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2020-11-06曹娇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生物学素养的形成是高中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社会发展和个人终生发展所涉及的特质和能力的逐步形成,而终生发展是本文的涵盖范围。我将从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解释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素养的形成,并分析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扫盲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意识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满足自己各方面发展(包括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所需具备的基本需求和能力。就如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一样,它是学习和研究的基石,也是批判性思考过程中的引路石。道德是一种尊重真理的精神。理解科学的本质,结合科学与手段之间的重要性,并逐渐理解基本知识和技能、方法与思想;建立个人成长和人类发展的原则。生物学课程面向高中生,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学习生物学的高等教育来获得更高的生命科学观念,并且从中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前景。学科强调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包括生活和逻辑思维概念,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换句话说,生物学教育相当于识文辨字,其重点是使学生适应他们未来的社会和个人生活发展需求,并从概念的角度提高他们的断字能力。人类交往中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等活动,生物学中像全球气候变暖,动植物的濒临灭亡,流行病大爆发,这些与人类活动都密切相关。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同样与教学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而,生物既是生活,生活既是教育,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人本情怀。

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问题情境,炼理性思维

什么是逻辑思维? 理性的思维是对科学的运用,对事实的深刻理解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思维方式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理科生学习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理性思维,它在发现生命规律和探索生物学的社会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与科学探索相关的内容呈现。在每个探索的内容中,对科学家或者操作者的理性思维都显露无遗,老师在考虑教学设计时,结合这些知识内容创建出真实的问题情境,进一步锻炼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出理性的思维。比如,老师在讲授光合作用这一课的内容时,可以对相关科学家的实验做出更加深层次的讲解和探究,比如通过三棱镜照射出的单一光谱和好氧细菌的对照,学生可以意识到氧气的产生条件;那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色素带的分布和对应颜色;为了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切身的探索体会,从当前所学习的知识难点出发,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光合作用暗反应和光反应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相关名词或反应。总之,最终目的都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尝试将遇到的问题解决,使学生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以概念承载,树生命观念

生命的观念,是在充分分析了生命现象,经过理论联系和论证后所形成的观点,比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的观念,也是由很多生物学概念做铺垫,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高中生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概念,对于生命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助力。生物老师要深入地对教材加以研究,深层次地剖析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使学生的生命观念得以加强。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是生物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充分了解生物学之后,学生会参加社交和各种讨论后做出有效的决定。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生物学老师需要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在高中生物学教科书中反映他们的社会责任的内容。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意识到生物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在他们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如果你了解遗传变异,则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来普及遗传学知识。掌握艾滋病的传递方式,可以教人们如何预防艾滋病。在了解了生态环境之后,学生们建立了环保意识,并积极推广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要培养核心知识,学生需要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证据是勇于探索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发展学生科学精神的必修课。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教学生积极探索和学习。例如,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课程之前,教师能够与学生识别有丝分裂每个阶段的变化特征。接下来,我们将思考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其对应的细胞分裂方式,再拓展追问哪些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以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做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了解生命的起源,树立起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科学观念。

(二)注重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核心素养的培養要求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用于开展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将活动延伸至课外。如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种植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水、光、空气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绿萝是家庭中常见的盆景植物,绿萝的种植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可以记录绿萝每周的生长变化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定期向教师反馈。

总之,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夯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核心知识。教师还要结合生物教材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创设身临其境的问题情境,讲练结合开设课堂教学。并自始至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芳.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5-6.

[2]王金,胡兴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设计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0):45-48.

[3]顾卫.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104-105.

[4]杨九诠主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5

[6]杨志成.核心素养的本质追问与实践探析[J].教育研究,2017,38(07):14-20.

作者简介:曹娇娇,1987年11月,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单位:成都市大弯中学,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教育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