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初探

2020-11-06刘桂斌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创新

刘桂斌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同时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阐释了大数据背景的相关特点,并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分析,从而提出了高校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原则与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通过大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相互融合,利用大数据思维构建了数字化的信息平台,方便老师和学生直接进行交流和对话,老师还可以对心理健康咨询的学生面临的问题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构建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材料库,为以后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这样就提升了心理健康咨询和诊断的效率。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经济革命,也是一场教育革命,“在教育变革的大数据时代,谁占据了教育大数据,谁就把握了教育的未来”,大数据技术使跟踪每一位大学生的数据成为可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从群体向个体转变,真正实现个性化教育指日可待。在这场教育革命中,机遇与挑战共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指出“: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一)面临的机遇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被调查者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调查过程中,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调查的结果反映的是被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不具有针对性。调查活动也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局限。借助大数据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大数据能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决了传统研究方法中的样本代表性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方法是在被调查者无意识下进行的,不会有外界干扰因素,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所有被调查者的真实情况,有助于老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的建立。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可以及时更新数据信息,打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性,不仅节省了研究成本,而且提高了研究效率。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独特功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对于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制定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对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同学,要利用合适的教育方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具有个性化和创造力的人才。此外,大数据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自己的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大数据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并做出及时调整。

(二)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将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诸多突破性发展,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利用大数据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大数据中个人隐私泄露以及大数据自身数据安全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大数据信息的碎片化和非结构化等特点,增加了教育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评测的难度。另一方面,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的单向传授,在大数据技术下,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较为前沿的信息,教育者的权威地位会受到一定挑战。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要树立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相关理念,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样得到发展。

三、大数据视角下创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应该说,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从观念认识、理论研究、教育模式、平台建设以及保障机制等领域共同发力,才可以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圈。

(一)建立相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数据分析平台

一是建立筛查分析平台。大数据本身并不产生价值,如何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对人与社会产生帮助才是它的价值所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是数据分析,基础是数据收集,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和档案库,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规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合理运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对学生心理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准确预估,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们具体心理状况的了解。在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时,要注重对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的保密,避免泄露学生的信息导致学生信息被非法利用。二是建立预警跟踪平台。通过筛查分析平台获得的数据,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判断,当发生学生心理数据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对预警信息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信息发送给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从而建立健全动态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机制和管理机制,为后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式

由于在现实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元且复杂的,使得大学生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人格障碍、心理抑郁、情感困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甚至由于心理问题而出现自杀现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研究这些心理问题时,通常都是采取问卷调查、经验研究的方式,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研究成果,对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限于数据分析、样本选择等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成果不够系统、深刻,无法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支撑。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线化、数据化,通过大数据去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必须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向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同时也是由经验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向科学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转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正确认识这种研究范式转型的必要性,主动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范式转型,才可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面临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据此,笔者认为,通过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数据分析平臺,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陈潭.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