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多元知识的构建
2020-11-06苏丹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中。而广播电视事业正是在这种机遇与挑战面前不断地成长并发展着,电视节目成为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主流节目。记者型主持人的出现越来越多,并且在多种类型的节目主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面对媒介形式的不断变化,记者型主持人更应该不断地架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进行知识结构的补充,以便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记者型主持人 融媒体 知识结构
一、融媒体环境下记者型主持人的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与成长,逐渐走向了成熟化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媒介环境的变化,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主持人的队伍之中,成为传媒人中的一员。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等词汇逐渐地映入人们的眼中。而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开始被大环境所冲击,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入时代的变革中,如何能够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重建知识结构,成为记者型主持人不断思考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主持人的工作是负责节目的主持,记者的核心工作是负责外采。而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和记者需要面对和应对多元的媒介环境,他们的工作核心也随之发生变化。记者型主持人的出现,意味着他们需要同时具备记者对新闻和话题的敏锐度,又要能夠具备节目整体编排的缜密性。要能够对节目的制作、当期节目话题的选择进行良好的定位。主持人早已不是单纯地进行播报工作了,而是承担了更多的工作。大环境下的主持人不断更改发展方向,融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多种媒介形式的并存,而这种形式的并存也就使得主持人需要不断地掌握全新的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创新。传统媒体为了能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主持人并不是单一地进行主持,而是需要编导为其进行稿件的撰写,才能更好地完成节目的主持工作,这对于主持人而言是过于单一化的,而掌握一门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超高的协调能力,是记者型主持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来说,越来越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现如今,众多的新媒体更注重内容的运营。而对于记者型主持人来说,原有的节目受众群体的喜好度关注较弱,多数是关注内容的制作、选题的规划,以及采访的提问技巧等。当新媒体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出现,短视频和长视频的竞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样态。记者型主持人则需要在知识体系和结构上进行全新的架构和更新,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环境。如对新媒体内容或者是节目形式的变化,对受众群体喜好程度的把握,对节目制作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新媒体节奏等。这些对于记者型主持人来说均需要不断扩充和补充。
同样,媒介融合时代更讲究个性化的发展,数字化的逐渐推进,也让大数据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大数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电视传播也受到了大数据的影响,观众喜好度的数据化分析,节目播出符号化的横组合和纵聚合的运用,对于节目制作者和节目的参与者而言,都需要宏观和微观地把握。记者型主持人需要不断改变节目制作的理念,能够改变固有的制作模式,融入更多的新元素,从横向组合中的内容制作,到纵聚合的数据运用和分析,更好地带给受众不同的艺术视觉感受,也让观众感受到美。主持人的素质低、文化底蕴薄,则无法把控节目的走向和质量。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记者型主持人只有不断汲取多元化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真正地做好记者型主持人。
二、多元知识结构的构建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受众原有的观看习惯,使受众获取知识的渠道有所不同。而纵观现如今的媒介环境,越来越多的官微开始有大批量的人才投身到新媒体的制作中,入驻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对其制作的内容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的推广和传播。这对于记者型主持人而言,原有的采访技巧以及知识结构显然是不够的,应对这样的媒介情况需要进行战略性的改变。
记者型主持人在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制作时,要考虑到所播出和接受的受众群体的不同,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喜好,进行对应性的制作和传播。针对传统媒体,原有的记者所分担的工作大多数集中在对所要报道选题中人物的采访,而后期相关的制作参与度较低。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记者型主持人则需要把控好所制作和播出的选题,对选题的整体进行策划和制作,要更好地把握播出的短消息、节目画面的制作和对接,能够更好地理解画面内容,还要具备相关的视听语言知识、传播学知识,能够将这类知识在电视传播中的意义,进行更加系统化的规划和整理。新知识结构体现的是学科知识内在的发展顺序和层次关系。这就要求主持人不能局限于播音这一门学科中,而是能够将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真正地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在节目之中,带给观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针对新媒体而言,需要把握好新媒体的特性和属性,针对新媒体的特征制作节目,选取热点新闻。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闻媒体,记者型主持人都需要从节目内容的制作、节目的运营、节目社群的维护等多个角度进行把握。要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地成为节目中的一分子。同时,当全新的知识内容建构后,记者型主持人要将多门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和融合,使得其隐性知识能更好地得以彰显和体现,以此充分发挥其知识的价值,应用于节目的制作中。
新知识系统化的架构,对于记者型主持人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面对激烈的媒介竞争,除了培养自身的采访技巧、主持能力外,还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要针对人、事、物构建一个更加亲密的关系,能够形成自身的较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或者是热点新闻话题的选取过程中,要把握好时代的热点,把握好热度这个尺度,把握好宣传的输出口。
无论是传统媒体中的记者,还是具有多元化知识体系的记者型主持人,都需要对所制作的内容具有宏观构思,把握其完善的结构,不断地注入全新的知识内容,构建和更新知识体系,真正地制作出有灵魂的电视节目,这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记者型主持人是一个实践的职业,需要建立一定的知识库,将知识库应用于实际的采访、访谈、对话中,达到预期的拍摄效果。记者型主持人要看清发展的形式,找到节目的突破口,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将新知识贯穿于节目之中,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刘维娅.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J].新闻前哨,2011(10):57-59.
[2]潘玉香.节目主持人的参与、创新意识[J].新闻传播,2008(09):42.
[3]蔡丽.论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J].行政论坛,1997(03):49-61.
(作者简介:苏丹,男,本科,长春广播电视台,助理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