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单轨道
2020-11-06吕义
吕义
小学数学业课堂,不仅仅是单轨道;不仅仅是平铺直叙,也是巧借资源;不仅仅是技能技巧,也是思想渗透;不仅仅是拘囿文本,也是余音袅袅。
不仅仅是平铺直叙,也是巧借资源。一方面,教材做亦是选择,并不意味着数学教师一定要100%地复制粘贴,还可以巧借课外资源滋补于课内教学;另一方面,即便是绝对正确的材料,也不一定要以平铺直叙的“面目”出现。新的课改视角下,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形象地登台亮相。这意味着,教师既要做好重组、筛选、甄别资源方面的工作,同时应在新颖、多姿和形象展示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在多轨道上收获开心、精彩与厚重。
如在《数学广角——找次品》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巧借资源:上世纪80年代,一架名为“挑战者”号的航天飞机在飞行途中失事,12亿元的损失,让人们唏嘘不已,而这一巨大的损失背后也让人割腕叹息,其罪魁祸首仅仅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同学们,你还能小看这个“次品”吗?还能说:“不就是一个次品吗?下次注意就是了。”然而,很多生命已经没有下次了,有些错误一旦发生就永远没有补救的机会了。
可以发现,鲜活的课外资源,声光色耀眼的面面,让孩子们的心忽上忽下,兴奋而又紧张害怕,但在这诸多心理的背后,不知不觉播撒了一颗“安全第一”的种子,何乐而不为呢?把数学知识和飞机事故联系起来,不仅仅是情趣激发的需要,也是多轨道之路展开的需要,更是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的需要。数学教师应该开辟这样的多轨道,让孩子们愈走愈宽,愈走愈有希望、精彩和绚丽。
不仅仅是技能技巧,也是思想渗透。有专家言:“数学思想渗透得愈深入,学生的分析能力愈强。”对此,我深以为然。数学思想不仅仅是为学生的能力提高而渗透的,也是为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而渗透的。的确,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技能技巧,也是思想渗透。當我们为孩子们在技巧上的熟稔、解题上的多样、思路上的创新而欢呼时,也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无声渗透——诸如转化思想、模型思想、整体思想等,都应该介入其间,让其成为数学教学历程中重彩浓墨的一笔。
例如,求多边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利用转化思想——通过做辅助线的方法转化为几个三角形进行计算;求圆柱的表面积时,也可以利用转化思想——通过求两个圆的面积和一个四边形的面积来进行计算;学习分数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分数关系形象地反映在图形中,以此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四年一闰月”的知识时,利用“整体思想”,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入到遥远的太阳系中进行理解……
更多如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推理思想,等等,皆可以让其在数学学习的百花园中一一体现出来,正所谓:“多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习内在的机理显现出来。”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中的思想渗透,彰显着学习空间的日渐丰富,彰显着学生的全面领悟与整体把握,彰显着学习之路的日渐宽阔。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因为数学思想的渗透而打开的数学版图愈广阔,孩子们愈能收获到沉甸甸的数学素养。
不仅仅是拘囿文本,也是余音袅袅。特别钟情于“延伸点”这个提法,它不仅仅是语文课的专属,更是数学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的确,那种拘囿现有文本,躺在“现有功劳簿”上裹步不前的做法是短视的,不可取的,得不偿失的。好的数学学习应该一次次打开新的窗口,发现新的数学的美景,探索新的鲜活的数学的乾坤。在余音袅袅中,在有意义的拓展探究中,数学神秘的面纱一次次被揭开,孩子们的数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核心素养同步提高。
学习《圆》时,一方面,引领孩子们“穿越”到过去,翻看尘封的《周髀算经》,欣赏古色古香的古代木车,领悟墨子关于“圆”的论述;另一方面,引领孩子们领略现代化技术下的神奇:现代工厂大型车间管道、杭州玻璃穹顶、天坛、小轿车的轱辘……然后追问学生:离开了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写一篇想象日记,其中有语言的精彩,也有数学的精彩,更有想象瑰丽的精彩。
可以发现,“圆”穿梭于过去与现在之间,“圆”所包蕴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现实意味一步步显露出来,“圆”在一个更大的时空内散发出特殊而迷人的魅力。而这,离不开师生的一次次前行,离不开拓展意识的强力渗透,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保驾护航。数学教师应该是余音袅袅数学境界的建构者、享受者和更新者。
数学探索不仅仅是单轨道。只要数学教师用心、用情、用意,孩子们的学习之路肯定会愈走愈宽,渐行渐远。在这条拓展、渐宽、渐多的探索之路上,教师应俯下身子,既要低头看路,亦要抬头看天;既要“扶”学生一程,又要勇于“放手”;既要注重知识掌握,又要注重精神领域,引领学生收获沉甸甸的数学的枝枝叶叶与花花果果。
参考文献:
[1]刘子谦.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渗透不可或缺[J].数学天地,2019,(2)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