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比较研究

2020-11-06刘海玲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会计

刘海玲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两者都是基本的会计准则,对于保证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正常的会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发都是构成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两者在组织结构方面以及经营目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准则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取长补短对于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会计;企业准则;事业准则

一、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的主要不同

会计核算基础不同。就企业而言,其所进行的会计活动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通过特定的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从而为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提供客观、及时、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一般为权责发生制,这种会计核算基础可对企业所拥有的相关权利或义务进行较为准确的确认或计量。而就事业单位而言,其所进行的会计活动是以事业单位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并通过记录、反映和监督来对其预算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管理,使其可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因此,事业单位较多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这种会计核算基础可对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及与其相关的资产、负债、权益等财务状况进行较为合理的反映。

二、会计要素有所不同

(1)会计要素不同。就企业而言,由于其所进行的会计活动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其会计要素可被分为以下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则需遵循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的规定,因此其要素也被相应的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

(2)资产不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自身拥有和控制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各种资源。而按照事业单位会计规则,事业单位的资产则被定义为其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等;

(3)负债不同。与上述相类似,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负债是指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中形成的、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而事业单位会计规则规定的负债则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各种债务;

(4)所有者权益不同。从会计理论上说,资产与负债的差可被称作净资产,也即所有者权益,因此这两者实质上是相同的、并无区分。但是由于企业与事业单位性质的不同,所有者权益与净资产所指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前者作为企业的会计要素之一,其是指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收益;后者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之一,其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等。

三、会计计量方面的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会计计量在一般原则中第十九条规定了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实质上只规定了历史成本一种计量属性。

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的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1997年颁布并于1998年1月1日起试行,事业单位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加上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制度的改革,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收付实现制记账基础、会计报表体系、会计要素定义都已经很难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改革,借鉴国际惯例和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国情又与国际惯例趋同的非营利会计准则体系。

五、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定义、组成和要素的确认以及计量要求上既存在相同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首先两者在关于会计要素的种类方面具有不同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利润、费用、收入、所有者权益、负债和资产等六个方面的会计要素油于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特点并未设置利润这一项会计要素,因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支出或者费用、收入、所有者权益、负债和资产等五个方面的会计要素。其次是两者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方面有所不同。第三是两者关于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要求方面的详略情况各有不同。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中单独地设立了一章“会计计量”,因而在关于会计要素的各章节中不再专门地规范会计的计量问题。相比于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更为详细、具体地规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会计计量方面的规范问题。

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单位会计准则是事业单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两者都是基本的会计准则,对于保证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正常的会计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发都是构成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两者在组织结构方面以及经营目的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准则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取长补短对于更好地理解会计准则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虹试论事业单位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性教育财会研究之一

[2]张静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探讨经济研究导刊

[3]王国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一财会通讯

猜你喜欢

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