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文化视阈下档案职业发展研究

2020-11-06徐丽娜杨杰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职业发展职业规划

徐丽娜 杨杰

摘 要 信息文化冲击下,档案职业客体不断拓宽、主体重新构建、社会期望与要求越发提高。档案事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职业发展遭遇“瓶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低等困境阻碍着档案职业的提升和发展。为了突破困境,获得适宜性的发展,档案工作者要着重从拓展职业技能入手,加快事业发展进程,解决主要矛盾;加强职业规划的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档案职业文化,提高档案职业社会认同。

关键词 档案职业 职业发展 职业规划 职业文化 社会认同

中图分类号 G271.6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档案局科技项目“信息文化视阈下高校档案职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DK2018-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档案资源传播中社会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8TQD366)。

★作者简介:徐丽娜,哈尔滨师范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杨杰,黑龙江大学档案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Abstract Under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object of archives is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e subject is reconstructed, and the social expectations and requirements are increasingly raised.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archival undertaking changes, the development of it encounters “bottleneck”, and plights like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it set back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difficulties and obtai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archivists should focus on expanding professional skills,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hey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professional planning, build a good archival professional culture, improve the social recognition of archival profession.

Keyword archives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planning; professional culture; social recognition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以迅猛之势波及社会各个行业,并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引发了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重组,从而给以传承、构建社会记忆为使命的档案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档案人员对其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信息文化对档案职业发展的影响

在信息文化的影响下,档案职业客体发生变化,促使职业主体重新构建,与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公众的社会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1.职业客体不断拓宽。进入信息社会之前,档案载体以纸张等实物形式为主,档案形态单一、信息固态呈现、性质状态稳定,档案职业客体非常集中。步入信息社会,以云计算、大数据、全媒体融合等关键词为时代特征,档案工作的发展背景发生巨大变化,档案职业客体得到极大的拓展。档案载体由原来的纸质实体为主扩展到电子和纸质并存的形式;档案利用从人工服务发展到人工智能服务;档案管理从人员协作为主到人与系统的交互为核心;档案安全从传统的物理“八防”扩大到防病毒、防黑客、防宕机等网络安全;在档案的永久性保管方面,字迹和纸张的永久性研究也不再如先前那么火热,业界讨论更热烈的是如何永久地保存磁性载体的信息内容及保障其法律效力等等。所以,新的历史环境下,受到信息社会和信息文化的波及,无论是档案事业还是档案职业,所受影响都十分深远和巨大。

2.职业主体被重新构建。由于职业客体的不断拓宽,档案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对档案职业主体的要求与筛选也更为严格。可以说,在档案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档案工作是一种经验主义的管理,对档案主体的要求并不高,档案主体的选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档案学科成立之后,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档案专业人才,首先填补了国家重要部门、重点科研部位、要害攻坚单位档案专业人才需求的缺口,与其他学科的人才一起构建了一支专业化较强的档案工作队伍。信息文化视域下,档案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档案职业客体不断拓宽,管理流程更加精细,职业主体的性别、年龄、知识结构及数量、业务分工都发生重要变化。笔者根据国家档案局权威发布,分别选取较早的2005年度和最新的2018年度“全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数据统计得出,13年间,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数量从349个增长到4136个,增加了10.85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人员数量从22620人增长到46412人,增加1.05倍;高层次人才(以研究生以上学历为基准)全国从354人增长到3269人,增加8.2倍。2018年在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中,全国档案机构实行“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上海市和云南省除外),档案局和档案馆分离,即档案行政职能和档案业务职能相分离,职业主体分工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更好地厘清职責、优化职能。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档案职业主体已经经历了多次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档案事业发展需要。

3.社会期望与要求越发提高。信息文化的影响下,社会公众的行为方式及思维方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公众对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公共事务的表达权、参与权都在日益增长。作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社会活动重要历史记录的档案信息,公众对其利用需求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对档案信息访问的安全便捷、全面系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永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文化下,公众对档案信息的获取方式、程序、途径、内容等无不寄予很高期望,尤其是与公众个人切身利益相关,涉及社会发展规划,应该向公众开放的档案信息,这部分信息的开放利用方式、社会化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档案事业的满意度、认同度。

二、档案职业发展的困境

电子技术的进步、信息文化的影响,给档案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突破困境即是提升,错失机会将被其他行业所替代,淹没于历史的洪流。

1.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的集合体,其提升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档案事业的发展一样存在着许多矛盾,如现行文件与归档文件转换之间的矛盾,信息开放和安全保密之间的矛盾,档案事业发展投入与文化产出之间的矛盾等等。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档案事业的主要矛盾需要进一步地探究。笔者认为,信息社会档案事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档案工作各环节之间的矛盾,而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利用需求与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被誉为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的奈斯比特曾说过,“大量但无序的信息,不但不是资源,反而是灾难”。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信息形成与传播的时间,国家机构、社会组织职能运转提速,社会信息量的巨增也带来了档案数量的巨大化。档案职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将大量繁杂而无序的档案信息转为系统而准确的档案信息,再提炼成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库,以满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需求。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及技术力量,需要档案从业者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管理观念、规划布局。由于资源、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我国各区域、各行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中心的档案工作的发展也极其不平衡、不充分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档案工作整体经历了快速发展的20年,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科技领先、人才济济,档案事业已经迈入智能化发展水平,在档案行业中能够起到领跑的作用;而在社会生产力较低的地区,档案工作起步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状还将长期存在。在航天、能源、金融等行业,档案事业发展迅速,仅以档案数字化一项工作为例,国家档案局的档案数字化十年计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各级档案馆室的数字化档案数量比2010年翻两番,目前很多档案馆室已超额完成目标[1]67。但是在传统行业里,档案工作仍然处于重视程度低、被边缘化的困境中,观念落后,投入滞后,长期停留在传统管理的单一模式下,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档案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跟不上信息社会的步伐,即使是同一地域,处于不同行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不充分的。

2.档案职业发展的“高原现象”显著。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档案职业发展规划分为管理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两个系列。档案管理职务系列的职级设置和公务员管理相同,从低到高分别为办事员、科员、科级(副)、处级(副)、厅级(副)、副部级(国家档案局局长)。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初级职称,包括管理员、助理馆员;第二层是中级职称,称为馆员;第三层是高级职称,包括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客观上讲,双通道的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为档案工作人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促进了档案职业的发展和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2]。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管理系列晋级到处级(或科级),职称系列晋级到高级之后,再继续晋升的机会有限,难度很大;加之,档案业务工作相对封闭的特点,业务人员水平流动性的可能性也很小。这种档案职业发展中的结构性封顶造成职业运动停滞的状态,称为职业发展“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其他行业中也存在,但是在档案职业中显现的弊端尤为严重,它导致很多人在即将迈入这个职业大门时就望而却步,即使是档案行业多年的干将,也会因为长期缺乏组织上的肯定与认可,工作中的挫败感高于获得感,势必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目前,无论是管理职务还是专业技术职务,其工作考核标准和绩效评价体系与档案部门发展需求和目标都存在着脱节现象。信息文化视阈下,档案部门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全媒体应用等专业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工作人员。然而,现有的职务晋升考核评价标准很难选拔出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优秀人员,这种制度很难起到对职业主体专业方向的引导和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势必挫伤信息技术人员工作才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档案部门的改革和发展,也不利于档案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档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偏低。造成档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档案职业准入门槛的专业性仍然较低,岗位的可替代性较强,非档案专业和专业相关性较弱的人员从事档案工作总数要比档案专业科班人员多很多。根据全国档案年报统计数据,2018年度全国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档案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8.9%,其中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分别占总人数的61.7%和7%,档案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7.2%。档案职业主体学历层次的整体提高有利于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保障性的增强,但是档案专业人才在档案职业群体中的比例持续走低,从专业保障方面反映出社会对档案职业的认同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职业的专业性特征不突出、不被公众认可。传统档案工作繁重、枯燥、乏味、重复、机械,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一面,在社会公众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加之,普通公众日常生活对档案接触了解较少,对档案工作及档案价值的认知仍然停留在工业社会之前的认知水平等等原因,都使得档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长期处于偏低状态。档案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低对于职业主體的职业选择规划、职业目标的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是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与瓶颈。

三、档案职业发展的提升对策

1.拓展职业技能,积极作为,加快事业发展。不断拓展职业技能,提升档案职业的竞争力是档案职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档案职业技能分为一般技能、核心技能、辅助技能三个层次。一般技能指从事档案职业活动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体力、脑力和一般知识,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者基本都具备此项技能;核心技能指档案职业活动中所必须的区别于其他职业活动的专业技能,从业者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培养才能获得,并通过专业的学习和锻炼才能不断提高的专业技能[3]18;辅助技能指档案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其他补充技能,如文字编撰能力、传播学知识、信息网络技术等。对于职业个体而言,要具备三个层次的职业技能,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与钻研。对于档案机构,在人员选拔、培养过程中,應该充分考虑到不同能力层次人员的使用,保持工作团队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并将个人成长方向和组织发展目标相结合,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档案工作要积极作为,以作为争取地位。首先,要加快推进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真正地把信息变成资源。其次,借全媒体融合的“东风”,做好档案信息传播、档案利用查询与全媒体的融合发展。再次,档案机构通过开展主题多样的档案展览、档案博物馆、专家讲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发挥好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责。新形势下,要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达到社会期望值,档案职业主体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2.加强职业规划的顶层设计。提升档案职业发展,从不同层面做好职业规划的顶层设计,让职业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适宜性的发展。第一,做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建制的顶层设计。档案职业发展和档案机构的建制关系密切,在2018年的机构改革中,多数档案局、馆分离,实现了“政事分开”的职能优化,档案局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党委办公厅(室),档案馆为党委下属事业单位,档案机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分别得以加强,而不是“被削弱”,这也为档案职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和提升空间[4]29。由于我国不同领域、区域档案工作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档案机构的设置可以参考党和政府系列的设置方案,但不同领域档案工作情况不同,发展水平、所处阶段都不尽相同,不应该均做机构合并处理,即便合并,也要科学研判,做好顶层设计。机构建制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是以“资源”为前提的,资源来自“管理”,“管理”要求各单位规范地“建档、归档”,这需要赋予档案机构强而有力的行政执法权去监察与督办。档案机构建设不同,隶属部门的“权力”不同,档案的监管力度及工作成效自然不同。比如在高等教育行业,高校的办学规模、发展历史、馆藏数量及比例等等都是衡量档案机构能否独立设置的因素,如果不能独立设馆,也要根据档案部门的特点决定是合并到党务办、行政办,还是组织人事部门。合并到图书馆的做法,从当前国内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进程上看,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能很难得到加强,是不值得提倡的。第二,实行档案职业准入制度,提高职业门槛。学习借鉴国外档案职业准入制度的成功案例,发挥档案行业学会、协会的作用,科学规划职业准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档案职业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专业性,进行职业规划顶层设计第一要务就是把好职业人员的入口关卡,做好职业资格认证是重要措施之一。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划定资格认证人员的学历层次、专业范围,设置必选科目、认证形式,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设定认证通过人员数量等等,真正选拔出与档案事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的从业人员;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与绩效评价体系。工作考核标准和绩效评价体系对职业个体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和职业个体的研究方向和工作状态直接挂钩。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绩效评价体系应该是动态而多样的,不能过于僵化,更不能搞“一刀切”。科学的考核标准不仅体现学术能力、钻研水平,还应体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工作量的饱和度、工作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的契合度等等。增加职业分工细化后的工作实效考核,发挥考核与绩效评价在工作岗位中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档案部门的组织发展目标与职业个体的考核评价相统一,做到部门提升与个体晋升相统一。

3.构建档案职业文化,提高档案职业社会认同。档案职业贯穿中国各朝各代,当今社会赋予更为全面的意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社会职业,沉淀、提炼档案职业独特而鲜明的文化,是提高社会各界及职业主体自身职业认同的重要路径,也是全体档案工作者、学者应该担当的历史职责。

我国档案工作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一样悠久而灿烂,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都做过档案工作,如司马迁、班固、韩愈等。构建职业文化,要面向全社会树立、宣传职业典型,在社会公众中树立“博学慎思 传承文明”的职业形象。要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育、引导档案职业群体树立忠诚守信的职业道德、爱岗奉献的职业精神、遵规保密的职业纪律、内外兼修的礼仪与风貌。以良好的职业文化,增加职业主体的使命感、荣誉感,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职业人员知识型员工的认知,建立更加广泛的正面评价,赋予档案职业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巩固和加强档案工作的职业认同,从而促进档案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权.我国档案事业与档案职业迭代更新的40年[J].秘书,2019(4).

[2]习近平.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EB/OL].新华网,2019-01-25.

[3]郑典宜.对提升档案职业认同的分析和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6).

[4]胡鸿杰.我国档案机构改革与档案职业发展[J].浙江档案,2019(5).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职业发展职业规划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彩虹艳尽半边天》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