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对安徽省高校龙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研究

2020-11-06朱治军李荟李宁馨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传统文化高校

朱治军 李荟 李宁馨

摘要:安徽省近年來大力推广高校龙舟运动,对安徽省高校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探究龙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析安徽省为继承和弘扬高校龙舟文化做出的一系列举措,论述其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大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人们对于龙舟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龙舟运动;传统文化;文化强国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面对流行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中华传统文化地位日渐式微。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全社会也掀起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龙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安徽省教育部门近年来大力向全省高校推广和弘扬龙舟文化,举办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受到省内各大高校的广泛支持,大学生群体参与热情高涨。

一、龙舟文化发展历史及现状

赛龙舟,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居民为纪念投江自尽的楚国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屈原,而逐渐发展而来的民俗活动。但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显示早在屈子投江以前,吴越地区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类似活动,相比于浪漫传说,龙舟更像是我国古代先民对于龙图腾崇拜的物质载体。经过长期的演变,由赛龙舟活动发展而来的龙舟文化,也逐渐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尽管同为龙舟竞渡,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赋予了其千差万别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因此造就了龙舟文化的多样性和无限魅力。龙舟活动以其独特的观赏性和蕴含的团结协作精神,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并传承至今。

龙舟文化当今社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其中以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最为兴盛。这些地区坐落于我国东南部,季风气候显著,雨水众多,河道交错,水乡密集,为龙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而随着官方与民间的大力推广,龙舟文化开始有向我国北方和西部发展的趋势,黄河流域的广阔水域上也开始出现龙舟的身影,反映出龙舟文化在我国各地区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运动这一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古老活动,具有了更多现代特点。为了规范龙舟运动,龙舟爱好者们聚集在一起,组建了不同级别的龙舟协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龙舟竞渡标准与规则。全国各地区组织单位也组建不同规模的专业或业余龙舟队,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龙舟赛事,其中较知名的有中华龙舟大赛等全国性比赛,使得龙舟活动摆脱了传统民俗活动的枷锁,成为更加专业的现代体育赛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文化输出的不断深入,龙舟文化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广受其他大洲人民的喜爱。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举办龙舟赛事,国外中华文化爱好者们希望以龙舟竞赛为窗口,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龙舟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

二、安徽省高校龙舟文化传承与弘扬

龙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安徽省大学生群体范围内一直广受欢迎。近年来,省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龙舟队,并开设了龙舟相关课程,吸引了众多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大学校园也逐渐成为龙舟文化发展的沃土。

安徽省高校龙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离不开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的举办。为打造安徽“龙舟嘉年华”,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的“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要大力推广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精神,大力弘扬传统龙舟文化,安徽省龙舟协会以高校龙舟运动为切入点,继续大力发展和推广安徽省龙舟运动。自2014年成功举办首届安徽省龙舟公开赛(高校组)以来,龙舟项目在省内各高校中逐步推广开。2015年7月 12日,第二届安徽省龙舟公开赛(高校组)在合肥举行,来自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8所院校的12支代表队参与了此次赛事,标志着这一高校龙舟赛事的尝试取得成效,安徽省高校龙舟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随后几年间,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在省内高校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参赛院校数量和参与人数增长迅速,赛事水平提升显著。

为吸引更多高校学子参与龙舟赛事,感受龙舟文化魅力,在弘扬龙舟文化和提高身体素质目的基础上,赛事组委对赛制和比赛形式做出了多种创新。在原来的500米和200米直道赛比赛形式中,增加了100米直道赛和女子组比赛,降低大学生的参与门槛。不仅如此,还发展出了龙舟拔河赛等花样比赛形式,提高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至2019年,该项赛事已举办六届,高校组规模已发展至省内10所高校的16支代表队,共约200名大学生参与。各大参与高校中,安庆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代表队表现稳定优异,多次取得好成绩。多所高校对于龙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加大了对龙舟队训练设备的投入,使得一些近两年才参与进来的高校代表队训练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成绩提升显著,赛事竞争更加激烈。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的举办,为高校龙舟文化的发展播撒了种子,也为各大高校展示龙舟风采创造了广阔舞台,更是安徽省高校龙舟发展水平的重要展现。

作为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参赛队伍之一,安徽财经大学龙舟文化发展迅速,龙舟赛事参与活跃,成绩稳定,可以作为安徽省高校龙舟文化发展的缩影进行考察研究。2015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校体育教学部支持下,由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牵头,建立了安徽财经大学龙舟队。经过教练员和队员们的不断摸索和艰苦训练,顺利参加了2016年举办的第三届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由于校区滨临蚌埠市龙子湖,训练场地得天独厚,学校也不断加大投入,安徽财经大学龙舟队规模发展迅速。第一期龙舟队仅16名成员,而发展至今已保留有48名现役成员,拥有14人小龙舟两艘,22人大龙舟一艘,基本满足训练和比赛需求。安徽财经大学龙舟队是安徽财经大学龙舟文化发展的标志,它的创建使校园内几代学子初识并了解龙舟文化,参与龙舟运动。爱好龙舟文化的学生组织龙舟协会等社团,向同学讲述龙舟历史,分享龙舟知识,弘扬龙舟精神,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龙舟运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校龙舟队在省内赛事的优异表现,使得更多人关注龙舟运动,欣赏龙舟赛事。学校还开设了多节龙舟选修课,由校队专业龙舟教练授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满足学生对龙舟文化的好奇。龙舟文化的快速发展也掀起了校园内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浪潮,鼓舞了学生对其他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情。

三、高校龙舟文化发展的意义

大学,是我国未来建设者的摇篮,也是传统文化继承的前沿阵地。而龙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其蕴含的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龙舟文化的弘扬,直接推动了高校龙舟运动的普及,将更多高校学子从电子屏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参与到龙舟运动中,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了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响应了全民健身的号召。而龙舟运动作为集体项目,需要团结协作的配合,这无疑对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和合作观念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开展多彩的龙舟文化主题校园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出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大学生的性格品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同龙舟文化的积极作用,通过开设龙舟课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加强了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了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校龙舟文化的发展,也将促进社会范围内龙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提高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使中华传统文化不再封存于古老的历史典籍中,而是以充满现代感科技感的方式,展示中华民族祖先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龙舟赛事的普及,也将加强对龙舟运动的理论研究,提高龙舟运动的专业化程度。更加规范的组织机构和赛事规则,高素质的龙舟教练与运动员,共同促进了龙舟赛事观赏性和竞技性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它既是古老精神图腾的呼唤,也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高校龙舟文化所代表的先进校园文化,引领着我国未来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而它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品质,曾引导中国人民走出苦难,也将在新时代带领我们走向复兴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李兵.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对传承龙舟文化的影响研究[J].时代文学.2010.06.

[2] 许志娟.龙舟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11.05.

[3]廖一铭;管佩文;張鹏.龙舟运动对高校龙舟文化传承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8.12.

[4] 罗磊.龙舟文化传承过程中高校龙舟运动起到的作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育研究.2016.03.

[5] 于楼成.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价值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02.

[6] 尹进.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05.

本文属于安徽财经大学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创新训练项目《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对安徽省高校龙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10378196)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赵秋延。

作者简介:

朱治军(1999—)男,汉族,安徽滁州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三年级在读;

李荟(2000—)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二年级在读;

李宁馨(2000—)女,汉族,安徽宣城人,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二年级在读。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传统文化高校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