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浪》青年亚文化和五四精神两个维度透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
2020-11-06夏吉锋
摘 要:伴随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周围环境的急剧变化,青年亚文化和五四精神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当代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文章将以《后浪》为切入,从多个方面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创建良好生活环境、提升自我教育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青年亚文化,培养五四精神以塑造更好的当代大学生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形象;青年亚文化;五四精神;后浪
青年,总是与时代同行,中国青年始终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志存高远、心存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积极探索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精神。青年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了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但因其拥有创新性、边缘性、反叛性、时代性等鲜明特征,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形成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因此以《后浪》为切入点,探究青年亚文化和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青年亚文化、五四精神含义
青年亚文化,是指主要由年轻人群体创造的、与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既是社会结构矛盾的产物又是代际问题的产物,是亚文化的一个分支,“亚文化”是和“主流文化”相对的概念,而且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关系也是与时变化的。也就是说,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或特定的历史时期,亚文化也会转化成主流文化。原来主流文化或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也会被边缘化。青年亚文化理论发轫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历经三个重大发展阶段,针对不同时期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构起不同流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在变迁,今天的五四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赋予了新的含义,“新青年”的含义!
二、拍摄《后浪》初衷
现今青年人追逐的梦到底是什么样的梦?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不得不拼命爬行,我们也许跌跌撞撞一直努力但偶尔会有想放弃的念头,也许犹犹豫豫,似乎在是否能吃得下去苦的螺旋中徘徊。而此时的《后浪》于我们同一类拼搏的人而言就是激起我们澎湃血液的激素,所以《后浪》的初衷是让所有青年人都可以感受得到激动与喜悦。当然未来的中国还是要靠一代代新生力量的崛起,同时我们应该向各行各业的前辈们学习、汲取经验与教训,在未来更好的脚踏实地,所以我们也应该让所有人民期待下未来的青年人们,未来可期,我们可以被塑造,可以被期待,可以贡献祖国,我们敬仰前辈们的付出与坚守,是我们青年人的榜样,我们向各个群体的英雄们致敬。未来中国的全体“浪潮”们应该矢志不渝、砥砺前行据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后浪》策划团队负责人、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被采访时告诉记者,这不是一部仅仅拍给年轻人看的视频,也是拍给更多人看的,只不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发表个人意见的渠道和方式都不同。其创意来源是大概几个月前,当时疫情期间,他们希望策划品牌做一个有价值的内容,为了面对未来去传递一个开放、积极正面的信息和力量,然后让主流重新认知大多数比较年轻的人。
三、青年亚文化、五四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期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体现着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四精神都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有着重要影响。
(一)正面影响
(1)促进当代大学生形象不断革新。全球化的背景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青年接受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年大学生继承五四精神,结合时代特征发扬五四精神,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追求之中,积极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2)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相向的理想信念,肩负实现中国梦的使命。当代大学生吸收青年亚文化与五四精神,接受先进文化与思想的感染与熏陶,有利于更好的传承精神,将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汇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去,聆听时代使命,紧跟时代步伐,牢记时代主题,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肩负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3)培养大学生开放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中国进入新时代,发展与改革也深入心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互联网的兴起和信息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和大众化让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全球化、信息化的环境,新时代青年能够充分结合时代特色开创中国美好未来、助力世界美好未来,始终以平等、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青年亚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
(1)崇尚自我与身份焦虑。新媒体技术的勃兴刺激了青年群体对视觉图像的崇拜,使得青年群体获得了充足释放个性与情感宣泄的空间和权力,如晒文化、恶搞文化等青年亚文化都折射出了当代青年崇尚自我、争取自我认同的精神状态和泛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此外,青年群体在自我意识膨胀和崇尚自我的同时也存在着身份焦虑的精神困境,如恶搞文化就是青年群体通过无厘头的叙事方式来纾解身份焦虑的一种文化实践,他们采用拼贴、戏仿、揶揄、反讽的手段尽情调侃和讽刺,一方面是对传统权威和话语霸权的质疑和抵抗,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压力和生活困境的焦虑和无奈。
(2)集体狂欢与理性祛魅。集体狂欢是当前青年亚文化景观的鲜明风格。比起充满压力的现实世界,虚拟化、超现实、匿名化的网络空间更能使青年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感。他们可以随意追捧自己喜爱的偶像、扮演任何一个崇拜的网游人物,在弹幕里肆意言说、嬉笑怒骂,在网游中主宰世界、指点江山。在网络空間中,他们逃离了社会的权威规制、获得了情感的宣泄和慰藉。狂欢让他们暂时从普遍真理和既定秩序中解放出来,这也标志着所有等级差别、规范和禁令的暂时终止。
此外,集体狂欢的背后也存在着理性袪魅和价值虚无的精神现象。萌文化、网络祈愿、佛系文化等青年亚文化都折射出了青年在审美意识、科学认知、理性思考等层面的价值虚无和理性祛魅。读图时代遮蔽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相、网络祈愿代替了科学知识的运用逻辑、有意识无为助长了懒惰之风、乌托邦想象剥夺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导致了青年群体在虚拟性空间中逐渐疏离社会现实、忽视价值导向、弱化理性思考。
(3)戏谑嘲讽与精神抵抗。青年亚文化的意义实践不是直接彰显的,而是通过间接表达的。如丧文化、恶搞文化等青年亚文化通过文字、图像、商品等符号的拼贴与同构来戏谑嘲讽社会现实和权威霸权,“屌丝”“穷矮矬”等青年亚文化景观就是以一种戏谑性、污名化的叙事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自我的嘲讽,这种青年亚文化蕴含着去中心化、藐视权威霸权的解构心态。
此外,“抵抗”一直是青年亚文化的风格标识,当代青年亚文化隐喻着青年群体精神抵抗的力量。从“屌丝”到“丧文化”,从污名化到自我矮化无不折射出解构权威和精神抵抗的意味。青年群体试图通过想象性的解决方案来处理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且,这种想象性的精神抵抗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青年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4)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具体实施方式皆较为严肃、规范和理性,但当青年亚文化扩散进高校范围内时,由于自身的娱乐性、消费性、抵抗性等特征易使受教育者对其充满好奇心理,致使受教育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或是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该持有的严肃性,磨灭对经典与权威的敬畏之情,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地位
四、塑造当代大学生更好形象,克服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以社会为主体的对策
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有所偏差,面对如此境遇,从社会层面,应借助新媒体,大力宣传与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新时代先进人物事迹、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内容,渗入大学生思想意识并影响其行为作风。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亚文化进行文化价值观的引导,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夯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及文化自信的正确认识,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建立良好的文化辨别能力,使大学生辩证看待青年亚文化的客观存在,并对其具有清醒、理性的思维。在保证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汲取青年亚文化的积极养分,促使主流文化与时俱进、枝繁叶茂,成为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以家庭为主体的对策
注重家风教育,父母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经历言傳身教,主动学习先进文化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其次,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努力融洽代际关系,紧跟时代步伐,以朋友身份与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及生活圈体验,真正做到关注和陪伴他们,减少代沟问题的出现;最后,转变家庭教育方式,重视民主教育,父母由于辈分及家庭主导地位会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多方面进行过多干涉,长此以往,处于被动地位的大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进而使其扎根于青年亚文化环境。由此,父母应给予大学生适当程度的自由空间,尊重其独立发展之个性,使其适应家庭生长的环境,更好的塑造当代大学生形象。
以学校为主体的对策。高校教育者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熟炼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才能对受教者进行有效引导。高校教育者应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劝诫,对生活中的是非有所甄别。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跟进时代步伐,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的亲和力并达到其理想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当代大学生融入集体生活提供便利,革新教学设备,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校园环境和居住环境,使大学生产生归属感,创造各种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思维的活动,丰富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学生活动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对于同性质的重复活动进行合并同类项,强化引领、深化联动,打造大舞台。
五、结语
时代的大潮奔涌,后浪推前浪,当代大学生就是利于潮头的后浪,当代大学生应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
作者简介:夏吉锋,男,吉林公主岭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