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元素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运用的作用与多样性
2020-11-06任思梦
任思梦
摘要:平面设计在展示设计中协调各元素布局,帮助展示主题,提供有效的传播表达。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中而新,苏而新”为设计理念,完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设计形式的结合。新馆对丰富的地域性视觉构成元素的创新性运用让游客有了游园般的参观体验,本文试以视觉元素应用于展示设计中的必然性来探讨其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与其作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苏州博物馆;视觉元素;纹样
一、苏州博物馆新馆概况
苏州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苏州市东北街,毗邻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与狮子林百米相隔,设计者是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贝聿铭借鉴传统园林的建造手法,凭借水石、植物、周围环境的成景与借景条件模仿自然,追求意趣,建筑群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整体呈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与拙政园相互借景、交相辉映,新馆的最高建筑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天际线。外观遵循了古城整体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和周围环境既完美地融合,又保持了自身独立性。
二、视觉构成元素分析
2.1 、自然光线的引入
贝聿铭先生提出“用光来做设计”。光影是新馆内部空间重要的视觉元素。在中央大厅,贝聿铭将传统的人字形二坡屋面自屋脊处上下移位相错,形成异形的多边形屋顶,大厅屋顶的墙面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换造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交错,阳光留在墙面的投影参差错落,光怪陆离。连接普通展厅的长廊的顶部是由精细的木贴面金属百叶和玻璃顶棚构建,廊内投下的阴影丝丝缕缕如隔着一层竹帘,质朴古雅。由于展览文物不宜被阳光直射。普通展厅的采光采取了新的形式,贝聿铭再一次解构了传统的二坡屋面:在两屋面上下相错形成的垂直面上开立窗,光线穿过立窗后需经过顶棚的反射去为展厅来采光,柔和了很多。同样,立窗上也加设了木贴面金属百叶,自然光线透过细密的遮光条在地上和墙上交织成光影,自然光自由绘制图案,一天风景皆天就,时时而不同,无画处皆成妙境。在陈列镇馆之宝越窑秘色瓷莲花盖碗的八边形结构主展厅,由于展陈需要光线不宜过于明亮和杂乱,此展厅以“立窗借景”的手法用方形落地窗将窗外景色引入室内,对着庭园的窗被蒙了一层网眼布料,窗外景色变得朦胧婉约,更多了几分江南地域风情,另一面对着竹林的落地窗,窗外竹摇清影,苍翠欲滴,美感不胜言表。
2.2 水墨画与山水意蕴在立体空间中的延续
色彩在展示设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比起文字和图形等,其实参观者在参观中最先接受到的元素是色彩,色彩可以最直观地营造展示主题的情感基调,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的情绪节奏。新馆的外观只用了黑白两色,墙面为白色,边沿和瓦片材质为黑色花岗岩。白墙黛瓦是传统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白墙在古典园林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黑与白的色彩符合江南建筑的背景。黑白作为文人画和书法用色,淡泊内敛、古雅含蓄,为新馆铺垫了静远空灵的意境基调,同片石假山、庭园水面与亭台、楼梯间的流水一同构成立体画卷。空,故纳万境,留白,既可状物,又可衔接时空,大量白色的运用排除了累赘的色彩干扰,化成了画纸里的留白与无垠的时空,山水错落其中,景物虚实相生,自然主义与形式主义融合,新馆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处理颇有借鉴意义。展陈空间中的色彩要素包括主题色和环境色,即展品自身所带的色彩及整体空间所营造出的色彩,两者间相互衬托互为结合。新馆展陈的文物多为温润之物:瓷器、书画、玉器等,周围环境的色彩及光线配置须避免强烈对比和冲击以及避免产生无关的信息暗示,因此包容性最高的黑与白是最为合适的选择。主庭园北侧白墙下的片石假山是对传统园林假山的创新,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临水而建,假山全长37.8米,由21块泰山石错落摆放成,石片大小由左到右逐渐递增,最右侧主峰力量感最厚重,色调由后向前由左到右逐渐由青灰变为棕色,暖色和冷色分别拉近和推后视野,叠放和色彩的变化为石块带来景深和平远效果,远观似云烟明晦、山川绵邈,其灵感源自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山水画。山水凝聚着古人哲思与审美,参观者睹之唤起胸中丘壑,物我两忘。在主厅向外望去,此景意境同诗言“窗含西岭千秋雪”般。假山后的白墙上,拙政园里的树冠冒出墙头,清风年年,绿意被借入片石假山的画面中,消除了白墙的边界感,其生机也和石片形成了轻盈与静穆的对比。石片在白墙上留下投影随日时移动,寬阔明净的水面倒映山石和树冠,当风吹过水面,镜像影影绰绰,光影丰富了参观游览的视觉体验。
2.3 视觉符号的抽象几何纹样装饰作用
图形符号是一种带有强烈特点的元素,文化性以及标志性是图形符号装饰作用的根源所在,图形符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烘托气氛的手段进入到展示空间,它也作为一种装饰手段,能够为展示空间带来立竿见影的分类效果以及浓烈的文化氛围。
2.3.1 、直线形
直线形装饰纹样造型简易但组合样式众多,稳重、大气的形式可以使建筑增添和谐之美。直线形几何纹样大致可分为:“日”字形、“回”字形、“几”字形“、复合三角”形“、田”字形“、卍”形等。窗棂装饰中简单的几何线条变化中所呈现的不同图案,孤立的线条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使得几何直线不再是静止的,线条的叠加、棱角的分明,也让片面的有限空间促进直
线的生长。体量的合理应用,多层次的直线集合,使得窗体设计更为规整,这也让直线几何纹样成为园林窗棂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2.3.2 、曲线形
形美与意美的结合是传统中国美学的重要内容,美离不开线条的变化,而几何的变化便离不开曲线的参与。苏州博物馆讲究在静态中寻找动态的美,强调在规整的曲线中寻求曲线带来的柔美与变化。封闭的线条在空间有限的窗棂中循序渐进的不断变化,与直线不同,饱满而通透的曲线可以使窗体纹样的变化形式增强。曲线不在意过分的叠加,而是有效的对称,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线条在圆形或椭圆形的纹案中交错纠缠,工艺复杂而秀美,让有限空间达到与无限空间一般的效果。贯穿流通的手法,使得曲线形装饰纹样创造出各式规则形态的圈形和各种不规则形态组合图案。
三、结语
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为空间带来了立体感、质感、图案、深度和灵活性的作用,深化了空间的情感氛围并烘托了空间的主题。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同时利用色彩光影、图形符号,以其信息传递的鲜明直观的优势,帮助新馆营造了水墨意境,这强调了苏州文化的地域性,进而增添了本地游客对新馆的亲切感,强化了外地游客对苏州文化地印象。为人与自然、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东方写意与西方写实诠释了和谐共处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卓.苏州园林中窗的图案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
[2] 曾莹.平面的舞台——浅谈平面设计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应用.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2013:172-180.
[3] 钟山艳,许晓婷.探析苏州园林传统纹样的艺术特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3(0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