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20-11-06王德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8期
关键词:读图新教材自学

王德胜

摘  要:今后地理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应单纯考虑如何把地理知识讲清楚、透彻,而应当探索和研究教会学生自学的有效方法和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把开启地理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给学生,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爱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我从地理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和过程出发,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几个教学方面入手和尝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自学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过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关注学生‘全面和‘终身的发展。”地理教师要让学生自拟学习目标,亲身获取知识,自我调节学习的科学方法,自我检测、评价学习效果,真正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自豪和信心,促进地理知识的有效获取和理解,提高地理学习成绩。从地理教学过程的几个具体环节和过程出发,我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几个教学方面入手和尝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大力提倡课前预习,养成学生课前自学的习惯

我校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全部采用“讲学稿”教案形式,教师提前一天把自己编制“讲学稿”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参照教材和“讲学稿”自学,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结构和教师的讲课思路。其中“预习导学”部分就是学生自学提纲和要解决的问题、知识点,要求学生亲自查找必要的工具书、参考书,互联网上查询、收集资料,自主完成有关问题和试题,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为听讲和理解新课做好心理准备和良好氛围。然后教师课前一小时抽取部分学生的“讲学稿”进行批改,批改后再发给学生,由学生用红笔订正、修改,进一步明确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掌握学生实际状况,以便提高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通过学生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在听讲过程中能带着问题和疑惑,跟上教师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接受地理知识。”[1]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减少课堂教学内耗,节省课堂宝贵时间,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板块组成,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切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平台。我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水平,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板块组成和结构形式,在以下教材组成方面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地理自学习惯。

(一)自学课文“正文部分”,感悟和领会新教材

有些教材正文部分比较浅显易懂、简单易学,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学习和研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运用自己有的知识和体验经历,去碰撞探究课本新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感悟,自我解决问题,无需教师细致讲解,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二)自学“阅读教材”,加深对新教材正文部分的理解和记忆

“阅读教材”是对地理新教材正文部分的解释、补充和说明,是新教材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文字部分。“阅读教材”紧扣教材正文和配合学生活动,短小精悍,简明扼要,文字活跃,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料和信息,和正文部分互为衔接照应,相得益彰,倍受学生喜爱和青睐。

(三)让学生自主“读图、绘图、填图”,巩固落实所学地理知识

首先要教会学生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地图语言和符号,知道自己如何独立读图、析图和查图,进而学会有关读图技能技巧,掌握一般读图方法和步骤,培养读图习惯,找到了学好地理的“金钥匙”。

(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参与探讨“活动”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新教材将“活动问题探究”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加大了“学生活动”篇幅设计的形式和类型。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积极参与活动中去,亲自动手、动脑、动眼和动口,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高度浓缩、概括,学生自己总结、提升,使地理知识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和描绘出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总结习惯和能力。

三、课后独立、认真完成地理作业,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布置地理作業,可以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我发现存在问题,形成一定的地理技能技巧、反馈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地理作业要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水平,要适时、适量、适中,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和弹性,要注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由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查漏补缺,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尝到自学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学具和载体。”地理教材的作业部分一定要紧密配合地图设置,结合“读图分析题”和“学生活动”,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读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针,锻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地理自学习惯。

总之,在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勇气和信任,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立足于学生实际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重要目标和归宿,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往,学习生存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主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为自己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才是地理课堂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卢文石主编:《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预习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8期,P44页。

[2]朱翔主编: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教师教学用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P98页

猜你喜欢

读图新教材自学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