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顺从

2020-11-06韩素静

新班主任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打篮球跑步教室

韩素静

阅读教育叙事文章,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老师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采取了某种办法,最初学生不太认可,但经过老师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最终学生顺从,老师欢喜。

有一位高中班主任记述,他上任之初,决定让学生早到校5分钟,起初学生不同意,但一番教育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认可了,并且力争再早一点,有的甚至早到10分钟。

另一位班主任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大意是某初中生上课看手机被发现了,最初還想隐瞒和辩解,但经过一番说服教育,学生最后心甘情愿地把手机交给了老师,并表示再也不带手机进教室。

还有一位班主任记述:一个学生没有参加班级晨跑,唯恐被老师识破。晨跑结束后,他故意洗把脸才进教室。但老师还是识破了他,后来,学生承认自己没有晨跑……刚开始,学生并不认为跑步有什么好处,觉得还不如去打篮球。老师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育,最终让这个学生心悦诚服地去跑步。

上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都很艺术,事情的处理结果也让老师满意。老师能通过苦口婆心的说教让学生改变以前的看法或做法,这确实不容易。但是,读完文章,我还是有些疑惑:老师的所有决定都正确吗?当学生不认可时,老师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决定?老师的决定被认可,是学生太容易顺从,还是学生不认可老师就不罢休?

我们就以“老师说服学生早到校”为例。这所学校规定的到校时间是6:30,但这位老师初上任,想再抓紧一点,就把到校时间提前了5分钟。我们暂且不说老师是否有权随意变更到校时间,先看刚提出这个要求时学生的反应。老师在文章中记述:“刚开始的几天,效果并不太理想。有一个女孩子小淼,总是在我规定到班时间的最后一分钟踩点进教室。”显然,小淼已经按照老师规定的时间到校了,但老师不满意,找她询问,小淼很无奈地说:“老师,我从上高中起就是按照学校的规定进教室的,现在早5分钟,我真的很紧张。”还有一名男生,当他总是第21名到教室时(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早到校,特意规定前20名到教室的学生有奖励),老师又和他谈心,让他争取拿到奖励。但这个孩子不屑地说:“老师,我觉得学习与学习效率有关,跟早来几分钟关系并不大。”

这两名学生的表现至少能代表一部分学生的想法,他们的态度应该引起老师的反思:早到5分钟真的有必要吗?如果能针对这个问题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进行一场平等的谈话,效果是否更好?高中生早已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物钟,早到5分钟也许真的没有必要。再者,如果学生问:学校有规定,老师凭什么擅自更改到校时间,这是否违反校规校纪?老师又该怎么回答?

然而,很多时候,老师没有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意识,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学生。即使遇到个别学生质疑,老师也是尽全力说服,直到学生完全认可为止。

至于后两个案例,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手机是双刃剑,但一味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学生没有跑步晨练,很可能是学生并不喜欢跑步,为什么晨练方式必须是跑步,不能是打篮球呢?

在这里,我并不是否定老师的决定,而是强调,老师做决定前能否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判断和分析,这样学生是否就会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更好地成为人,而不是成为听话的机器。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机会,学生也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决定。这不是创新,而是教育的必要:因为教育的目的原本就不是为了让学生顺从。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打篮球跑步教室
不要在教室打闹
小熊打篮球
打篮球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一样
其实,跑了你才懂
跑步的时候我们在想些什么
八戒跑步等4则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