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教学,行走在路上

2020-11-06张仁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8期
关键词:词语语言语文

张仁霞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贯穿于中小学的教学之中。然而我国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一直存在“高耗低效”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2011年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和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个定位中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且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突出“语用教学”。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语用教学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也进行过一定的探索,下面我主要谈谈我在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点语用教学的策略。

一、激趣导学,厚积薄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学生学情全面了解,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交际的欲望,调动多种感官进入交际,产生积极的表达态度。儿童记忆力强,让他们多读多背,把书本上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日积月累,词汇丰富,再进行说话、写话时就能自如地运用词汇及恰当的句式进行仿写、创写。

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翠鸟》片段时,是这么设计的:

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谁能提醒一下于老师?

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

生乙:不带钩的。

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羽毛”的“羽”字下面不带钩的。请同学们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

一个“提笔忘字”的巧妙设计,不着痕迹地提醒了学生正确书写“翠”字。

二、文本细读,搭建桥梁

文本细读,就是要“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言语秘妙。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直抵文本要义,选准教学切入点,捕捉语言训练点,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迁移和语用。

合肥师范附小的李智慧老师在进行《清平乐村居》的一词教学时,采用了“读──思──悟──说──写”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词人对语言文字的妙用。指导“读”时,教师采用“断句引导,教师点拨,创设情境,齐读共鸣”的四个步骤对全词进行整体感知,由读到诵进而达到歌唱,使学生对词意理解的节奏感和韵味感体现了出来;指导“思”时,教师出示了“读_____这一句,我仿佛看到(听到)_____”的填句训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当学生对这首词中的“字、词、句”的理解能够驾轻就熟时,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一段话“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老两口几杯酒下肚,话就多了。老爷爷望着老奶奶捋着胡子说‘老伴呀_______,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老头子呀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觉得这对恩爱的老两口可能会聊些什么呢?(聊景色、聊儿子们、聊曾经的往事……)对学生进行说话的发散思维训练,巧妙地进行了口语交际的渗透。

特級教师虞大明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这课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重点突出,先从题目切入以“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展开,学生回答,有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颜六色、自由快乐……然后虞老师追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园子?”学生在得出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几件事后切入最具体的事例“铲地”,体会“我”在园子里的那份自由、那份开心,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第16自然段,体会人的自由,在这里适时进行了按“我愿意()我就( ),我想做( )就()”句式的写话。通过品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借景抒情”这一写法。

三、分层推进,横纵联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三步走”。低年级以会读、会认、会说为训练主线;中年级以积累、学习写作方法、语言运用为训练主线;高年级以语言运用为主线,口头表达与写作并重。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大课堂。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曾经听一位教师在教授人教版第六册课本《放风筝》一课时,有四个形容词:橘红、墨绿、金黄、瓦蓝。它们都是由前面的名词性语素和后面的形容词性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教师凭借自己的语汇知识抓住了这个训练点,设计了如下训练:

先让学生把这些描写风筝和天空色彩的词语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找一找这些词语形式上的共同点;接下来分别找出与这些词语结构相同的、表示色彩的词语,先口头回答,然后写出自己知道的这类词语全班交流。结果,学生找出了许多这样的词语,如,表示“红”的词语有:火红、粉红、枣红、血红;表示“绿”的词语有:翠绿、碧绿、草绿、葱绿、豆绿、鸭蛋绿;表示“黄”的词语有:杏黄、蜡黄、米黄、土黄;表示“白”的词语有:雪白、灰白、银白、乳白、鱼肚白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丰富了词汇,而且从中领会了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多样和汉语词汇的丰富多样,在训练里参透了热爱祖国文字的教育。

四、活动载体,助推语用

我常常听到有些学生在下课说一些昨天晚上观看的动画片,而且说得津津有味,有时连上课铃响了也不知道。这件事使我想到:既然学生对此兴趣浓厚,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每天在中午定时播放一段简短浅显又生动的动画片或故事片,看完以后,便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说故事,谈谈感想,有时甚至续编故事,自演故事。事实证明,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由于说话的内容形象有趣,学生容易做到想说、乐说、创造性地说。在这种快乐地交流中既激发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自信和愿望,又训练了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准确性;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各种有益的教育,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要求。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语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通过言语实践,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崔峦.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J]. 小学语文,2010,(9):P.4-5.

[2]沈大安. 语文教学走向生本[J]. 小学语文,2009(10):8-11.

猜你喜欢

词语语言语文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我的语文书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有趣的语言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