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2020-11-06林露琼
摘要:本文基于分析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性,首先分析合唱基础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反应力、口齿的清晰度和肺活量;其次分析合唱基础训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内心听觉的练习;最后分析通过构建合唱教学氛围,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借助图形谱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唱效果和音乐演唱水平。
关键词: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合唱基础训练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音乐课程作为一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学科,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属于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合唱之中传递出集体主义精神。因此,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性,逐渐强化学生的歌唱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从而促使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演绎出完美的合唱,实现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锻炼听力反应力
对于合唱基础训练来说,需要较高的听力反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自己所表达或延长的部分,还要充分记忆好节奏、音准。同时,学生也要对其他同学的音乐表达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从而在音乐表达阶段,将自身水平以更好且更具有旋律感和情感的方式进行展现,促使整个合唱更加完美。因此可以说,合唱基础训练,就是对学生的眼耳口脑各个器官进行协调性的训练,逐渐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音乐感知力。
(二)锻炼口齿的清晰度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时期,所以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表达训练,能够为学生今后准确流利的表达奠定基础。合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独特方式,不同的曲目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合唱基础训练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齿。演唱欢快、节奏较快的歌曲,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表达歌词;而演唱抒情、节奏较慢的歌曲,尤其是在学生从慢的部分向快的部分转换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肺活量
合唱基础训练中的发声练习,是学生维持高水平演唱的保障。可以说,如若学生气息运用不当,就会在合唱中出现干吼的方式,这不仅影响合唱的美感,还会危害学生的嗓子,尤其是处于变声阶段的学生,危害更大。因此,对于学生合唱基础训练,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肺活量,教师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学会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鼓起肚皮,将一口气坚持到10到15秒,最后呼出。
二、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
(一)音准练习
合唱教学基础训练中的音准练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音准水平,是影响到合唱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音准训练,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音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唱名手势,展开音阶的练习,借助手势的暗示作用,让学生理解到音阶的关系,尤其对特殊的音符进行倾向性教学。比如,mi fa、si do两组音都属于半音,所以教师在手势上要直观地体现出高音,这样当学生看见手势后,就会感知到音准的高低,以及音阶之间的距离,更利于学生的读谱。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魔术手势,这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师根据音程构唱、和弦构唱,借助手势的变化指导学生,而此时需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始终跟随教师的手势进行演唱,唱出旋律,唱出正确的音准。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歌曲,提取主干音,用左右手分别代替一个声部,引导学生根据手势进行声部的完美切换,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和声的美妙。
(二)节奏练习
在合唱教学基础训练中的节奏练习过程中,音乐教师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展开节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多个声部的节奏感,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感知力。首先,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卡农的轮流演唱方式,运用单一或者立体的节奏,来训练学生的多个声部意识。比如,音乐教师拍出一个小节奏,引导学生展开模仿,随后教师就可以即兴生成进行拍击,让学生能够认真聆听教师拍击的节奏,并且尝试拍出教师的节奏;其次,因为音乐节奏属于旋律的骨架,包含了时间、空间和韵律,而且每一个节奏都有独特的旋律。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声部的训练,直接锻炼学生的多声部思维和听觉的节奏感,为学生的合唱奠定基础。比如,人音版中的《森林水车》歌曲,为2/4拍,G大调,一开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对学生进行单组的声音练习。随着教师增加手势加入第二组、第三组,这样学生对某一个固定小节、固定节奏的不断重复,更利于学生把握好自己的节奏,控制好演唱的速度,确保合唱时的节拍一致,既锻炼了学生的多声部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恒拍感。
(三)内心听觉练习
内心听觉,属于听觉能力的一种,是通过音乐记忆内在想象出旋律、音高和节奏,并且进行演唱。在小学音乐合唱基础训练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内心听觉练习,运用柯达伊唱名手势,引导学生进行音程和和弦的演唱。比如学习人音版中《我和你》歌曲,由于歌曲中男生的声音低、女生的声音高,所以音乐教师就可以将男生与女生分为两组,让男生女生分別进行歌曲演唱,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手势在心中默唱旋律,并且鼓励学生不看手势进行合唱,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力,从而确保学生在反复的合唱练习之中,真正将歌曲牢记于心。
三、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合唱教学氛围
对于合唱教学基础训练,需要音乐教师构建良好的合唱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合唱的习惯和演唱的技巧。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适合的声部,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音域和音色等方面,为学生安排与之合适的演唱角色,充分发挥出学生的音乐特长,从而进一步增强合唱的效果。音乐课堂的合唱基础训练与合唱团的训练不同,主要面对的学生群体音乐基础差异较大,甚至部分学生缺少音乐的基础水平和合作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合唱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为学生拟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并在每一个声部都选择一位声部长,进行本声部成员的合唱练习、纪律管理,从而确保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有序开展。
另外,学校也要加大对音乐合唱教学的支持力度,可以在校园内组织合唱社团、合唱比赛等,营造出和谐高雅的艺术环境,将合唱作为学校文体活动的一项特色,让合唱能够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比如,在每天的晨读时间、午休时间,可以抽取一首歌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唱,从而让歌声洒满整个校园
(二)运用奥尔夫教学法
为了避免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枯燥单一,长期维持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教师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释放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合唱的曲目,结合审美性和趣味性教学,引导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将音乐与舞蹈、语言等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音乐课堂参与度。
比如人音版中的《柳树姑娘》一课,需要学生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在实际的合唱训练中,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进行和声模仿,例如在第二声部中,根据歌词将其转化为“啦啦啦、飒飒飒……”来表示出柳枝在风中的摆动;或者启发学生用动作体现出柳枝的形象,通过律动去感受四三拍子的强弱韵律,从而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进行有感情的合唱。
(三)借助图形谱的方式
在合唱中,音准始终都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很多学生在二声部的训练中,容易出现无法把握音准的现象。或者在演唱低声部时,不自觉地随着高声部的学生演唱。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图形谱的方式进行合唱训练。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曲谱汇总,画出折线、曲线、弧线以及直线等,将这些线条进行有效的连接,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图形谱,让学生进一步去把握各个声部的音准,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合唱效果。
比如,人音版中的《春之歌》一课,音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去熟悉音乐的旋律,使其能够自主画出不同的音高位置,让学生感受到歌曲节奏的起伏。教师引导学生随着手势进行演唱,保证声音的松弛有度和平稳,并且在高声部的部分,用波浪线表示,促使学生感受到四四拍歌曲的强弱次强弱的规律,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识记图谱能力,确保学生掌握好音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合唱效果和音乐演唱水平。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合唱基础训练计划,不断强化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鉴赏力,并且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逐渐形成多声部的思维,促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和声的美妙,从而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巧琴.浅谈农村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要性[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07):222.
[2]王志远.浅谈合唱教学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8(01):169-170.
[3]高翔鹏.分析合唱教学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9,39(16):148+152.
[4]李晓红.浅谈农村中小学合唱教学效果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9,000(050):176-176.
[5]李晟佳.浅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合唱教学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8,38(17):101+103.
[6]肖輝娟.农村小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合唱教学的思考[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0).
[7]王君瑞.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02):265-265.
[8]杨帆.浅谈合唱教学在常态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渗透[C].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2019:278-279.
(作者简介:林露琼,女,本科,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 高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