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的“纯化”表达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启示

2020-11-06魏雍怡

美与时代·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纯化人文内涵

摘  要:在动画艺术的创作中,应该着重体现“纯化”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动画艺术不同于电影、电视剧艺术,没有真人演员的表演来表达,只依靠纯粹的声画和精致的剧情来表达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日本对动画表达的纯化非常重视,因此衍生出不少具有纯化表达的动画作品,值得我国动画创作者借鉴。通过探讨日本动画中的“纯化”运用,从中得出对我国动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动画艺术;纯化;内涵;人文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由观察现实生活上升到精神领域表达自我的行为。在艺术作品的诸多表达方式中,“纯化”这一表达方式,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壁画到中国的传统文人画,都能探寻到其中的奥秘。

纯化原始的含义是表达由多种物质的聚集体,通过物理或化学方面的方法手段,最后提炼成一类或同类物质的过程。而艺术的纯化,即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方式以艺术化的方式提纯凝练,使得艺术更具艺术性,更具艺术创作者赋予艺术作品的强烈个性色彩。因此纯化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将表现出相较于普通的艺术表达更为集中、更为典型、更为理性、更为纯粹、也更为强烈的高纯度特点。艺术作品中的“纯化”,是提纯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关于精神上、哲学上的思考,及他们对生命智慧的体察和感悟,最后才将其重新构建到他们的作品中,使得他们的作品具有无限探讨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将“纯化”理解为普通意义上的“简化”以及“净化”。

一、日本动画中的“纯化”表达

纯化在动画艺术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作用,能使动画的内涵上升到人文价值研究的高度。观众在观看高纯化的动画作品时,会不自觉地依靠自身的感性直觉去思考动画所表现的内容,思考其中包含的形式美的变化,思考创作者的个人意志、理性感知以及他们对动画艺术保留的天真与单纯。

日本2017年出品的《少女终末旅行》是一部别出心裁的末世动画,讲述了人类文明在极尽繁盛之后,因战争而迎来了末日。在末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和动物几乎消亡,所有的机器设备停止运行,复杂的都市楼宇废墟宛如逃离不开的迷宫。就在这样终末的世界里,两个在末日出生和成长的女孩相互扶持着,进行漫无目的的旅行。她们很多事都不清楚,在这样的废墟世界里懵懂又彷徨,在这样的世界里与人类曾经辉煌的文明不期相遇。集数为12集,其中让人最为感慨和沉思的是第4集的《寺院》。在《寺院》里,兩个女孩将那个明亮庄严的寺院当做是一个能过夜的场所,丝毫感悟不到这里曾经是末世前人们精神的寄托,高大的神像对她们来说只是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事物。在这里是能体会到作者对这部作品的纯化表达的,一个终末前科技发展到极致的世界,竟然会利用那么宏大的场地去建造寺院,去供奉高大的神像。而文明一旦断代,这些寺院神像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从中传达出的人类精神文明就无法传承下去。作者仅用短短的一集就显示出他对此的思考和体悟,用两个女孩的经历和对话表达出来,引人深思,这就是这部作品运用的纯化表达。类似的运用还有第5集的《雨音》,自然的雨滴打在不同的物品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两个女孩对旋律的初体验,于是她们拿出更多的物品放在雨滴之下,以期听到更多不同的旋律。漫漫雨夜,听着这样的旋律入眠,连心情都雀跃起来。作者在这里就纯化了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的影响和重要性。除此之外,这部动画还有许多情节都表达了作者对于反战的思考,认为战争最终毁灭的只会是人类自己。

同样是日本2017年出品的《宝石之国》,也是一部充满了作者的个人思考和体悟及对作品进行高度纯化的动画作品,而且还是一部运用最新3D技术的动画作品。作者市川春子曾经就读于佛教学院,在上学时她曾思考,在极乐世界中的地面上铺满了璀璨的宝石熠熠生辉,有谁关注铺在地面上的宝石们的心情呢?它们真的愿意被装点在地面上吗?怀着这样纯粹的思考,她创作了《宝石之国》。作品依然设定在人类消亡后的未来,拥有无尽寿命和永恒美丽的宝石人生活在这一大陆上,对抗着来自天上的月人。月人因他们充满宝石的光彩和美丽就想将他们都狩猎回去,磨成碎粉撒在月球上,以此来装点月人所在的月球,因此对于宝石人来说月人是邪恶的,是充满掠夺的。而就是这样的月人形象,用的却是敦煌壁画中佛教的飞天神女来表现。作者市川春子还在这部作品里表达了“魂、骨、肉”的观点,涉及了这部作品里的三个种族。“肉”是蛞蝓一族,寿命很短,防御力不高,只能为月人“鱼肉”,却又充满了天生的善意和做了坏事后的愧疚。“骨”就是美丽永恒的宝石人,虽然美丽,却没有过多属于人类的情感,因为拥有无尽的寿命,所以对生和死的体会并不深刻,并且容易遗忘。而“魂”就是月人,他们贪得无厌、喜好掠夺,外表充满神性,内里却符合人类“性恶”的一面。“魂、骨、肉”都是人类所具有的,作者却将其拆分成三个来一一描写,充满了矛盾和张力,这就是一种“纯化”的表达方式。

2019年出品的《动物狂想曲》,这是一部纯化程度极高的动画作品,甚至堪称是一部艺术品。作者板垣巴留将动物和人类彻底交融在一起,将动物们以人类的姿态、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秩序社会呈现出来。在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之间的紧张矛盾中,在大灰狼雷格西和迷你兔春之间的情感牵扯中,聚焦人类是应该遵循与生俱来的本能尊重天性,还是应该寻觅真正的自我,与本我斗争到底这样的一个话题。其中表达了两性问题、强弱问题、阶级问题等一系列社会尖锐的问题,作者将这些都融入其中,让观众一时分不清动画里的角色到底是披着动物皮的人类,还是披着人类皮的动物,这样的纯化表达具有非常深邃的探讨性。

二、中国动画的崛起

意境和境界,是中国历代的艺术家们孜孜不倦、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博物馆留存至今的传世艺术作品里,无论是文学诗歌还是画作书法,无一不饱含深邃的意境和境界;而意象则是组成意境和境界的关键,仿佛蕴藏着超越时间和历史的语言,让现代的我们依然能读懂古代的他们,能体察他们的内心深处和人生智慧,让扎根于中国本土的美学依然能代代相传下来。而与中国绘画美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动画艺术,在近年来也异军突起,仅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就将近五十亿,这无疑让喜爱和从事动画艺术的创作者们欣慰和兴奋。因为比起欧美、日本的动画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本土的动画曾一度受冷落,原因除了人们在思维意识上认为动画是给低龄儿童看的以外,动画作品在创作内涵上也的确存在诸多不足。现在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人们开始尝试接受将动画当做艺术来欣赏,且老少皆宜。

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造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为中國动画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动画影片历史中,有四部水墨动画影片奠定了国际动画界极高的艺术声誉,分别是《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山水情》。这四部动画采用的是水墨画的绘制方式,凭借唯美的水墨画面和超凡深远的意境,让动画展示了传统制作无法实现的画面水墨晕染,令整部动画充满中国独有的气韵美学。直到近年中国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品问世,近十亿和五十亿的票房使得热爱动画艺术的年轻人重新燃起对这一行业的激情,投入到创作中去。在配合高科技创作动画的同时,近年来的动画作品中表达的内涵已经不仅是对低幼儿童的思想教育,在动画的内涵中还包含了创作者的生命感悟和人文思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动画的主人公都有别于传统的人物形象,创作者们赋予他们全新的人格和形象,承载着创作者们借动画表达的“重新认识自己”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感悟。这其中就带有动画艺术中“纯化”的表达,几乎通篇的起承转合都表达一个哲学命题。

中国动画不仅在市场上得到了空前的反响,在思想教育的层次上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动画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以兔子可爱近人的卡通形象来描述中国人民悲壮激越的近代史和复兴史。以动画的形式和形象叙述史实,并不是随意对待历史,而是以年轻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展示这段历史,更好地激励和鼓舞年轻人为来之不易的国家与和平安定的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虽然视觉画面上看起来生动活泼,像专门创作给儿童观看的作品,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无论是幼童还是成人都能深刻体会,这就是动画艺术的“纯化”表达。

三、对我国动画艺术未来创作的思考

因有《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高票房动画作品珠玉在前,中国的动画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也有不少投资公司给予资金赞助,以期获得高票房的回报,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动画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不能照搬复制它们的成功模式的。中国动画在沉寂多年后,在新型媒体的传播效应下,一部画面精良、创作新颖、逻辑完整的动画的横空出世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受到广泛关注,但也不会达到部部成功的地步。随着作品数量的增多,市场需求的加大,观众的审美只会越来越高,要求会越来越严格,这就需要动画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有更多的创新和思考。

题材内容的选择既要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又要在富饶的文化土壤中开出崭新的艺术之花来。对待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技艺或者“非遗”,要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和创新,或是以此为灵感创造新型的题材和故事,再适当借鉴国外优秀动画作品,才能创造出剧情精彩且老少皆宜的作品。在创作上,思维要大胆放开,动画的艺术世界本就以艺术家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基础,不要局限在固定的思维里,或者想着面面俱到,要尽量以最小的细点来放大最重要的主题。创造一部动画作品时,全篇的人文核心要把握好,在动画中需要呈现出来,且要在关键剧情中升华。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动画产业中,动画从业者除了要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外,还要坚守热爱这一艺术的单纯和本心。只有对自己认知透彻、目的明确、能把握自我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地将“纯化”的艺术表达运用到动画艺术上。

四、结语

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动画创作家始终致力于创作具有本国特色的动画作品,坚持以传统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为题材,采用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表现形式,创造了一批具有东方美学风格的动画作品。作为一门新兴的视听艺术,中国的动画艺术和中国的视觉造型一样,都含有中国传统又独特的美学境界和哲学智慧。因此,在塑造动画美学价值观上,动画艺术也应当是一种“纯化”的艺术,深入体悟古代人文智慧和哲学思想的同时,再把中国传统的绘画、戏曲、民间工艺如剪纸、壁画等艺术进行整合交融,将动画的时间、空间整合成全新的多维艺术时空。这种整合的动画美学观恰似中国文人画中诗书画同源的精髓和境界,使动画艺术富含深厚的人文思想。

参考文献:

[1]王馗.剧种纯化与非遗保护[J].福建艺术,2015(5):10-16.

[2]凌徽涛.艺术语言的视觉纯化性[J].江淮论坛,2010(4):187-190.

[3]陈怡璇,孟香旭.基于日本动画的发展分析中国动画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农机,2018(10):173.

[4]代钰洪,王践.中国传统动画美学观面临的冲击和挑战[J].四川戏剧,2018(8):40-42.

作者简介:魏雍怡,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批评。

猜你喜欢

纯化人文内涵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缬草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人文社科
瑞加德松的全合成研究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