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文化和高中数学相互渗透

2020-11-06蒙金玉

速读·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经道题新课标

蒙金玉

自从《新课标》后,我们研究发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每科都互相渗透在其中,而且越来越贴近生活,为生活服务。

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各方面文化知识非常深厚和浓郁,悠久灿烂,特别是在数学科学方面,它不仅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渗透了中国的各个领域,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古代的文化可以用我们的高中数学知来研究和解决,同时,我们也能学到很多中国文化知识,发现古代的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常优秀的,当时那么落后的年代竟然能够想得到那么深奥的问题,并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对于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学生更加应该好好努力学习,要比古人更加优秀才对,这是对学生鼓励的一个好机会,激励他们学好知识的一个好方法。

传统中国数学文化有着许多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知识,所以我们现在作为教师,不应该只教会学生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文化素质和修养,新课标要求我们把中国优秀的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让学生知道我们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我们更应该好好去学习,争取为祖国多做贡献。老师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研究和分类,才能更好地讲授给学生。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以下几道非常好的题型。

例1:《易经》中对二十四节气的晷影长这样的记录,冬至和夏至的晷影长是准确测量而得到的,其他节气的晷应长是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律计算得出的,《易经》中记录的冬至晷影长130.0,夏至晷影长为14.8存,则《易经》中所记录的惊蛰的晷影长应为_____寸.

分析:中国数学文化无处不在,很多古代文化就包含着数学知识在里面,应该更多地引入高中课堂中,这道题让很多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有一本非常厉害的书叫《易经》,并且全面了解和讲解了中国24节气,这个是知识是一个常识,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应该记住,且与语文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同学们还没有记在脑海里的应该趁这次机会好好记一记,想不到这语文的知识里面也渗透着一个数学的问题。所以这道题非常好,既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又能考查数学基础知识。

解:设晷影长为等差数列[an],公差为d,[a1=130.0],[a13=14.8]

则130.0+12d=14.8  d=-9.6

[a6=130.0-9.6*5=82.0]

晷影长是82.0寸,故答案为:82.0

例2: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的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隔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无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这个问题中,乙所得为   [76]     钱

分析:这道题让学生了解《九章算术》是我们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并且当时古代的劳动人民已经懂得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运用等差数列来解这样的题目,赞扬了我们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我们现在生活好了,更应该好好学习,比古代人民更加优秀才正确.

解:由题意,设这五人所得钱分别为

例3: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到:(翁)乃取一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若铜钱是直径为2cm的园,中间有边长为0.5cm的正方形,现随机向铜钱一滴油,则油滴正好落在孔中的概率是.

A.[π8]     B.[π4]     C. [18π]     D.[14π]

分析:这个《卖油翁》的故事我们在语文中已经学过,里面的寓言故事教会学生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多加练习,一定能熟能生巧,并且行行出状元的意思,很有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这道题目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非常新颖,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从这3道例题可以看出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代的科学家取得一个个优秀的成就,对解决生活、生产来说是非常了不起了,作用是巨大的,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的。随着社会不停地发展,数学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同学作为祖国新生的一代,要向老一輩的人民学习,争取创造出更伟大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屠靥韵,汪晓勤.中国古代数学文献中的数列问题[J].数学教学,2011(03).

[2]肖维松.九章算术等比数列问题[J].高中数理化,2011(24).

猜你喜欢

易经道题新课标
误会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我所认识的《易经》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易经哲学思想系统论及其网络性新探
这道题谁会做
易经就在我们身边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Q博士课堂
占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