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标准与互联网生态下的无取向硅钢市场分析

2020-11-06徐劲松

现代营销·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无取向硅钢市场基本供需关系,引申到国家经济及能源政策改革背景下房间空调器、新能源汽车等重点行业能效标准提升、新兴市场崛起对无取向硅钢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此外,还重点介绍了近年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销售对家电产业继而延伸至无取向硅钢市场的作用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空调压缩机;新能源汽车;互联网a

一、前言

S无取向硅钢是用冷轧工艺生产出的一种硅含量约0.5%~6.5%[1]软磁材料,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材料。从巨大的大型发电机到微小的无人机电机,从工矿企业各类电动机到市民家庭无处不在的家电压缩机,从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到代表现代物理高端技术能力的重离子加速器,无取向硅钢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社会和经济价值并重的无取向硅钢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加入到供应体系中,而近年来下游需求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又发生着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市场正发生着供需平衡度与结构性的双重变革。本文主要阐述了新市场格局下的无取向硅钢上下游供需关系及共赢机遇。

二、无取向硅钢市场供需分析

(一) 供应

受益于下游需求拉动,无取向硅钢近年来呈现产量连续上升的势头。2019年首钢、鞍钢、沙钢、中冶新材、中山中圣、顺浦钢板、四川瑞致和浙江协和等产量均较2018年显著提升,其中浙江协和、江苏沙钢、中山中圣以及顺浦钢板等企业产量增幅超过20%,市场整体呈现国企领衔、民企并进的供给格局。

国际贸易方面,2019年进口39.5万吨,出口31.1万吨,贸易逆差8.4万吨,这说明了我国无取向硅钢相对活跃的市场环境及高牌号国产化具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需求

无取向硅钢是各类旋转马达的核心原料,主要下游市场为包括空调及冰箱压缩机在内的家用电器、工业电机、各类能源发电机、包括新能源驱动电机和轨道牵引电机在内的交通设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无人机在内的新兴领域等。无取向硅钢下游分布广泛,这些即包含了关系国计民生基础的发电,也包含了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日用电器的需求让无取向硅钢市场需求呈现出总量旺盛和结构多元化的需求特点。总量方面,每年近千万吨的市场投放,支撑了2019年约9300万kw的发电装机、约2.9亿kw的电动机产业、约2.1亿台的全球第一空调产量、约1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受全球疫情影响,无取向硅钢2020年上半年需求未达到预期,预计下半年在国内内需强劲拉动的作用下,全年需求总体正常。据测算,未来三年市场预计呈现3%的年均复合增长,总需求约900-950万吨/年。

总体来说,以宝钢、首钢为代表的主流国有全流程钢厂已具备全规格、全系列供应能力。聚焦当下,供需总体处于紧平衡的基调下仍存在局部性、结构性供应不足的情况;着眼未来,无取向硅钢未来几年将呈现需求总体稳定、结构升级的态势。结构升级的主要支点来自空调器能效等级提升、新能源驱动电机发展,这都将对无取向硅钢的用材带来深刻影响,下文着重展开介绍。

三、下游行业标准的变化

作为各类用电设备的核心主材,无取向硅钢用材等级与下游行业的能效标准相互影响,息息相关。随着国家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能效等级提升成为能源及用电消费有关产业的重要发展命题。以下重点分析传统市场中的房间空调器及新兴市场中的新能源驱动电机能效标准对无取向硅钢的影响。

(一)房间空调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GB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于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在新标准中,定速和变频的能效标准进行合并,分为五个等级,四级和五级仅适用于定速机种,并设置了有效期。能效数值方面,新国标将原本定频、变频空调能效进行了合并,能效等级也从原本的三级扩容至五级。新标准最大的变化体现在顶端新一级能效的推出及末端现有的低能效的定频空调和变频3级能效产品都面临淘汰。以市场最主流的CC≤4500W热泵型空调为例《GB21455》改版前后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值要求变化如下:

对比可见,对于变频空调:老标准中的1级降为2级,2级降为3级,3级被淘汰。对于定频空调:新标准对热泵型和单冷式空调能效等级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热泵型空调新标准的能效4级要求介于老标准中的1级和2级之间,能效5级介于老标准中的2级和3级中间,老标准中的3级被淘汰,新标准一级能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高于日本“领跑者”能效要求,超美国能源之星能效要求。

如何适应并建立自身在新一级能效中的市场地位,成为很多空调企业当下的重点关切。标准颁布初期,行业主流用户普遍选用0.3mm规格无取向硅钢制造新一级能效以尽快在新标准格局中占据市场主导作用。随着设计不断优化,加之0.3mm材料冲片效率低等原因,压缩机厂努力克服两气换热器、磁体、铜等无取向硅钢匹配性等问题朝0.35mm规格调整设计。为此,钢厂可以与重点用户以EVI模式开展合作,共同选择及开发适应新标准各能效级别的牌号,以共赢的视角将无取向硅钢的电磁性能与压缩机厂的电气设计及生产工艺结合在最佳的性价比上。

(二)新能源驱动电机

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2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22.0万辆。巨大的市场带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行业的技术进步。

目前,国内电机在功率方面基本能够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在同功率条件下存在重量劣势,因此功率密度较之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未来驱动电机的主要趋势包含:集成化、高效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其中由以高效化為重中之重。国内的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多处于3 kw/kg水平,与2020年≥3.5 kw/kg 的国家规划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通过使用相对更低铁损及更高磁感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是提升驱动电机功率密度的有效途径,已成为驱动电机企业适应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少数主流钢厂已可批量制造功率160KW、转速12000rpm的新能源驱动电机,功率密度达4.0kW/kg,效率达97%,可满足2025年国家发展目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驱动电机现行国标《GB/T 18488.1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为《路线图》发布前2015年颁布,其中也并未对功率密度做出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无取向硅钢标准《GB/T 34215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片)》偏重普适,未体现出驱动电机特有的高要求及与《路线图》相适应的内容。这意味着整车要求与驱动电机及硅钢标准存在一定脱节。目前,《路线图2.0》已启动编制,行业有可能提出更高能量密度的要求。为此,主流钢厂可与驱动电机及整车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不断积累产业数据,输出对应乃至领先于路线图要求的无取向硅钢标准,保障国家产业战略实施、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能效升级。

四、互联网生态下的无取向硅钢营销

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8910亿元,网络渠道对家电销售的贡献率全年占比首度超过40%,达到41.17%[2],对无取向硅钢市场淡旺季及需求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互联网对需求周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销售在民用电器产品消费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空调压缩机等下游产品此前非常清晰的淡旺季规律被打破。在传统消费模式下,诸多无取向硅钢消耗型家用电器中,虽然有以微波炉为代表的无淡旺季产品,但更多是以空调、冰箱为代表的存在明显淡旺季的产品,其中尤其用材等级高、用量大的空调压缩机最为敏感。这也直接推动了无取向硅钢市场随季节交替的规律性淡旺,钢厂可以据此进行产销资源配置。互联网消费模式下,“11·11”、“6·18”等新兴电商造节成为穿插在传统淡旺季中,使得以往以需求发生时间为驱动的集中消费行为被分散。

(二)互联网对需求结构及价格的影响

《GB 21455-2019》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空调压缩机用无取向硅钢牌号结构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新标准与互联网的相遇使得新技术体验和新渠道体验共同形成了一股全新的需求刺激动力。然而,空调新能效升级和电商大促对市场几乎同期作用,致使新能效升级的整机价格很快被市场用大促价格固定,导致能效升级带来用材结构提升的无取向硅钢等原材料溢价效应出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对应普通消费需求的常规产品受到电商大促影响溢价受到制约;一方面对应个性化体验需求高端产品仍表现出相对充足的价值提升空间。

无论是对无取向硅钢淡旺季的影响,还是对用材结构的带动,互联网带给消费者和钢厂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钢厂应以更尊重市场规律的姿态,更具上下游共赢精神的营销策略安排产销,用一流的无取向硅钢產品与家电企业一流的电气设计同频共振,驱动共赢。

(三) 钢厂适应并构建互联网销售渠道

中国无取向硅钢市场中,中低牌号占比高达约80%。随着这一细分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加剧,经销商垫资成为部分中小终端企业的采购方式,因此激活渠道活力、提高渠道粘性成为钢厂面前的全新课题。

然而,涉钢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问题依然是难题,钢贸商及中小终端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其他行业依然较高,订单或实物可变现且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瓶颈。对于欧冶、找钢网等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而言,有了交易、物流、金融三个维度的供应链要素后就需要通过平台汇拢更多的资源和需求继而谋求发展。钢厂可以与平台合作串联供应链金融两端,一方面降低经销商或中小用户融资成本提高订货积极性,一方面利用平台物流管控体系积累经销商或中小用户资源流向及信用数据,从而为互联网时代无取向销售渠道建设提供新的选项。

五、结论

无取向硅钢是发电及用电的核心功能材料,已成为映射国民经济发展及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产业。无取向硅钢市场在当前总体紧平衡的供需关系下,仍存在结构性供应能力的提升空间。

随着国家经济及能源政策导向,家电空调器等下游行业标准升级对无取向硅钢提出了结构优化的要求,具备供应能力的主流钢厂可从联合设计上对接下游需求以形成应对新能效标准的共赢合作关系。

互联网对家电销售革命性的影响作用已延伸到无取向硅钢,钢厂应与家电企业一道,从产销策略和渠道建设上适应并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为新时期无取向硅钢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夏彬, 韩松, 张楠, 刘世锋,硅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冶金28(6)(2018) 9-12.

[2]《2019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作者简介:

徐劲松(1975.9-),男,汉,硕士研究生,从事硅钢市场营销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
试论新能源汽车与电机驱动控制技术
财政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对策研究
我国各种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新能源汽车成本管理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