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周绘画的造境表现

2020-11-08时保磊ShiBaolei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手卷折枝现藏

时保磊/Shi Baolei

一、折枝的构图特色

花鸟画主要是以动物和植物作为刻画对象,来抒发画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具有抒情性。折枝花鸟画中,“折枝”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用以评价花画家边鸾:

边鸾……近代折枝花居其第一,凡草木、蜂蝶、雀蝉,并居妙品。①

这里提到“折枝”的概念,是指取植物枝干的局部作为主体来进行描绘,它与全景是相对的,展现了画家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宋代绘画开始从全景式构图向折枝式小景构图转变,这种转变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折枝的构图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主要的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使画面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内敛含蓄,给观者以强烈的感染力。取景上以近景居多,动势变化不大,通过构思布局来权衡整体的势,力求展现中庸之道。

明代开始,花鸟画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折枝构图在继承宋元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沈周深受此风影响,他的花鸟画淡雅宁静,喜欢用局部特写来刻画花果蔬菜或者花卉植物。如其代表作品《辛夷墨菜图卷》,作品分为两段,第一段刻画的是折枝辛夷花,以没骨法画出辛夷花的花瓣,花瓣墨色变化丰富,体现出他对墨色的掌控已经炉火纯青,以古拙的笔法描绘枝干,显得苍润挺拔,辛夷花的叶子以花青赭石调和复笔画出,用笔潇洒自然,叶片反转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叶筋用重墨勾出,辛夷花与叶子疏密有致,设色淡雅宁静,富有意境美。这种折枝特写也体现了沈周对写生的重视,对景造物,抒发情感。第二段画的是一棵大白菜,用浓淡干湿的墨色表现出它的朴素大方,技法上以干笔皴擦,水墨晕染,重点处以重墨点写而成,将书法的用笔运用其中,简约含蓄,率意十足。

沈周 墨笔花卉八种卷 27×768cm 私人收藏

沈周 四季花卉卷 纸本设色 27.5×504.8cm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沈周 平坡散牧图 纸本设色 27.8×37.3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周的《九月桃花图》是他折枝构图的另一幅代表作品,也是他早期的一幅花卉作品,此幅画吸收了钱选和王渊的绘画特色。他将淡彩和水墨融入写生之中,桃花花瓣用胭脂轻轻晕染,颜色透亮,叶子以赭石和花青渲染而成,笔法娴熟,树枝的画法则将山水的笔墨融入其中,变化更加丰富。清代李方膺曾在诗中写道,“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②,意思是说要选择花卉最美的部分进行刻画,沈周的这幅作品就是选取桃花最美的折枝进行表现,画的上方有沈周的一段题跋,“九月无霜信,桃枝见细英……荣华虽顷暂,天地亦多情”③,他把九月桃花的芳华美充分表达给观者,也将人引向生命哲理的思考。

在构图上,沈周改进了全景式构图的方法,从而与林良、吕纪等画家有所区别。林良、吕纪多作大幅构图,题材上主要表现大型鸟类如老鹰、雉鸡等,而沈周多表现的是文人案头的东西,他没有那么波澜壮阔的境界,但通过绘画为载体,给人以寄托。

二、手卷创作形式的时空观念

在中国五千年的绘画发展中,手卷的绘画作品众多,手卷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使观者更加舒适地欣赏长卷作品内容。这种形式最早出现在古代帛画、壁画、画像石中。在形式上,手卷的绘画方式可以把时空观念发挥到极致,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单幅作品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手卷出现在东汉时期,魏晋时期得到发展,成熟时期一直持续到唐宋元明清。

手卷作品的欣赏形式比较特别,它不像竖式卷轴可以悬挂欣赏,其欣赏形式叫作展观,要通过观画者把作品展开、卷起、再展开、再卷起一系列动作来完成,目识心记更加具有趣味,这也是手卷作品的魅力。展观时长长的手卷作品要用手从右向左展开,陈丹青描述说:

手卷画很早很早即塑造并决定了中国人“移动观看”的习性——手卷画的长度既是“空间”的,更是“时间”的,它必须一边展开,一边观看,在移动过程中,图像“故事”自行叙述,画面情节渐次展开,观者便是在“移动”中跟着一节节一段段“长度”渐行渐远,自行“阅读”故事。④

手卷最早主要运用在人物画创作,通过长卷表现处在不同时空的人物,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后世,由于文人画盛行,长卷被很多文人士大夫喜爱,用长卷来抒发心境,因此也被运用于花鸟画的创作中。沈周的花鸟画长卷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表现四季不同花卉或者南北方不同的蔬果等,这种打破时空观念的构图在当时也是很独特的,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手卷代表作品《墨笔花卉八种图卷》是其八十一时所作,用水墨写意方法写山茶、百合、牡丹、菊花、芙蓉、薝卜、鸡冠花、水仙一共八种四季不同时期的花卉,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四季的交替,有心旷神怡的舒适感。花卉的造型准确生动,用笔老辣干脆,墨色淡雅古朴。画卷的右端是沈周自跋:

秋轩前杂植凡数种,花开时辄弄笔象之于纸,次第得十翻,盖散人弄饱饭之活计也。观者勿以工拙为诮。八十一翁沈周识。⑤

题跋的内容是讲院子前种了很多种花,花开的时候就对景写生,将花优美的姿态展现在纸上,一个接一个地描绘,这只是闲散人谋生的方法罢了,欣赏此画的人千万不要因为画的粗拙而讥笑……这暗含了沈周对人生的一种认识,也是自我的一个嘲讽,表明了他的心迹。

沈周 九月桃花图 纸本设色 103.2×31.7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沈周的另一件手卷代表作品《四季花卉卷》,以没骨法描绘了牡丹、辛夷、山茶、蜀葵、水仙、芙蓉、蜡梅、秋葵、菊花九种折枝花卉,看到这些花卉仿佛四时之景映入眼帘,具有时空交错之感。这幅是他的写生花卉的代表作,画面中的花头用没骨法,随意点染,水头饱满,用笔丰富,将花头多姿的样貌表现出来,给人以安逸宁静的感受,叶子以花青色画出,复笔使用使叶子更加厚重,花的枝干以书法用笔写出,挺拔有力,花托和花蕊用笔洒脱,花之间的布局聚散得当,疏密有致,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画卷后半部分有后人的题跋,清人高士奇云:

白石翁暮年写生,天真烂漫有活泼之趣,此卷随意点染用色浓淡,如雨润露浥香艳可掬,余性爱名花齐谷地偏不能多植,又懒遇园圃止得此朝夕展观足适简静。⑥

这段题跋阐明了沈周对简静生活的热爱和无拘无束的心境,整幅作品让人仿佛置身于安逸恬静小情小景中,可以感受到沈周的文人气质和修为涵养。沈周将四时南北不同的花卉拼凑在一张长长的画卷上,尽情表达思想情感,对手卷创作形式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表现性都有所拓展。

三、“一叶总关情”的情感表达

花鸟画中一花一鸟、一草一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它们是有灵性的,所以沈周注重写生自然景物,然后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将生活中的热情融入绘画当中,借物抒情,将自己的绘画语言情感融入花鸟世界里。他以书画自娱,不以书画为生,从这种状态里体现出其淡泊名利非功利的心性。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有诗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感时花溅泪”是写将自己的内心思想情感转移到一朵花上,而“恨别鸟惊心”是说鸟叫声直接触及人的内心深处,这里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审美意境,这种审美意境,与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写生观和情感抒发的方式也有所关联,同是借自然物象抒发人的情感。沈周的花鸟画中“一叶总关情”的“情”字道出了绘画的真谛也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因为在大自然中才会激发他绘画创作的灵感,来借物象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表达的代表有《花鸟册》《平坡散牧图》等。

《花鸟册》⑦是沈周的代表作,现藏苏州博物馆,作于他六十岁左右,是其成熟时期的作品。册页描绘了各种大自然中不同的花卉、禽鸟,如雏鸭、芙蓉、辛夷、百合、芍药、石榴、雁来红等。画面当中的花卉处于怒放的状态,生意盎然,花头的颜色清新脱俗,用没骨法点写,果实用饱满的颜色画出,叶子的正侧反转表现各尽其姿,枝干或者花干用笔老辣娴熟,色彩上交相掩映,显得清艳活泼,对动物的刻画也是富有生趣。整幅作品彰显出花卉的风韵和傲骨,以及画家对动植物和生活的热爱,情感交融于作品,使画面清新简洁,给人一种天真烂漫的心境。

沈周的另一幅《平坡散牧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卧游图册》中第六开的内容,画面用简淡的笔墨刻画了一头老牛,以意境来取胜,减弱了老牛的外在表象,抒发了他对于大自然的率真情感,体现了他“适情”的一种文化心态。他在画上自题:

春草平坡雨迹深,徐行斜日入桃林。童儿放手无拘束,调牧于今已得心。沈周。⑧

这段题跋表达作品超越物象本身的精神境界,赋予有形的对象无形的美,同时暗示了画家追求安逸、向往田园生活的心态。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擅长舍弃具象内容,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感。

四、结语

沈周是文人画理念的成功践行者,使吴门画派得到发扬。在造型上,他寥寥数笔就把自然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笔墨上,他追求淡雅宁静的意境,表现出悠闲自在的人生状态。他的花鸟画发展前人从而进行创新,将山水和花鸟的笔墨意趣相融合,使文人画技法更加丰满,力求追忆古人来寻得内心的慰藉,在题材上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模式,将隐逸的生活和归隐的心境相结合,使画作的抒情写意性大大增加,进一步丰富了花鸟画的生命内涵。

沈周的绘画创作实践,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创作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是画家真情实感流露的过程。将技法与文化学养相结合,也吸取时代的精髓,这是沈周取得成功的一条康庄大道,也启发后人,创作要与时代相结合,才会在作品上打上这个时代的印记。

注释:

①见潘运告《中国历代画论选》(上),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86页。

②李方膺诗,引自王伯敏《中国绘画史图鉴》(下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87页。

③《九月桃花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④陈丹青《谈话的泥沼》,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44—245页。

⑤《墨笔花卉八种图卷》,私人藏品。

⑥《写生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⑦《花鸟册》,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⑧《平坡散牧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手卷折枝现藏
元人虞集抄本七发手卷鉴读小识
论传统手卷画在当代的图像表达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再思考
九月·游弋
江城
《玄宗避蜀图》
一月·如意
国画手卷在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的讲授案例分析
金缕衣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