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
2020-11-06董勇
摘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核心。为了保证人才队伍的建设速度,校领导、高校各部门和各院系必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制定相关制度,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扫清障碍。我国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了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由高层次人才带动广大教师队伍,保证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人才。国内高校根据国家人才工程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寻找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高校学术水平和高校发展层次。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
一、高校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探析
(一)高层次人才的基本特征
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学术素质、较高的学术水平、成熟的研究成果,可以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提出本学科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创造性是高层次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高层次人才是汇聚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高校高层次人才更注重创造性劳动,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多于非创造性劳动成果,即创造、创新,是高层次人才的核心。创造性劳动是每个人都会从事的劳动,但高层次人才的创新频率更高、创新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人才和一般人才的主要区别。创造性劳动是一种复杂的、专业的劳动。从事创造性劳动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学习不同的专业技能。创造性劳动和简单劳动天差地别,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创造性劳动。物理学家研究物质构成、地质学家研究地壳运动、农学家改良作物品种、工程师设计桥梁、医生攻克疾病等,这些从业人员都经过了漫长的训练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甚至做出了很多创造性突破,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替代这些高层次人才的。
高校高层次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来了巨大贡献,为人类进步提供了重要主力。高层次人才的贡献无法脱离时代、地区、行业和外部因素。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发展环境,发展环境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传统人才衡量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人才需求,落后的人才衡量标准可能会影响高层次人才的创造积极性,甚至阻碍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如今,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一种动态概念,即人才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人才的产生离不开发生、发展和变化。每一位人才的才能显现之前都是潜藏的才能,从潜藏到显现需要过程和契机。
二、高层次人才现状
目前,国内外科技飞速发展,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全新驱动力,而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因此,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科技兴国已经成为我国当今的主要发展战略目标,这就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使高等院校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对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既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挑战,也是高等院校取得更高成就的一个全新机遇。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及国家战略意义,解放传统观念,创新思路,锐意进取,积极改革,努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新局面,为祖国建设添砖添瓦。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府发展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多年来培养出了无数的高层次人才。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仍与国外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高等院校应该主动地通过创新和改革等措施,引进并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层次人才。
对于一个高等院校来说,其教师队伍的结构、整体素质以及能力水平是最重要的核心,也是长久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为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实施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工程,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人才。人才培养工程中的教师通常是高等院校中水平及能力最高的那部分,代表了高等院校的最高学术水平。如何建设、维护、保障好这支高水平教师队伍,让其发挥出更好的积极作用,是高校高水平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三、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為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实施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工程,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高水平人才,以满足高等院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如何根据高等院校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地评价人才的分类和层次,建立完善的人才考核评价方法,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建立高层次人才队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的思想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存在很多不同种类的评价体系,如职位晋升和职位资格评级体系等,这些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客观性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社会环境会对高等院校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产生一定影响,同时高等院校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还会影响社会经济系统,两者之间相互影响。
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的思想应该符合国家的要求、社会的主流思想以及自身发展状况。公开、公平、公正是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的基本原则。高等院校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需要设置岗位,通过公开途径招聘人才,选择更加优秀合适的人才录取,依照合同规范化管理人才,形成以聘任制为基础的教师体制改革,将多项能力标准纳入考核标准中,让能者能上,平者可让,庸者可下,形成一定的竞争环境,有竞争、有变化才能够有进步。建立及完善教师能力水平考核机制,以教育及科研成果为主要参考依据,形成科学化、合理化、公平化的客观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进取和创新,给优秀人才一个能够脱颖而出机会,要注重人才的待遇,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具体而言,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明确清晰的人才层次划分和界定
首先,要依据院校自身结构及发展需要划分明确的人才分类和层次,不同层次要有一定的关联和上升取代,通常都是划分为金字塔结构的领头人、骨干、后备人员等三个层次。其次,不同层次之间要有清晰的界定标准和方案,具体标准和方案可按照高等院校定位、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重点大学、普通大学、职业学院等不同水平高等院校之间的标准制定肯定是不能完全一致的,偏向研究型与偏向教学型的高等院校具体到人才结构分类也有一定差异。
以国家重点高等院校为例,高层次人才可依此划分为:
(1)学术大师层次人才:学术水平高深,在相应学科领域内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拥有国内外学术同行认可的高层次科研成果和成就;在相应学科领域建设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创新构思、想法,具备领导相应学科人员持续产出前沿科研成果的能力;能够组织和协调不同学科科研人员共同进行重大课题或国家大型项目的研究工作。
(2)学术领头人层次人才:在相应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较高的国内影响力,在国内具有较高层次的研究成果,能够组织和协调相应学科科研人员共同进行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3)学术骨干层次人才:可以协助学术大师层次人才或学术领头人层次人才进行的研究工作,可以独自进行重大课题中一些横向课题及纵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特定领域有较大影响力,有着良好的科研潜力。
2. 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标准
21世纪学历和职称不应该是人才评定的唯二标准,新形势下我国需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评价方法及标准是否客观、全面、科学非常重要,知识掌握深度、创新能力、科研水平、组织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状况都应该纳入到人才评价机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遴选出国家需要、社会认可的高层次人才。
(二)构建高层次人才评价模型的原则和方法
1.科学性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构建模型必须兼顾信度和效度。
2.客观性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构建模型必须排除任何可以干扰结果的主观因素,真实反映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
4.全面性原则
根据全面性原则,人才评价模型必须重视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全面考察心理、能力等多方面素质。高校可以根据教师招聘要求,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等。
四、完善高校人才管理机制的对策
每个高校的人才选拔都必须遵循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科学完善的人才招聘标准可以为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保障。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资质评价机制和人才能力评价机制,优选精选,筛选出适合学校不同层次工作的优秀人才。
“近亲繁殖”是国内高校常见的体制问题,该问题在高校优势学科和特殊学科尤为严重。“近親繁殖”是本校毕业生留校工作,教职工之间存在师生、师兄弟等复杂关系。院系关系错综复杂,学生不敢向老师提出质疑,老师单方面控制学生的思想。同一位老师教导出无数思维方式相似的学生。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科产生新的观点和新的流派。创新源于碰撞和冲突,相似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角度,完全扼杀了高校产生新学术思想的可能性。
为了营造高校的竞争氛围,高校可以引进外部高层次人才并培养内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是高校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两大法宝。引进可以为学校带来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学术流派和新的学术观点,从而引起新旧观点碰撞,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培养可以帮助学校巩固学术根基,发扬优势学科,弥补学术劣势。
参考文献:
[1]王庆.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7):134-137.
[2]朱莉.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促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20(21):176-177.
作者简介:
董勇(1978—),男,汉族,河南沈丘人,高级经济师,管理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