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研究
2020-11-06王利芹
王利芹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稳定,对于高校来说。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日益增多,实现大学生网上就业成为一项很有意义且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新媒体的发展,为毕业生就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本文在对河南省内高校网上就业宣传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信息网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与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的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
一、新媒体快速发展顺应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渠道开拓需求
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大越大的情况下,国家不断要求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信息化、网络化,要求各高校尽可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积极搭建网上就业平台,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过去的2019年,微信和抖音给我们带来了超乎其他以往任何一个媒介方式的用户体验,对于社交媒体的研究也逐渐成了近幾年我国各个社会传播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微观点、微调查、微生活、微电影……一个个姓"微"的词汇把我们带进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往的"微时代"。传统的人才市场通常受地域、时间等因素限制,不利于现代化的人才大市场的构建。而网络人才市场则突破了这些局限,通过网络将分散的人才市场联接在一起,打破了人才市场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了人才信息的多方共享,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和企业选择人才网站作为招聘和求职的最佳渠道。新媒体的发展与运用,更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在改变着高校毕业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模式,影响着他们的择业观、就业观。
二、河南省内高校调研情况解析
(一)调研情况概述
通过对我省68所高校网站进行浏览分析。重点考察了网站的建设情况,发现:有2所院校的网站无法登录,占3%;有6所院校没有细致的就业信息栏目分类,占9%。另外在网站内容上重点考察了学生十分关注的招聘信息栏目,发现2020年发布招聘信息多于20条的仅有23所院校,仅占34%;对有信息浏览量统计的网站也注意考察了信息的浏览量,发现绝大部分浏览量还不到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0%;网站信息更新缓慢,内容多数是一些新闻通稿,缺乏精细的就业指导,缺乏与往届就业学生的互动指导。
(二)存在具体问题分析
(1)网络就业宣传滞后
导致宣传滞后的原因很多,通过研究发现: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就业网站的资金、人员投入不够,高校就业网站缺乏有效的宣传,学生对网站信息的了解不够,导致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变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学生把他人推荐作为获取职业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210人次,59.32%),其次为校园招聘会(184人次,57.63%),接下来才是本校就业信息网(163人次,43.22%),比商业类招聘网站(114人次,32.2%)略强。可见,本校就业信息网还未能充分发挥它在服务学生就业上的功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对就业信息网的宣传力度不够,毕业生利用就业信息网的比例大(83%)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有一部分学长期使用网络,但是对对口就业信息的获取能力尚有欠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造成网络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失去了一些择业机会。这一问题从高校毕业生信息网中信息的浏览量可以体现出来。
(2)就业引导功能缺位
本次被调研学生中,264人(72.8%)希望开通在线的咨询,有人负责解答问题,49.5%的毕业生期待能够制作电子简历,可以直接投递给企业。
通过对目前省内高校就业信息网路的梳理分析,发现目前省内高校就业信息网站多数建在毕业就业栏目的最下层,链接位置不够明确,发布信息内容类似于新闻司仪:即仅仅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缺乏信息梳理和引导功能。就业网多承担的是同平面媒体一样的职能——发布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开发网络的交互性。设计思路仅仅停留在就业政策和部分规定的信息传导,基本没有涉及到对往届高校学生就业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讨论的回答等方面。难以适应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
(3)网站建设内容杂乱无章
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主客观各方面原因,高校就业信息网基本栏目及其内容中还存在着诸如信息时效性不明显、内容有些杂乱无章、难以快速查看自己需要的信息、导航设计不合理和进入不方便等问题,这说明就业网栏目内容设置的清晰化、更新的及时性和查询、搜索与导航设计的专业化还需进一步完善。从企业的角度看,有企业对招聘信息的维护管理、注册程序的简化、网站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对往届毕业生的择业信息获取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与往届毕业生在就业后信息的互动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往届毕业生就业之后,部分高校未对往届毕业生建立建全有效的跟踪服务联络机制,根本无法快速有效真实获取往届毕业生的各种就业分类信息和工作信息,无法总结梳理往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并通过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总结高校自身在就业工作信息化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从而无法充分利用往届毕业生就业资源带动本校应届毕业生就业。
(5)与毕业生就业实时监控、沟通缺失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就业是检验其产品品质的最终形式。但是在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对其生产“成品”的销售促进,缺乏对其生产“成品”售后情况的跟踪分析。而恰恰是这项“售后”工作,其实更加能够推动高校进行生产调整,生产出来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成品”。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省内高校的就业网站中,对已就业学生的各种相关信息没有进行有效收集、反馈和更新,学校缺乏实时有效的已就业学生实际就业变化信息,对自身的就业工作信息化进行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6)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业网站中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个人信息数据库的安全,二是招聘信息数据库的安全。一些非法单位或个人在网站违法进行招聘,在网页发布虚假信息,或进行恶意链接;有些学校全部或部分毕业生的个人信息数据遭到恶意更改、破坏和盗取,造成毕业生无法及时就业和被就业。这些问题在互联网时期都必须充分重要。
(三)主要解决思路
(1)强化就业信息宣传
主要做法对内通过校内论坛、海报、讲座、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推广就业信息网,争取多发布就业方面的最新信息。对外,学校要与企业保持好良好的联系,鼓励企业来学校召开专场招聘会,积极主动配合企业的招聘工作的开展。
(2)加强就业网站内容建设
同样包括对内及对外两个方面。
对内,针对就业学生,及时健全就业信息,方便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内容;细分就业网站分栏,做好信息细分。对外,严格企业招聘信息审核,建立诚信企业名单,确保信息安全;建立校际合作,扩大就业信息内容,打通招聘信息壁垒。。
(3)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毕业生校园网络社区互动平台,为已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社区互通平台,及时跟踪学生就业去向,分析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预测用人单位的需求趋势。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4)制定严格审核制度,杜绝虚假信息,保障网络安全
此项工作依然是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高校应当建立便捷的学历查询机制,保障准确的学生信息,杜绝学历造假现象出现。对外,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审核,建立企业诚信名单。为优质企业招聘活动提供招聘便捷。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切实避免工作信息安全泄露的情况发生,以免不法企业或传销组织利用学生信息,进行欺诈活动。
参考文献
[1]杜方伟. 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研究[J].智富时代.2015年04期.
[2]周岚峰.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1(1:59-61).
[3]张秀峰.闭环管理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中的运用.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10).
[4]沈巧明.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就业服务水平[J].商业经济.2011(4:16-18).
(本论文为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校级教改课题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9JGY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