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质量文化的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研究

2020-11-06宋雪雁王少卿

兰台世界 2020年10期

宋雪雁 王少卿

摘 要 将质量文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引入档案文献编纂研究,以提升数字化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质量及编纂成果质量。讨论质量文化在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中的凝聚价值、激励价值、规范价值和辐射价值,基于质量文化提出数字时代提升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成果质量的策略,包括培育和强化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精品化意识、对编纂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塑造档案文献编纂质量形象以及编纂人员激励与培训等。

关键词 档案文献编纂 编纂成果 质量文化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

中图分类号 G270.7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8-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与成果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8BTQ098)。

★作者简介:宋雪雁,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少卿,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Abstract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quality culture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f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gital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and compilation produ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hesion value, incentive value, normative value and radiation value of quality culture in archival documents compil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Based on quality 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and compilation products in the digital era, including culti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excellent quality of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in the digital era, carrying out overall quality control over the compilation process, shaping the quality image of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and mo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compilers.

Keyword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compilation products; quality culture; archival document compilation work

一、引言

隨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追求所享有的产品以及服务的品质,各类社会组织也逐渐认识到质量文化的重要性,“工匠精神”也在众多场合被人们所提及。社会公众对于质量的需求程度不断增强,法律法规对于质量的界定越来越清晰,社会质量文化在不断发展中。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形式丰富,包括出版物、线上线下档案展览、档案主题网站、档案文献纪录片等,这些成果在编纂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出对品质的追求。在数字技术普及以及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的条件下,用户不仅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种类和传播形式具有多样化要求,对编纂部门的服务质量期望也越来越凸显,这种用户需求也促使档案机构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自身包括编纂成果在内的服务质量。然而,数字时代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目前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在编纂人员素质、编纂工作效率、编纂成果的传播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影响了数字化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档案机构面临的挑战。质量文化是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也是档案机构顺应时代要求更新思想,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为社会提供档案文化精品的契机。基于此,将质量文化引入现代档案文献编纂,探讨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的价值体现以及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提升策略。

二、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的价值体现

数字时代质量文化在档案文献编纂中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凝聚价值、激励价值、规范价值和辐射价值[2][3]。

1.凝聚价值。数字技术背景下的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具有凝聚功能,既包括编纂机构内所有编纂人员的凝聚力,又包括编纂人员与用户之间的凝聚作用。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促使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形成共同的质量意识、质量价值观,数字技术的应用将编纂机构的内部人员联结起来,也促进了编纂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有助于编纂人员和用户实现主观意识和客观目的上对于追求档案文献编纂质量的共同一致,从而提升档案文献编纂服务价值。数字环境下公众有机会参与到档案文献编纂活动中[4],与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共同创造编纂价值,数字技术支撑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凝聚更广泛的价值。

2.激励价值。档案文献编纂机构中优秀的质量文化对于激励档案文献编纂人员有重要作用。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既传承了传统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特有的打造经典的文化力量,又有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创新,激励编纂人员追求文化精品的创造,并逐渐形成编纂人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数字技术使社会公众参与编纂成为可能,一种良好的、积极的质量文化氛围也能够被社会公众所认同和理解,激励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认真地参与到档案文献编纂活动中。在编纂工作体系中,优秀的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编纂过程的严谨和编纂成果的高品质与影响力。编纂工作中优秀的质量文化意识能够增强编纂群体的凝聚力,对编纂群体的编纂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能够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创造力。

3.规范价值。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需要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具有共同的质量价值观和质量追求,促进编纂人员共享质量观念和行为准则,更加强化编纂工作的规范意识,这些观念和标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规范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编纂意识和编纂行为。数字时代对于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要求,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规范。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相关制度和质量标准对于每个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具有规范和约束功能,促使档案文献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在每个编纂环节中都能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标准,保障编纂成果的品质。

4.辐射价值。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既受到社会质量文化的影响,也会影响档案其他领域和社会质量文化。社会各领域之间质量价值观和信念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随着社会质量文化的发展,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编纂成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具有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坚守编纂过程中的专业精神和态度,以促进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编纂成果质量的提升。同时档案文献编纂的质量文化意识也可以通过领域之间的交流以及传媒等渠道向其他档案工作和社会其他领域辐射,促进档案领域和社会的质量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提升策略

通过上述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的讨论,提出通过档案文献编纂精品化意识培育和强化、编纂全过程控制、塑造档案文献编纂质量形象及编纂人员激励与培训实现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编纂成果质量提升。

1.培育和强化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精品化意识。首先,档案文献编纂机构应该认识到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建设的重要作用,培育精品意识,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技术开展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并致力于利用数字媒介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高质量的编纂成果,加强宣传档案文献编纂的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在持续的编纂工作过程中凝练和培养精品化意识,促进档案文献编纂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分享,形成共同的质量期望。

随着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数字化档案文献编纂与传统档案文献编纂不断融合,档案文献编纂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强化精品意识,承担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者的责任,在编纂内容上敢于研究有深度、难度的档案资源,不仅仅注重形成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产品,也发挥档案文献编纂成果在数字时代的参考和决策价值;在编纂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成果,深度挖掘档案资源内容,创新档案文献编纂模式,丰富编纂成果类型,打造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文化精品。

2.编纂全过程控制,进行档案文献编纂全方面质量管理。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的审校环节是控制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质量的保障性措施,但是数字技术支撐下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质量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问题。例如,各种形式和来源的数字资源为档案文献编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档案鉴辨和编纂素材的有效选择带来了挑战。因此,在数字技术背景下,保障档案文献编纂质量需要加强编纂过程控制,从编纂选题、档案文献的查选和考订、档案文献的加工、辅文以及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审核与传播等环节全方面进行质量管理[5]。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档案文献编纂质量相关制度,通过有形的质量管理机制、相关文件保障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成果质量。此外,借助数字媒体与用户沟通交流的便利性,获取用户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反馈,实现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成果质量的闭环管理。

3.内外联动,塑造档案文献编纂质量形象。首先,编纂机构内部人员的沟通与分享有助于提升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成果质量。编纂管理者和编纂人员应该积极沟通,以促进对于质量意识、质量制度和标准的认同。另一方面,与其他编纂机构和人员的沟通交流也应该成为档案文献编纂机构进行质量文化建设所重视的环节。数字技术为编纂机构内部与编纂机构之间、不同机构编纂人员之间搭建起有效的交流和协作平台,无论是机构内独立的编纂工作还是联合编纂,从选题、加工、审校以及最后档案文献编纂成果传播,都能够通过信息的充分交流,保证编纂过程和编纂成果的质量控制。数字技术不仅为专业编纂机构和编纂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便利,还能够与范围更加广泛的用户建立互动,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了解用户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内容、形式以及传播媒介的要求和偏好,探究用户深层次的利用需求,以编纂并有效传播高满意度的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这将有利于塑造档案文献编纂的质量形象,增强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影响力。

4.激励与培训,提升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素质。(1)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竞争机制。为引导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保持积极性和自律性,应当建立激励制度以有效促进档案文献编纂机构进行档案文献编纂质量建设。档案文献编纂机构鼓励追求质量的行为,在编纂工作中采取各种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创新的热情,通过激励手段提高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性,提升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档案文献编纂机构可以通过质量意识激励和质量目标及标准的约束,达到对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无形激励和有形激励的结合。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激励着档案文献编纂人员提高自己的编纂知识、编纂方法和编纂技能,培养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能力,以适应数字时代对于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档案文献编纂机构可以通过高质量编纂成果的交流与分享,激励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同时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激发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创造精神,发掘个人智慧和力量,提升档案文献编纂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2)开展质量文化教育与培训。质量文化意识的形成不是自发的,档案文献编纂机构有必要对各层次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开展质量文化教育和培训,树立全员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意识,使其了解档案文献编纂质量对于编纂工作以至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档案文献编纂机构质量文化建设的深入理解,明确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的质量责任,建立对于编纂质量的共同理解,创建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方针和质量策略,能够在具体的编纂工作中保证质量并不断寻求创新和提升,发挥档案文献编纂机构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和文化服务职能。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质量文化教育与培训应当与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和规划有机结合并涉及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使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文化教育与培训与编纂工作以及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相一致。

档案文献编纂质量是编纂工作的核心,探讨档案文献编纂质量问题,激发编纂机构和人员的质量意识,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编纂成果,是促进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质量文化在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档案文献编纂机构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断提升编纂工作和成果质量是档案文献编纂事业在数字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数字时代背景下,档案文献编纂机构需要树立质量文化意识,激励档案文献编纂人员参与质量道德层面和质量行为层面的工作,对档案文献编纂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同时,还需关注数字化社会环境下用户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多样化的需求,并吸引更广泛的社会力量通过数字平台参与档案文献编纂,与社会编纂资源实现高质量的交互融合,打造符合数字时代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档案文献编纂精品。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在数字时代更需要以质量谋求进一步发展,以获得用户和社会的认可,从而提升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影响力,实现档案文献编纂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宋雪雁,王少卿,邓君.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3):4-11.

[2]温德成,李正权.面向战略的质量文化建设[M].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3]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宋雪雁,于梦文,王阮.价值共创视角下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模式研究——基于用户主导的逻辑[J].档案学研究,2019(6):94-101.

[5]程土. 网络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理论与实践[D].南昌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