功定义为向无腹水的腹腔导管内注入100~200 ml生理盐水或PD液,流出的液体量大于注入液体量的1/2且引流液呈线状,如有腹水的患者其腹水沿导管呈线状流出,拍X片示导管末端位于真骨盆中。肾功能恢复指血清肌酐逐渐下降且摆脱透析,维持至少3个月,并且在本研究随访6个月内未再出现肾功能的进展。导管技术生存率的事件定义为患者因导管移位、包裹、腹膜炎、透析不充分、超滤不足等技术或感染原因放弃PD治疗。

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PD置管步骤选用美国百特公司的Medcomp®穿刺包,包括Tenchoff直管、18G穿刺针、17F可撕脱鞘管、导丝、隧道针等。选用美国Sonosite公司的M-Turbo®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声探头为8 MHz线阵探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术野皮肤,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取趾骨联合上10~12 cm旁开2 cm作一长约2~3 cm的纵行切口,逐层切开、分离皮肤、皮下组织,暴露1 cm的腹直肌前鞘,再次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超声引导下穿刺针向下腹腔进入(图1A),进入腹腔后注入250 ml的生理盐水,经穿刺针将导丝送入腹腔(图1B),导丝推入约1/4长度,拔除穿刺针(图1C),将可撕脱鞘管沿导丝送入腹腔(图1D),其远端指向盆腔底部(图1E),拔出撕脱鞘管的针芯,置入PD导管达期望位置(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图1F),注入生理盐水,确认引流通畅,撕开撕脱鞘管的外鞘并拔除,将PD管的内卡夫置入腹直肌内(图1G),通水试验出入水流均通畅,作皮下隧道(图1H)后再次通水试验出入水流均通畅后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完成置管。

图1 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腹膜透析(PD)置管步骤A:超声引导下穿刺针进入腹腔;B:经穿刺针将导丝送入腹腔;C:拔除穿刺针;D:将可撕脱鞘管沿导丝送入腹腔;E:可撕脱鞘管远端指向盆腔底部;F:置入PD导管达期望位置;G:撕开撕脱鞘管的外鞘并拔除,将PD管的内卡夫置入腹直肌内;H:作皮下隧道

透析方式及剂量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百特公司生产的葡萄糖PD液,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等方式。透析剂量(PDV)采用基于残余肾功能的计算公式[8]:PDV(ml/d)=(323.7-10.15×残余肾小球滤过率)×BMI。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Graphpad Pism 5.0》绘制生存曲线。

结 果

一般资料纳入的49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置管时平均年龄44.1±13.3岁, CKD 5期、CKD急性加重以及AKI 3期的患者分别为43例(87.8%)、4例(8.2%)和2例(4.1%)。17例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其中13例为单次手术,3例为2次手术,1例为3次手术,最常见的手术为阑尾炎切除术及剖宫产术(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n=49)

术中和术后特点4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23.4±2.4 min,腹部切口长度为2.6±0.3 cm,术中少量腹腔出血1例(约20 ml),经PD液冲洗后腹腔出血消失。未出现肠管损伤。平均12h即开始PD治疗(表2)。

表2 术中和术后特点

术后并发症及转归49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性PD液2例, 经反复温凉PD液冲洗3d后血性PD液均消失。术后3d出现渗漏合并疝气、导管移位、网膜包裹各1例,其中渗漏合并疝气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合并大量腹水的患者,肾病综合征缓解后渗漏消失,疝气经过手术治疗后消失;导管移位患者经保守治疗未成功复位,行手术切开法重新置管成功;网膜包裹患者拔除导管并在对侧行手术切开法重新置管成功。术后1个月1例患者因网膜包裹拔除PD导管改血液透析治疗,1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拔除PD导管。术后3个月1例患者导管移位经保守治疗复位成功,3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拔除PD导管。术后6个月1例患者行肾移植拔除PD导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特点见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及转归特点[n(%)]

导管的技术生存率随访至6个月时,49例患者在出现导管技术失败3次,其中2次为术后3d即出现,分别为导管移位及网膜包裹,1次为术后1个月出现网膜包裹。导管的技术生存曲线如图2。

图2 腹膜透析导管技术生存率

讨 论

PD作为肾脏替代的治疗方式,依赖于功能良好的PD导管,准确稳定的置管是PD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了解不同PD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术中和术后特点、术后并发症及导管技术生存率等可以将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9]。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PD置管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法,在国外已有较多经验,但在国内的研究较少,因此对本中心的此类患者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与Seldinger法PD穿刺技术相结合,可以避免盲目穿刺,有效防止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术前及术中对于患者置管具有指导意义[10-11]。本研究中手术切口仅有2.6±0.3 cm,手术时间仅为23.4±2.4 min,减少了置管中镇静及置管后镇痛的需要。穿刺术中避免了腹直肌分离和腹膜大切口,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12]。肾脏科医师掌握置管技术可以提高PD的成功[13]。

Xie等[4]总结了经皮穿刺术与开放手术的区别,发现经皮穿刺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的患者,且在BMI>28 kg/m2的患者中经皮穿刺是比较好的选择。本研究中49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并发症,在BMI≥25 kg/m2的6例患者中该技术也是安全、有效的。Abdel等[14]比较了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与腹腔镜法,发现在术后并发症及导管技术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别,指出这两种置管方式均为可视化操作,突出显示了可视引导的重要性。

Rosenthal等[15]研究表明Seldinger法经皮穿刺术患者的PD液渗漏、导管功能障碍、导管移位、出血和疝气等并发症均有一定的比例,但相对于传统切开手术发生率低。3例患者出血量均<30 ml,无严重出血并发症,考虑为置管过程中肌层渗血或网膜毛细血管损伤出血所致,经PD液冲洗后出血消失。Perakis等[16]比较了早期渗漏在经皮穿刺与开放手术组的区别,发现前者渗漏更频繁,然而,渗漏很容易治疗,不构成早期PD导管移除的原因。经皮穿刺法没有荷包缝合,没有过多的组织分离,穿刺部位的密封性相对较好,一般术后短时间内即可开始小剂量PD治疗,此时腹腔内压力较低,一般不会发生渗漏。本研究中平均12h即开始小剂量PD治疗,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初始使用APD治疗。网膜包裹在经皮穿刺术患者中也较常见[11,17-18],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术患者网膜包裹较盲下发生率低[11]。本中心共2例患者发生的网膜包裹,1例重新PD置管,1例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均较顺利。

Javaid等[19]发现紧急PD治疗组较择期PD治疗组更多选择经皮穿刺术(82%vs39%),两组导管机械并发症及半年导管技术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Bitencourt等[20]分析了51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术患者,均在置管后72h内开始PD治疗,患者内环境紊乱得以纠正,半年导管技术生存率86%。本中心所有患者在平均12h即开始PD治疗,均为紧急PD治疗。AKI患者一般选择紧急初始PD方案,此时可选择经皮穿刺术,尤其在儿童患者中应用较多[21-22]。本研究中4例患者为CKD急性加重,2例患者为AKI 3期,最终共4例患者肾功能恢复,经皮穿刺PD置管与紧急PD治疗为患者肾功能恢复赢得了时机,可作为AKI及CKD急性加重的优选方案。

本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我们未将Seldinger法经皮穿刺术与我中心同期其他置管方法进行比较,是因为该段时间优先选择新方法置管,考虑可能会存在选择偏倚,需在今后临床中增加样本量且予以随机对照试验才能更准确。其次,这是一项单中心研究,患者总人数相对较少,随访期也较短。基于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大规模的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比较PD导管插入技术是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经皮穿刺PD置管术是一项相对安全、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不仅适用于CKD患者,也适用于AKI、CKD急性加重的患者,在有腹部手术史及肥胖的患者中同样适用,由于观察时间较短,一些晚期并发症没有表现出来,需要在今后随访中进行长时间的临床观察。

猜你喜欢

穿刺术网膜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保留大网膜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28例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