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信泰富澳元期权巨亏事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分析

2020-11-06刘成田浩川陆杰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刘成 田浩川 陆杰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2008年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利用澳元累计期权合约进行外汇风险对冲而发生巨大损失的事情始末,基于2017年COSO协会发布更新版《企业风险管理——与战略和绩效相整合》框架文件分析企业如何有效进行内部控制,详细总结了该案例的教训与反思,并提出相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措施建议。

关键词:中信泰富;累计期权;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逐步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国企业不仅向全世界出口贸易品,也开始直接对外投资并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套利或套期保值。但金融及衍生品市场本身具有风险高,技术要求高等特征,而国内相对缺乏成熟的金融衍生品,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市场明显经验不足,同时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以及经营活动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使得中国企业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风险意识薄弱,没有严格的风险应对措施,极易出现内部控制问题。本文以中信泰富的外汇买卖合约巨亏事件为例,探讨如何在公司经营中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其利益目标,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措施和方法。内部控制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层面以确保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的顺利执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财产安全。

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控制框架。2017年COSO协会发布更新版《企业风险管理——与战略和绩效相整合》框架文件(以下称“新框架”)。在经历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网络技术革命等社会经济技术变化给机构带来重大风险意识冲击的背景下“,新框架”对内容进行了诸多调整,更体现出对企业核心价值、文化等重大背景理念性的重新认识,并表示内部控制和内外部审计都不能有效地将风险管理纳入控制和审查的环节中,因而并不能规避企业风险。“新框架”旨在弥合风险管理和内控,明晰企业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绩效密不可分的整体理念。

在风险管理框架下进行内部控制,更加重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强调事前控制,可以做到经营项目中灵活且全面的防范、转嫁、分散或承担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重要方式。

二、中信泰富澳元累计期权巨亏案始末

2007年香港上市企业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进行铁矿项目投资,整个项目的资本开支每年至少10亿澳元。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7年 12月前后与包括花旗银行等在内的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累计期权外汇合同被普遍认为是投机性很强的高风险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期权。除期权的一般特性外,累计期权合约设定了上涨超出取消价和超倍下跌买入单位,如果标的物的市价超过期初价的一定比例,那么该期权合约自动终止,如果标的物的市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则必须买入一定倍数的標的物,这使得累计期权合约的多头方收益存在上限,但损失却是无限的。

2008年澳元大跌60%以上,中信泰富触发看跌期权交易,陷入巨额亏损。2008年 10月 20日,中信泰富对外发布公告称,因澳元大幅跌水,公司炒外汇发生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其中,包括已经实现的亏损约8 亿港元和估计的亏损约147亿港元。次日,中信泰富的股价开盘即暴跌38%,跌幅达到55.1%,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分析,中信泰富明显缺乏良好的内部环境,风险识别、评估程序缺乏。中信泰富称其外汇合约的目的在于套期保值,但公司签订的合约须接受的94.4 亿澳元总额远大于公司铁矿石项目预计所需的约26亿澳元总量,与交易目的相悖。公司内部没有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衍生工具投资制度,而贸然从事投机项目。同时中信泰富内部沟通与信息传导备受阻碍,控制活动漏洞百出,监控机制严重缺位。亏损事件后,中信泰富时任董事会主席荣智健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财务董事未遵守公司对冲风险政策,且在交易中未按规定取得批准,越权行权导致亏损,相关交易的原始单据上页只有财务董事和一个交易员签名,可见其内部控制缺乏应有的职责分离。

三、建议与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中信泰富事件揭露出该公司明显存在着董事会虚置、经理人过分集权等使得内部控制失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涉及上百亿港元的外汇合约竟然在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批准执行,这是对股东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董事会、监管部门和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监督负有重要责任。“新框架”中强调董监高最初对企业战略、风险偏好、企业文化的设定和企业资本资源的承受能力是企业风险的根本来源。因此:

(1)     董事会应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并使之在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做出独立、客观的判断,同时与高管层根据企业整体目标确定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的目标和相关策略,并据以确定企业的风险偏好,减少企业内部投机意识。

(2)     建立成文的、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政策与决策程序,合理设置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执行权、结算权、监督权严格分离,并以此为依据严格执行。同时,设立独立的、专业的、可以越级上报的交易现场监督者,以避免应对黑天鹅事件不及时等问题。

(二)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强化外部监管,加大信息披露,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壮大是我国实现金融市场化的重要一环。结合国情,逐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提供足够的风险分散工具,而且可以倒逼企业对内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对金融衍生工具形成正确的认知。

第一,深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制度,推进交易立法进程,为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衍生品交易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应确保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保留创新空间。

第二,加强外部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包括市场准入监管;持续性监管,主要是对财务报告制度监管、企业流动资金充裕度的监管等;对从事投资业务公司的内控制度进行监管,以保证衍生品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统一性。

第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誠实且客观的信息披露不仅可以促使问题尽早解决,还可以防止形成系统性风险,增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这既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保证,也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艳芳,杨爱义.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基于中信泰富事件的分析[J].财会月刊,2010(29):78-80.

[2]   王莹.中信泰富事件分析报告——解读中信泰富投资澳元外汇衍生品巨亏深层原因[J].现代商业,2009(17):35-36.

[3]   樊昌昊.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案例研究——以中信泰富外汇事件为例[J].经贸实践,2018(05):93+95.

[4]   成姝妍.从中信泰富事件看外汇衍生交易风险管理[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1):36.

[5]   郝松,蔡钊艳,连波.基于中信泰富衍生工具运用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03):102-103.

[6]   王舒逸.简析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运用——以中信泰富澳元衍生品巨亏案为例[J].企业导报,2012(11):39-40.

[7]张霞.中信泰富内部控制分析[J].会计师,2018(24):47-48.

[8]   王琦.浅谈企业如何规避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以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9(06):130-131.

[9]   卢林.浅谈企业规避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以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06):68-71.

作者简介:

刘成(1999.03—),男,贵州省遵义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系,本科生。

陆杰(1998—)男,安徽省铜陵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本科生。

田浩川(1998.07—),男,湖北省恩施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统计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