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升高中英语课堂参与度的实践探究
——以一堂概要写作课为例

2020-11-07王俊星

英语教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参与度要点深度

王俊星

引言

通过高中英语课堂观察发现,大多数教师过度强调既定内容知识的静态掌握,关注教学进度,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不主动、不充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高度参与的,如何让学生高度参与英语课堂?作为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包括学习的预期结果是什么、学习如何能够发生、学习在哪儿发生。教师应创设充满挑战、能够激发学生内驱力,以及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这一学习过程被描述为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从关注书本知识转化到聚焦学习过程,发展和引导自己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Michael Fullan&Joanne Quinn,et al.2018)。深度学习就是要显示出教学本来应该有的样子——真正的教学要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郭华 2016)。

深度学习以知识运用为核心,重点关注学习者在生活情境中对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运用。由此可见,深度学习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基于理解进行知识建构,基于真实情境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

(二)深度学习的特征:真实参与和自主建构

学者R·基思·索耶(R.Keith Sawyer 2014)在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中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特征进行了比较(见表1)。

表1

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有:第一,真实参与。富兰(Fullan)指出:“深度学习旨在激发学生与教师的活力与激情,让学习更合乎人的本性,让学生能够更直接、深入地投入,参与学习,进而实实在在地改变生活,改变世界。”深度学习强调对知识、概念的真正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是深入本质、全面的理解。第二,自主建构。学习者学习要留有痕迹,学后形成认知地图,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如何来到”。只有通过自主建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二、深度学习对课堂参与度提升的意义

约翰·哈蒂(John Hattie 2018)在《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中提到,最有效的教学特征: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及时反馈。然而,所观察的高中英语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只偶尔回答问题。欠缺活力的课堂“通病”是课堂参与度不高。

参与度不高的课堂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教师聚焦知识传授,忽略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2)教师多关注课堂组织形式,活动欠缺层次,无法促进学生思维逐级提升;(3)给予学生投入活动的时间不充分;(4)没有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并依此调整教学节奏。久而久之,学生发现参与课堂活动意义不大,就甘于沉默,于是,课堂上教师自问自答,或者学生齐声回答“Yes”“No”的现象异常普遍。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设计教学活动,在全区高二英语概要写作公开教学活动中展示,深受听课教师的认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学效果良好。

三、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实践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区级公开课,选题来自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教学的短板,江苏省南京市高二期中统考中,溧水区学生的概要写作平均分低于10分(总分20分)。教师迫切地想要了解课堂上如何讲解考试新题型——概要写作。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文本Stress(见附录)是一篇说明文,全文322个词,5个自然段,文章开门见山,主题鲜明,结构清晰,指出了压力对人的身体、情绪和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举例说明了压力过大的严重性,并给出了建议,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指导意义。

2.学情

授课对象是溧水区基础最薄弱的高中的高二学生,他们在概要写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不了解概要写作,不知从何入手;文章要点信息提取有偏差或遗漏要点;大量抄袭原文,不会使用自己的语言;词汇匮乏、结构混乱、语法错误、重复累赘等;句子衔接不当。由于文本结构清晰,学生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比较容易画出段落主题句。对于文章的深层理解,以及由读到概要写作,需要教师科学引导。

3.教学目标

(1)学生读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章要义,画出体现文本逻辑关系的思维导图;

(2)学生能借助语言“支架”进行自主表达,完成概要写作。

4.教学设计思路

传统的概要写作教学模式:讲概要写作的概念、要求、方法;学生进行概要写作实践。该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本课例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据,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经过磨课,引导学生真实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取、归纳、转换、整合信息,由读到写,完成概要写作。

(三)教学过程

Step 1:话题导入——激情于境,共情乐道

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能够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同时能将当下学习的内容与以往的生活经验发生结构性关联,则表明学生是高度参与课堂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学的妙趣在于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要投入真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将其原有生活经验与所学关联。本次活动选用的文本主题是“压力”,紧贴学生的生活。首先,教师围绕“压力”主题分享自己感到有压力的经历及对压力的态度:“To have an open class in public really makes me stressed.Luckily,many colleagues offered their hands and gave me a lot of good ideas during the preparations.Proper stress helped me work more efficiently.”其次,教师利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播放学生紧张的学习场景视频,如成堆的家庭作业、一周又一周的考试、月考成绩单——来自学生真实学习生活中的画面,触动了他们内心对压力的不满,他们纷纷吐槽,如:Too much homework to do everyday;Endless tests,such as weekly tests,monthly tests and so on;we are lack of sleep;we are stressed 等。在师生交流中,自然导入本课的主题Stress,有效激活学生与压力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为下一步进行文本阅读作铺垫。

【设计说明】富兰指出,深度学习的开展应始于师生之间学习伙伴关系的确立。上课伊始,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真诚地分享感受,同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情,将学生新学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使其乐意打开话匣子,有效与新授话题关联起来,在情感交流中自然提升课堂参与度。

Step 2:有效阅读——激疑启思,获取要义

自主建构是深度学习的特征。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解疑在于问”。好的设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其主动汲取知识的意识。

本堂课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并通过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梳理、整合信息。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信息重新加工的过程,其思维能力由浅入深逐级提高。因此,设计科学、有效的问题链是关键。

根据文本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by reading the title?What effects can too much stress cause?How to solve the stress?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Please 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s.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通过阅读标题推测全文的主题,快速获取文本整体信息。全文共5段,每段的主题句为段落的首尾句,画出主题句,再进一步分析文章为“总—分—总”结构:Part 1(Paragraph 1)提出压力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Part 2(Paragraph 2—4)罗列压力对人的各种危害;Part 3(Paragraph 5)提出减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借助学案,教师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见下图)将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

读懂文本是进行概要写作的必要条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本,教师围绕思维导图设计一系列问题,比如:Why does the author think stress causes human’s health problems mostly nowadays?What are physical effects of stress?How do the people affected by stress feel?What does the phrase of“stop the world”mean?等。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通过概括、归纳、转述等方式回答问题,而不是直接念文章的原话,学生必须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整合,将文本要点经过内化后,为下一步概要写作作好准备。

【设计说明】课堂高参与度的最显化特征就是课堂的活动设计与学生的过程体验。活动是指学生的主体包括思维在内的参与,体验是指学生在活动中的内在感受。

本课教师设计的任务具有挑战性,形式丰富,能调动学生的手、脑、口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包括预测文章大意、画出段落大意、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要义等。

任务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由浅入深,从整体到细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学生都真实参与,通过完成任务链及时反馈阅读所获,每完成一项任务思维逐级提升,学生能体验到通过所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就感。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主动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及时发现其学习中的困难,共同探寻解决方案,提供指导和帮助。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真切体会到他们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能人性化地调节课堂节奏,不会生硬地打断学生的活动或思考。

Step 3:概要写作——巧搭支架,自主建模

《考试说明》中对概要写作的要求是“使用自己的语言”,即学生不能照抄原文,必须自主表达。分析学情发现,学生词汇量欠缺,改写句子、组合成文是本课的难点。根据深度学习理论,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教师需要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寻模型与内在原则,反思总结,自主表达。教师通过设计相关转换练习,让学生在操练中逐渐体会、理解、领悟,而不是机械记忆操作方式。教师没有必要过多解释原因,以某句话为例进行句型转换,关键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并注重个性化指导。

1.提供学案,搭建“支架”,转述练习

教师给学生提供学案,引导他们将文章要义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转述练习:

(1)同义替换(replacing with similar words or structure)

同义替换指的是用相同意义的单词、短语、句子成分或者句子代替原文当中的要点。

原文:Stres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health problems in modern life.

转换后的要点:Nowadays,stress is a leading reason for health problems.

(2)语态转换(changing the voice)

语态转换就是把句子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进行转换。比如将文章的第3段第一句要点从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

原文:Emotions are also easily affected by stress.

语态转换后的要点:Numerous people suffer from stress emotionally.

(3)词性改变(changing part of speech)

在进行要点转换的过程中,由于词汇量或其他原因,可能会遇到某些词很难找到同义词。这时,可以尝试改变该词的词性,如把动词改成名词,或者把形容词改成名词等。

原文:It is obvious that stress is a serious problem.

可以用词性转换成:Obviously,stress is a life-threatening problem.

(4)句子重构(restructuring the sentences)

概要写作在语言表达上要求“以简为贵”。对于意义松散的几个句子,理清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后重新改写,用一句话表达意思,如文本最后一段。

原文:It attacks the body.It affects the emotions.Untreated,it may eventually result in mental illness.Stres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our health,our feelings and our minds.So reduce stress;stop the world and rest for a while.

改写后的要点: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reduce stress to keep physically,emotion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建模,领会如何用更丰富的语言去替换。练习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转述的四种方法。学生借助教师搭建的“脚手架”,将通过阅读获取的思维导图式全文框架中的要点信息进行转换,概要写作水到渠成,做到了要点齐全,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随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词,如,表并列、递进:not only...but also,...;表原因:because(of),the reason why...;表结果:as a result,consequently,...;表总结:therefore,in conclusion,...等,提醒学生在获取要点和转述要点之后,应该特别关注各要点内部的联系和逻辑结构,用适当的衔接手段将要点进行连接,从而连句成篇,最终得到一篇结构紧凑的概要写作。

2.亮化要求,对照评判,自我反思

学生完成概要写作后,教师引导他们仔细阅读自己的概要写作,顺势亮化概要写作的4C原则:Complete(要点齐全);Concise(精简,字数控制在60±20);Coherent(注意逻辑关联);Correct(使用合适的语法、词汇和规范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添加Creative(不准抄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的要求。

教师投影展示几位学生的概要写作,其他学生按照基本要求进行点评,促进自我反思。

3.问题引导,梳理过程,自我归纳

学生完成概要写作并结合4C原则进行评价后,对概要写作有了感性认知和实战经验。教师此时提问,引导学生梳理概要写作的过程,提示用SUMMARY中每个字母作为首字母来表述。

板书如下(见表2):

表2

【设计说明】概要写作是阅读后最高层次的输出,难度系数大,对学生要求高,学生对此有畏难情绪。本课教师根据学情提供相应的“脚手架”,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时自然接近目标。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为概要写作作了充分的铺垫。为了化解“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一难题,教师巧妙搭建“脚手架”,将四种转述方式通过填空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获取感性的认识,为丰富语言表达自主建模。在学生完成复述后,教师提供一些关联词,引导学生连句成篇。教师展示概要写作要求的4C原则,学生对照进行自我评判、自我反思。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深度学习中学生反思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原则。

课堂最后,让学生根据SUMMARY每个字母归纳概要写作的过程,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学生根据概要写作的经验,大胆猜测、归纳概要写作的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为进行概要写作提供了路径。教师板书概要写作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用PPT展示,有效地将课堂节奏调控与学生思维发展合拍,调适课堂节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结语

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通过创设情境,让他们从情感上和认知上介入,任务设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思维能力逐级提升,让学生在挑战中体验成功,获得满足;教师是引领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能敏锐地观察到学生学习的进展,及时调整课堂节奏,提供基于学习过程的高质量的反馈结果和鼓励,指导学生开展同伴指导;课堂上,师生全身心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与度高,充满了活力。这样的课堂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还获得成长,并得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猜你喜欢

参与度要点深度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健康烹调的要点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书写要点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