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2020-11-06王帅华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国有企业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也呈现出繁荣稳定的发展趋势,但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开始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因此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应更加注重对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尤其后勤部门的管理,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当下的各种问题,维护企业的平稳运行。本文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模式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模式创新

1 当前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企业发展思路陈旧

国有企业的后勤部门管理范围广,工作内容繁琐,例如物业服务监管等事务性工作,还有企业日常工作中各类物资的采购工作等,该后勤保障类的工作并不像其他部门的工作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益。所以企业往往对后勤管理领域重视程度不足,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的投入力度小,对后勤保障工作有着维护公司平稳运行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因而制约了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需要转变发展思路,站在全局角度看待后勤管理工作。

1.2 后勤管理方式不科学

后勤管理部门在国有企业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立该部门的目的是能够在日常工作当中解决企业运营中后勤服务方面的相关问题。但实际上,由于服务部门内部出现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分工不明确,针对相关问题缺乏系统的解决方法,一旦企业中发生企业管理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3 缺乏后勤管理人才

当前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部门中存在着后勤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再加上各部门的职责不够细化、奖惩制度不完善,致使员工缺乏相应责任感,后勤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完成。

2 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2.1 创新后勤管理体制

首先,若想对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应注重对后勤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冲破原有体制的禁锢。在过去,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体制都是为了内部服务而建立的,难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的竞争机制。因此,国有企业应注重加强对原有服务模式的转变,让企业的发展理念与管理模式都能实现社会化服务,进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创新。同时,应该将原本的后勤工作中的服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分离,以便建立全新的体制,促使其能够各自进行发展。当前我国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分离型。分离型的后勤管理体制指的是将企业主体与后勤部门相分离,让二者之间互补约束、自负盈亏、各自发展。例如,上海某实业公司的后勤系统,运用此体制提升了管理效率。二是内部分离型。企业将后勤部门融入企业管理中,对其采用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在后勤部门日常的工作当中,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指导的帮扶,促进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向后勤服务经营单位转变。三是两面型。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在提升经营管理效益、服务水平与管理技术的同时,逐渐实现与企业的分离,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创立能够内外经营的竞争机制。

其次,国有企业应对当前的管理机制进行转变,对现存的后勤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更新后勤管理制度。同时,对于有集中作业区的国有企业,还应重视员工的住宿、餐饮、健康等方面的生活服务,建立为员工提供生活服务保障的管理制度,真正关爱员工。

最后,国有企业应转变当前的服务机制,改变以往后勤部门在服务方面不到位的现象,深化管理费用结算、服务运行机制、经费拨付等方面工作内容,将后勤服务员工满意度与服务费用挂钩,实现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和对企业人员与资产的合理分配,在使得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国有企业的后勤服务应冲破以往内部化服务的禁锢,向社会化发展,进而保障国有企业后勤部门的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2.2 创新企业发展思路

除了创新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体制以外,企业还应该对自身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进行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今天,如果不对思路和理念进行创新,必会被时代抛弃。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明确自身发展要求,以提质增效作为主要目标,促进企业改革机制、重组相关机构,实现后勤部门管理方面与服务方面的创新,打造出专业化、现代化的后勤服务企业。根据上述目标,企业应着重培养员工五个意识。

第一,强化政治意识,企业员工需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意识,坚决与党和人民站在一起。第二,强化忧患意识,企业员工需从实际情况出发,认清当前企业所处形势,明确企业客观存在的内部问题与诸多挑战,以此勉励自己、激励自己。第三,员工应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突破传统因循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深化改革,解决企业后勤部门当前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使得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第四,员工应进一步强化经营意识,用经营思维对当前企业定位与改革进行思考,寻找市场、抓住机遇、拓宽渠道、创立品牌,不断改变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推进国有企业整体改革的进程。第五,员工应强化成本意识,在后勤的管理改革中尽量降低成本,让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2.3 创新后勤管理方式

企业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设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敦促员工完成任务指标,并对优秀员工适当地给予奖励,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需在后勤部门的管理与服务中突出企业的经营理念,注重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转变过去陈旧的引资思维,积极向外寻找市场。另外,一部分进一步强化员工基本功训练、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针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监管监察、过程追踪和总结评价,促进其与安全生产和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为后续后勤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21世纪说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若想实现创新,应对传统模式下的选人用人机制进行改革,将人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强工作力度,注重选人用人的标准,并进行严格的执行,加大力度引入年轻人才,促进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企业应建立起弹性的用人机制,推行多元化用工,主营业务、拓展业务和储备业务的核心管理岗位分别视情况聘用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员工、短期用工或进行业务外包。同时,企业需要建设好储备干团队,建立健全储备干部档案的分析制度,为其建立信息库、锻炼干部的交流与工作能力,逐步解决当前我国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人才缺乏和干部断层等问题。企业在引入年轻人才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新的人才发展机制,注重对当前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根本上为后勤部门管理与服务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针对人才的发展方面,企業需建立起对于人才的激励制度,激励作为管理的本质,在推动管理变革与管理思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管理学中有四种激励,分别为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综合型激励和强化型激励。在当前的国有企业后勤部门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对员工实行激励机制,依照员工的不同身份、不同岗位与不同层次,实施差异性的激励。通常情况,对于基层的员工应普遍实施内容性激励,由于其拥有着明确的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引基层工作人员完成工作。针对中间层的员工往往会实行过程性激励,培养员工注重目标的实现过程以及探索创新对于问题解决措施的能力。针对高层管理者,企业可以采用综合性激励,该激励形式具有全面性和灵活性,能够促进后勤管理部门的变革与优化,对创新进程稳步推进存在积极影响。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且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后勤管理模式创新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推动后勤管理的改革,进而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曹曦.国有企业后勤部门精细化管理深度实施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9(36).

[2]李林川.创新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模式[J].企业管理,2019 (12).

作者简介:

王帅华(1981- ),男,汉族,河南漯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探讨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