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楷书教学的误区和策略
2020-11-06窦永锋
窦永锋
[摘要] 书法教育关乎中国汉字文化的历史传承,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应积极开展和推进小学书法教育,尤其要抓实抓好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要积极探究、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书法教学策略并长期坚持,解决农村小学阶段楷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误区,让农村小学书法教育回归正道,使其在提高学生书法艺术素养、促进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书法教育;农村小学;楷书教学;误区;对策
书法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通过书法的学习,必然经受灵魂的洗礼,进而提高素质、涵养性灵、提升境界。”[1]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书法教育,对于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全面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书法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农村一直以来经济比较落后,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比较落后,农村小学书法教学存在诸多误区,具体表现在书写习惯等方面:不少学生执笔错误,五指分工不明确,在书写过程中违背“三个一”的书写要求,尤其在书写中笔画顺序错误百出。就书写整体而言,缺少书法艺术的欣赏性要求。
一、小学楷书教育的文化意义
中国书法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书法教育,“育”的是人格,它最终体现的是“书如其人”。中国书法注重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统一。“书法教育本质上就是让自己在文化上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物质上的中国人。”[2]
楷书体形方正,笔画平直,点画分明,结构严谨、疏密匀称而工整,用笔方法齐备,易于使用和辨认学习。以楷书的端庄严正为启蒙,使学生始终走在学书的正路上。楷书的造型力强,笔法结构要求严格。学习楷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字形结构,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沉着精到、细腻完满的点画功夫,使他们知常达变,掌握因势生形最基本的方法。综观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几乎无有不精通楷法者,在这基础上流溢为行草,自然可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教育和碑帖的选择当以规矩理法为主,艺术创作和风格的建立当以艺术个性为主。笔者认为:楷书学习应当以唐楷为取法对象——唐楷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楷书大家辈出,其时楷书法度严谨,字形端庄工整。代表书法家有欧阳询(欧楷)、颜真卿(颜楷)、柳公权(柳楷)等。选择碑帖可根据书者的个性、气质、爱好择善而从,不必强求一律,应因人而异,打破统一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楷书风格,与自己的审美和性格当有暗合之处,在以后的临习中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催生书法学习的动力。
二、农村小学楷书教学存在的几点误区
当前,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中小学之间书法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和边远地区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学校书法教育的师资、设施和经费还不够充足,学校的书法教育水平还比较低。”[3]中国基础书法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教育。以现代教育观念和立场重新审视,农村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误区。
其一,部分教师书法教育观念陈旧,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部分教师随意更改书法教学内容,脱离教材本体开展书法教学;部分教师完全依靠多媒体开展书法课教学,导致基本功逐步退化、丧失;部分教师示范实践少,理论讲解面面俱到,忽视了书写的重点,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后还是不明白。
其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讲解,但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在批改书法作业的过程中,笼统而不精准地给予打分,使学生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的写字水平。如果长期采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注重了结果却忽略了学生临习认知的过程,最终只会淡化学生楷书学习的乐趣和主动参与的进取意识。
其三,指导少、放任多。部分教师因缺少一定的书写知识和技能,缺乏整合、融入、利用书法资源的能力,只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授课。课堂上范写较少,讲评方法不多且单一,将书法学习设计成重复、机械和枯燥的练习过程,致使学生一味地埋头抄写而不顾质量好坏,于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纯真的、求美的艺术天性,遏制了他们极为可贵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对楷书初步学习领悟的兴趣。种种弊端导致书法课堂教学实效性差,质量不高。
三、农村小学楷书教学策略探究
为增强广大农村小学生对楷书的认知规律,着力提高学生的楷书审美素养,书法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对楷书学习兴趣的培养。平时在少儿书法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要及时地走出误区,激发少儿书法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求美天性,引导学生在追求书法美中步入艺术世界。所谓“书法有法”,书法学习没有捷径。最理想的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最适宜的取材方法是择善而从,最明智的学习方式是从变幻迷离的形式中,找出它内在的具有共性规律的东西,而后方能以一驭万,进入知常达变的自由王国。
第一,教会学生选帖、读帖与临帖,使学生自觉养成临帖、读帖、背帖的好习惯。适當挖掘、整合历代书法经典碑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讲解临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一是在选帖方面,以“欧、颜、柳、赵”体等楷书名家作品为研习范本。因为这些楷书作品特点清晰都有各自的美。二是在读帖过程中,对楷书范字的细致观察、分析和研究。要先读字形,对范字的字形特点有初步的印象。再读结构,找准笔画之间的位置安排、形态特征、结体构造。最后再读笔法,即关于用笔的长短曲直、大小位置等方面,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三是在临帖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临习书写姿势,包括握笔姿势、坐立或站立姿势。临帖时先从笔法(点画)上训练,继之在字法(结构)上写精写熟。确定每天的功课,求精勿贪多,不可急于求成。
第二,书法艺术是在继承前贤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传承的,学习楷书亦然。学习楷法宜先从大楷入手,因其字大,八法备全,点画完满,锋势往来脉络清晰,不仅便于初学者掌握字形的间架结构,更能锻炼笔力。学习楷法亦宜循序而进,力求与原帖相符,写好后再与原帖相较,如此反复可以培养一个人离开帖的书写能力。最后,要学会查找问题、纠正问题,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第三,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走出苦练误区。书法教育应重视把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内容补充到教材中,融入书法课的教学中。“技法要靠练习来掌握,学生容易感到乏味。为保持兴趣,应当及时调剂。”[4]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找到科学、适合不同个性群体的书法教学模式,尤其要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让他们在书法学习中感到自我成长的快乐。教师教学的语言丰富有趣,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自然会变得热烈许多。
利用历代流传的书法故事,增加学生楷书学习的兴趣,以此陶冶学生艺术性情。同时,在书法故事教学中,适当切入教师当场示范和学生练笔,通过师生互动,将抽象的笔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情景,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此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口诀、儿歌吟诵,解决靠说教很难做到的书法要求。教学中尽量深入浅出,多打比方、举例子,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而不能把浅显的问题搞得玄而又玄,让学生理解不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书法课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书画展台,教师进行现场讲解示范,在课堂进行学生作业展示;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设施播放书法教学课件,可以进行古代楷书名家作品欣赏。“网络环境下,图像、书法动画和书法视频微课等教学方式更加直现,图文并茂,画面清晰,音乐典雅放松,极其符合中小学生心理接受特征,他们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书法。”[5]
第四,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采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胜任多种流派的辅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短期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第五,加強书法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猎取书法的营养和启示,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抽象的书法概念,教师可采取比喻、图解或演示等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6]还要课内课外相结合,给学生更多接触优秀楷书作品的机会。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中的楷书藏品,诸如古代楷书碑刻和墨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四、结语
书法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普及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结合书法教育的任务,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解决普及,那么活动引导则侧重提高。”[7]学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书法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体验到学习书法的乐趣。家长要转变观念,合理为子女安排学书法的时间,鼓励孩子主动书写。另外,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探索书法教学的正确规律和方法,把丰富的书法知识和学习经验,科学地、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使农村小学书法教育走出误区,科学地发展,当是广大农村书法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卫和.书法艺术的教育担当[N].书法报·书画教育,2017-01-09.
[2]吴慧平.书法教育中的“教”与“育”[N].书法报·书画教育,2017-01-13.
[3]马亚丛.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调查[J].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6(2):23.
[4]于惠生.小学“第二课堂”书法(毛笔)教学实践与思考[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8(11):15.
[5]米文佐.“互联网+”语境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J].课程与教学,2018(9):111.
[6]林朝枝.浅谈小学写字教育[J].中国钢笔书法,2014(9):63.
[7] 刘长兴.关于书法教育的几件事[J].少儿美术·书法版,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