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融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档案管理

2020-11-06赵晓红巩君慧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字档案高校

赵晓红 巩君慧

摘 要 大数据时代,全球档案事业都处在前所未有的变化和重塑时期,档案的大量融媒体化也使得档案的社会化性质越来越突出,档案事业面临许多新的出路、机遇和选择。本文从融媒体档案的大量出现、加强和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新途径以及融媒体档案的创新利用几个方面探讨高校融媒体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和创新利用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校 融媒体档案 收集与整理 数字档案 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1-11

★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校内科研项目一般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9MDY06)。

★作者簡介:赵晓红,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管理;巩君慧,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global archives industry is in a period of unprecedented change and remodeling. The large amount of media integration of archives has made the social nature of archiv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archives industry faces many new outlets, opportunities and cho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llection, management, storage, and innovative use management mode of university media integration archiv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emergence of media integration archives, the new ways to strengthen and innovate university archives management, and the innovative use of media integration archives.

Keyword universities; media integration archives;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digital archives; archive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快速进入到融媒体时代。周鲲鹏认为“融媒体”是一种新型媒体,是建立在互联网思维上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产物,融媒体既不是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传播等方面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传播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具有全媒体、全覆盖、全功能、全时空的特点[1]。

“融媒体”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产物,目前部分高校已将其作为创新开展日常教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宣传传播、引领示范、倡导实践等多种方式起到不断优化“融媒体”平台的积极作用,达到了以新的形式促进传统教育效果的目的[2]。那么如何创新融媒体高校档案管理模式,顺应时代要求,变革档案收集、存储、利用及创新管理模式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西藏民族大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以及本人在档案工作中的实践,探讨如何在融媒体视域下更好地做好高校档案管理。

一、融媒体时代,高校出现大量融媒体档案

1.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产生大量的融媒体档案。融媒体时代的高校教学改革不只是对教室环境和设备的改造与更新,还需涵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科研成果等甚至整个教学过程的智慧变革。高校智慧校园从单一数字工具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管理模块于一身的综合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物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教学也随之更新、发展,课堂教学逐渐向课堂外延展,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为学生们所熟悉。采取课上课下交互的教学模式,多元化、融合发展的教学方法,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融媒体资源完成对重大热点课题的剖析与讨论,课后学生则可以通过微电影、直播、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台,填补基础信息的空缺[3]。高校教学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到教师的教学、科研中,由此而生成的诸多由文本、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不同格式信息载体组合而成的就是高校融媒体档案,这些融媒体档案能够被计算机识别、传输、储存,是一种重要的高校电子档案,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管理成分[4]。

2.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创新产生大量融媒体档案。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也出现创新的模式。校园主页、微信和微博等多种融媒体平台,集视频、漫画、摄影、文字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已经成为宣传和引导学生思想的新阵地,服务学子、彰显其青春风采的新舞台。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校园网站设置的民大新闻、媒体看民大、民大风采、校园短波、学术活动、图片新闻、视频新闻等栏目是学校宣传和管理工作的重要阵地。民大青年微信公众号发布许多民大青年自己创作的融媒体作品。易班微信公众号平台是融合了论坛、社交网络、微博、博客、邮箱、网盘、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并提供“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实名制综合性互动平台,是互联网时代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获得服务的重要渠道。此外,还有民大女性微信公众号、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智慧民大等等。这些高校校园网络平台将产生大量的融媒体档案。

3.融媒体把高校发展和社会发展连接起来,彰显校园里的榜样力量。融媒体视域下,档案的社会化性质更加突出,对于高校来说,主要表现为档案资源的社会化,高校的发展与社会有效地连接起来。比如,西藏民族大学在建校50周年和60周年时,分别收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分别对民大50周年、60周年和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给民大的贺信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众多媒体也对西藏民族大学进行了关注,如西藏日报客户端《守护神圣国土 建设幸福家园——记习近平总书记致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贺信一周年》,中国西藏网发文《两代西藏民大人:丹心付藏学,研究再结果》,新华网报道《大学生创业惠兒童》《从这里读懂西藏巨变密码——“农奴大学”今昔记》,中国发展网发文《西藏民族大学正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甘南日报和客户端文章《从这里读懂西藏巨变密码》,新华社客户端新视频《VLOG:藏族小姐姐带你逛西藏民大》《培养印度尼泊尔语言人才,服务“一带一路”》,西藏日报文章《从这里读懂西藏巨变密码》和《建设中国特色西藏特点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等等。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23日,各大媒体对西藏民族大学校史和教学科研等成果的报道达到540条,充分肯定了西藏民大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些报道分别以图文版、文图视频版等各种融媒体形式报道西藏民族大学,也都是融媒体档案。

二、融媒体视域下加强和创新高校档案管理的新途径

1.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融媒体环境下,档案利用更加有效。高校档案的利用采取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后方便学生档案的流转。虽然这一点在许多高校、单位还没有实现,但电子档案的流转有利于管理和利用,这一优势使得电子档案成为趋势,也是高校毕业生档案流转方式由人工服务为主到利用信息高速工作的重要变革。所以要做好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档案从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化。传统的档案主要以文字和照片或缩微胶片的形式存在,而融媒体环境下,档案出现文本、图片、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借助高速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平台展现给用户的档案载体,依靠传统的档案收集方式是很难完成的,这就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依靠大数据等手段全面地把档案收集到高校档案网络管理平台。比如,目前西藏民族大学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把学校的财务、党群、发文、基建、教学、科研、历史文书、行政,声像档案都数字化。这些也是融媒体档案建设的重要方面。信息时代高校大量融媒体信息资料的出现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快速、有效、全面地收集管理融媒体档案,这就要求加强融媒体档案制度建设。建设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构建科学的档案管理、综合查询、借阅统计和系统管理,使得档案收集存储、归档、检索、发布、利用等各项功能都能科学化。

2.积极培养创新型档案管理人员。融媒体时代,档案专业人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养。要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档案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不断提高档案专业人员创新能力、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管理软件操作、系统维护、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积极、细致的服务态度,从而深入挖掘高校多媒体档案管理效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拓宽档案收集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多媒体档案。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融媒体档案管理意识。高校要全方位宣传多媒体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树立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信念。学校有重大活动时及时与拍摄、录制人员的单位取得联系,收藏融媒体档案资料。关注学校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大教学科研成果等重要信息,收集各项工作中产生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及反馈信息资料,形成完整、系统的档案资料。及时关注校园网站主页,关注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以便及时、全面地采集融媒体档案。比如,西藏民族大学在2018年建校60年校庆之前,为了向所有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张翠娟主持编写了《讲述西藏民大故事,传播西藏民大声音——专家学者访谈录》,通过对学校一些专家本人或亲友同事进行采访的视频、音频和这些专家、学者学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积极引领延续民大学者开拓并形成优良教育传统和严谨的教学、科研态度。采访过程中形成音、视频资料都是重要的档案。

4.加强高校大数据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高校校园网平台的协同设计。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全校全覆盖,档案管理做到全流程以数字状态进入到学校的管理系统。要做到整理和保存,管理、存取和利用,技术集成和架构以及利用平台的协同设计。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校园网络平台的协同建设过程中,使得档案控制管理平台更加科学,将档案、高校职能管理部门和各学院网站平台及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三个要素以三角形架构重新设计和诠释,包括每个要素的元数据模板,以此完善档案的描述信息,更加便于检索和利用。还包括一些关键技术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场景,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可靠性与高效性,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凭证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5.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包括数字静态档案、数字动态档案和数字音频、文本、网络与媒体以及网络系统、网络安全等各方面。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变为可能和必须,档案数字化是在线利用的基础,利用拍照、扫描等多种档案数字化途径,根据用户需求选择将原来的纸质或缩微档案进行数字化;同时,开展宣传性专题数字化项目,提高管理者和用户及档案工作人员的融媒体档案管理意识。当然,数字化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数量、需求、预算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档案的建设,通过缩微胶片扫描仪、计算机以及管理软件构成的系统,把缩微胶片上的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再转换成为数字影像[5],进入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便能实现资源的共用共享。

6.加强融媒体档案科学编研工作。多年来,传统的编研成果呈现给用户的是单纯的文字、表格或静态的图像信息。在多媒体技术引进之后,多媒体编研成果具有的复合性特点,把文字、动静态图像、图形和声音等信息融合在一起,统一处理、组织和传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多媒体档案编研成为发挥档案现实作用、缩短档案编研周期的有效手段和措施,多媒体档案编研也是档案馆档案编研的新课题、新手段和新思路。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档案编研成果复合性的特点,真正利用好馆(室)藏的缩微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新型档案资源,形成有展示度的融媒体档案编研工作[6]。

三、融媒体档案的创新利用

1.融媒体助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融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积极应对时代的考验,应该着力理念的更新,改进内容的呈现,实现话语体系的转换以及优化平台的建设。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已经处于“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全网环境下,因此网络媒体必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用户在哪里,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因此,高校应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利用新型技术手段拓展宣传思想工作领域,及时回应现实生活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思想引领的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7]。

作为档案工作者,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工作就是让档案“說话”,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档案转化制作成融媒体档案,宣传高校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党的教育工作者为西藏和平、稳定作出的贡献,是档案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档案资源证据价值、记忆与知识价值的重要探索。

比如,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于2018年利用“6·9档案日”,开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年图片展”,展示了西藏公学、西藏民族学院和西藏民族大学三个时期,在学校成立与发展过程中,有关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各方面的照片,共展出315张照片,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之后又为学校60周年校庆做了“光阴·记忆·眷恋”图片展,共展出40块展板455张照片。这些照片反映了学校的历史、重大变革、重要人物和事件的真实面貌。图书馆在2018年12月编辑《改革开放40年——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生合影选展》分别在西藏民族大学校园网站、图书馆网站和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展示。

图书馆依托收集的档案照片建立了西藏民族大学照片档案信息发布平台,设有民大记忆、合影留念、荣誉集锦、校史春秋、校友风采、留影存照、档案编研等栏目,分类在平台展示2956张电子档案照片,充分发挥了照片档案的价值,又起到了档案资源信息共建共享的宣传效果。

2.线上线下联合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搞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当今时代,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快速整合提供了可能,通过数据计算,能够快速实现信息整合、归类和集中,显著区别于传统档案排查,能够做到更加高效运用,实现各方利益共赢[8]。

数字档案不仅有利于档案资源利用的功能扩展,对档案知识化功能都有提升。比如档案的数字化和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对校史的编写、教学、科研、创新创业成果展示都有重要意义。再比如,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李爱琴教授的科研项目《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史》、高全孝教授编写的《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史》和胡艳等主持的《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继续教育成就》都得到了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档案人员根据档案数字化后的数据资源为国家、西藏学校的教育规划、招生计划、相关师生数据、教育教学、教师任课情况、教学科研成果等各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环境下,档案从“封闭”走向“开放”。融媒体在档案转型的大趋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高校教学和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和档案开发的知识化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周鹍鹏.试论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家品牌的融媒体塑造[J].传媒,2015(16):59-61.

[2]岳智慧,张军.融媒体与高校教育的模式创新[J].中外企业家,2019(21):200.

[3]白冰,葛鑫.融媒体要尽早融入高校思政课堂[J].光明日报,2016-09-24:(6)

[4]刘博雅,王璞.高校多媒体档案的创新管理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76.

[5]张美芳.走出困境——缩微信息与数字信息的相互转换[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9(3):24-27.

[6]陈晓宇.科研院所多媒体档案编研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16(6):11-13.

[7]杨木,佟西原.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6):28-29.

[8]左永艳,安建梅.融媒体视域下的档案管理模型建构[J].山西档案,2018(6):20-22.

猜你喜欢

数字档案高校
广西南宁以“数字档案”提高税务稽查效率
数字档案生态链信息流转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